影响高校田径课开展的因素分析与探索

时间:2023-06-15 09:5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田径运动历史悠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各项运动开展的基础,田径以其实用的锻炼价值和不受场地、器材、年龄限制的特点等,吸引着无数的健身爱好者。而如今,田径运动已慢慢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尤其是在高校,其在人们心目中的比重越来越低,田径课被视为人见人怕的拦路虎。

关键词:田径课难以开展;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建议

一、田径运动的价值所在

田径运动历史悠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各项运动开展的基础,田径以其实用的锻炼价值和不受场地、器材、年龄限制的特点等,吸引着无数的健身爱好者。田径运动被人们称为“运动之王”,田径比赛在奥运会上素有“主旋律”之称,“得田径者得天下”也被人们所共识。因此,在中、小学和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中,都将田径运动列为必修课的主要内容。而如今,田径运动已慢慢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尤其是在高校,其在人们心目中的比重越来越低,田径课被视为人见人怕的拦路虎。作为在体育中占有这么重要地位的田径项目为何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笔者有一番思考如下。

二、影响田径课在高校难以开展的主观因素分为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

1. 学生因素

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思想认识不足,缺乏兴趣。大多数学生认为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可由其他运动项目代替,认为田径运动技术的学习对自己今后的帮助不大,对田径运动的价值没有较深的了解,认为田径运动又苦又累又枯燥,缺乏兴趣。

2. 体育教师方面

(1)教师授课缺乏新意。体育教师来源于体育院系,他们受体育院系田径课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对公共体育田径课的教学中,也沿袭其模式,以技术学习为主,过分强调项目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注入式”教学,缺少创新的手段方法,让学生感觉到上课没有意思,产生厌学的态度。(2)教学内容陈旧、枯燥。田径运动给人的感觉不外乎走、跑、跳、投。与中学的相比,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导致学生兴趣不浓或根本没有兴趣,从而使田径在学生的心目中大打折扣。(3)教师的仪表仪态。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服饰打扮“形象包装”是马虎不得的,体育教师的举止、仪表始终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做得好,对学生可以起到表率激励作用,对学校的校风及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有消极作用。(4)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有的体育教师非常不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过分强调教师的身份地位,无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不顾及学生的心理感受,缺少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等,这些都是激发师生间不和谐的因素。

三、客观因素

1. 田径教学场地定式化,器材设施跟不上

田径教学场地一味地固定在田径场,使学生一开始的情绪就处于低落状态,有的高校由于资金的原因,田径场地仍然是煤渣跑道,甚至没有跑道,严重影响着学生对田径课的参与热情。

2. 田径教学一般都在室外进行,易受天气影响

田径课教学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温暖和煦的天气还好一些,如果遇到高温天气,别说学生,就是教师在太阳下曝晒90分钟也会招架不住。一般学校每周只设置一次体育课,如遇到一些阴雨天气,有时则连续两三周上不了课,极大降低了学生原有的兴趣。

3. 课的评价标准过于苛刻,竞技味太浓,成绩考核格式化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考核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即重视身体素质的达标,过分强调技术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忽略了学生之间由于遗传因素、后天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体差异。

四、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下列建议

1. 加强舆论宣传,使学生了解到田径课的价值所在

教师可通过与学生交流或在平时的课中,向学生介绍田径运动的有关知识及其在品格培养方面的价值,也可通过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大型的田径比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认识到田径运动的魅力,使其自觉地加入到田径运动中来。

2.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人为本,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到学生由于年龄、性别等的差异性,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进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习惯和能力为教学目标。

3.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更新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其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因此,体育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修养与创造力,推陈出新,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需要,投其所好。

4. 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器材,避开高温天气,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

学校体育开展所用的器材,大多是标准规格的,过于竞技化,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我们可以采用实心球代替铅球、橡皮筋代替跳高横竿以及降低栏架的做法等,淡化竞技性,重视健康性。另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简化器材,并对一些较好的简化器材在教学中进行运用,这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热爱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田径课的安排可适当考虑到天气因素,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避开高温的时间段。

5. 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形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光要在授课时,更要在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穿衣戴帽,要时刻留意到自己作为教师的榜样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对学生多采用赏识教育,对学生的错误要耐心纠正,以表扬激励为主,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6. 适时改变田径教学授课环境,可避开田径场

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田径课基本上都是在室外的田径场进行,这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压力,产生错误认识:今天老师不知又要我们跑几百米了。实际上,田径课的教学环境不仅仅只有在田径场,我们也可以利用其他的体育教学场所,比如,我们可以在体操馆里利用踏跳板的弹性来让学生体验跳远练习中最后起跳的空中感觉和完整动作的完成。

7. 改革考核评价标准,以达到锻炼效果为根本目的

教学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不是要把学生难倒、考倒。评价的形式可采用过程性评价、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发展性评价等注重学生主体的评价方法,可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步的幅度、参与性、学习的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因此,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学校田径教学必须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来改进教学,作为教师也必须迅速适应社会情境的变化,改进教学方法,寻找新的教学途径,从而使田径课程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充分发挥其在健身和品格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促进田径运动在学校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田径[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黄松峰.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及改革对策[J].体育学刊,2005(11).

(洛阳高级技工学校)

推荐访问:田径 探索 因素 高校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