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能力与训练方法研究概述

时间:2023-06-14 20:48: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2

摘 要 年轻运动员比赛成绩不仅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还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运动员受生理发育、运动年限和阅历的影响,在比赛前的心理状态是从平时有很大不同,一些小的因素会导致重大的情绪波动。对青少年运动员赛前不适应心理状态的研究,采取有目的的心理训练可增强运动员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减少不适应的状态,提高发挥水平,因此赛前的心理调节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 焦作马村区 青少年运动员 训练方法

一、前言

现如今田径运动场上比赛竞争越发激烈,水平日趋接近,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赛前的心理素质变得尤为重要。而在田径比赛及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和运动员都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其中来自心理上的干扰对运动员的影响最大,它直接影响了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尤其是比赛中的能力发挥和运动员比赛成绩,教练员如何利用心理的知识解决远动员心理问题,在训练中远动员如何训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焦作市马村区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能力和心理训练方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大量文献,对其中资料进行检索,分析和利用。

2.访谈法

对焦作市马村区的青少年运动员以及教练进行访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

1.少数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会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心情愉悦,压力适度,感觉知觉的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都准确,完整,清晰,动作敏捷,在当前任务下高度集中,怀有充分的自信心,使其可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身体调节能力强,动作轻盈自如。

2.有的运动员赛前也会出现过度兴奋、紧张,内心烦躁,精神坐立不安,导致呼吸短促,胸闷,心跳加快,四肢也变得颤抖僵硬,内心慌忙后拿不定主意,情绪反复无常,甚至不能良好控制自己的行为,知觉和表象不连贯,注意力过高或不足,记忆力下降,感觉浑身不自在。

3.有的运动员还会出现赛前不看重比赛,随心所欲,盲目自信,由于大脑皮层中枢系统兴奋过程下降,对自己失去信心,伴随着体力不支,反应也异常缓慢,就会出现赛前疲劳的的发生,很难良好的进入比赛状态。

(二)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整

1.无论受到任何对自己比赛干扰的情况,都保证大脑高度集中,思维不受外界影响。不受对方获得的成绩影响,不受赛场上观众和对手叫喊的影响,不受裁判员和裁判干预比赛的影响,对自己有信心,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

2.在比赛中时刻注意发挥正确技术动作,自己要以高标准来约束自己完成技术动作,尽量减少失误,完美完成比赛。

3.最快的评估自己和对手的优势和弱点,对症下药,教练制定相应对策,把握机会,使用更有效的技术和战术,了解自己,了解对手才能更好的取得胜利。

4.比赛中能够用自己的方法,用最快的时间调节好心理紧张状态,比赛暂停时,看一看比赛时间、比分,大脑快速思考下一步进攻的方向。

(三)赛前心理训练方法

1.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1)转移注意力训练。竞技比赛前后的脑力和体力恢复方法是截然不同的,采用运动心理学心理调节等一系列方法恢复脑力,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相关理论知识对运动员体力恢复进行保障。领队和教练员可以有意识地与青少年运动员进行环节比赛紧张情绪的交流或让他们进行短暂的休假,组织学生运动员做一些简单轻松的游戏,使青少年运动员相对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

(2)肌肉神经放松训练。这种训练的最佳方法就是使青少年运动员快速达到“小睡”状态。具体方法是让其安静的坐下或者躺下,调整呼吸节奏并调节心理,按头、肩、臂、手到胸、腹、背、腰,最后到臀、腿、脚的顺序进行刻意放松,呼吸逐渐放慢,逐步进入“小睡”状态。这样做不但可以降低人体的能量损耗,还可以利用肌肉的放松和心理的调节,降低心理能量损耗,还能屏蔽掉各种杂念。

(3)睡眠质量对于保证脑力和体力的充足十分必要。可以从心理方面进行调整,躺下来放松并调整呼吸,根据睡眠习惯,适当改变某些动作,使运动员和学生由被动的自然睡眠改为有意识进行的主动睡眠,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入睡所需的时间,保证体力和脑力的充足。

2.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1)自我暗示调节法。自我暗示调节法就是自我通过鼓励的语言、放松的思想或表情对心理活动产生作用的一种手段自我暗示主要通过第二信号系统的影响调整大脑的兴奋水平。“默念”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暗示手段,它能使运动员保持较为稳定的心理状态,在比赛中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出自己的运动水平,很多年轻的运动员使用自我暗示的途径,帮助自己的比赛或表演得以圆满完成。

(2)表情调节法。也就是刻意地改变自己的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因为情绪的改变与表情是紧密相连的,古人云:“情动于衷,而形于外”,情绪的改变会造成一系列的生理状态的改变,同时造成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等外在表现的变化。既然心理情绪能都影响面部表情,那么反过来,面部表情同样能够影响心理情绪,利用改变面部表情的方法调整心理情绪。

(3)鼓励调节法。鼓励调节法即领队或教练员用肯定与欣赏的话语对运动员的情绪状态造成影响的一种办法。此办法若能合理使用,可以使运动员或学生摆脱紧张的情绪和沉重的心情。领队或教练员要及时地发现运动员的情绪,并及时想办法让运动员摆脱紧张的情绪,运动员也可以更好的完成比赛。

(4)注意调节法。就是刻意地转移和调整运动员注意的焦点,使运动员把注意力转移到可以更好地调整情绪的事情上。若临场时运动员的注意力是集中在自己没有学会或者不擅长的动作时,就赶快把注意力转移到比较擅长的动作上,多想想那些有信心做好的动作,增强自信心,就可以使情绪得到稳定。在这一方面,教练员应尤其注意在赛前训练中以运动员做好动作的成功率和把握性为主,这对运动员进行竞赛时情绪的平稳有着关键影响。

3.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

情绪对比训练就是让运动员或学生回忆紧张的比赛情景,十分艰难地完成复杂、危险的技术动作来产生消极、紧张的心理,通过多次重复,让这种紧张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回想比赛成功后的愉快情形,用高昂欢乐的情绪抵消紧张胆怯的情绪。这种心理训练手段与以上三种解除紧张情绪的手段比较起来有些复杂,要求学生或运动员掌握自我诱导产生消极情绪的方法,学会放松的途径和解除被诱发的紧张胆怯情绪,掌握自我调整内心的意志力。通过多次重复的对比训练,才能慢慢掌握这一手段,并且产生良好的结果。

四、结语

在对年轻运动员和学生心理状态的分析及相关心理调节当中可以得出,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好坏与发挥成绩紧密相连,心理机能水平相对较高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更加可能获得优秀的成绩。年轻的运动员受心理、生理发育和社会阅历的影响,赛前更容易产生心理状态的不稳定,良好的心理调节对年轻的运动员竞赛会有积极的作用,促进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运动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李渊等.当代运动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 孙东华,李荣.心理状态与短跑运动员性格的影响[J].少年体育训练研究.2008.

[4] 祝蓓里等.体育心理新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5] 年文博,李建周.体育运动心理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

[6] 吴胜,吴秋娟.竞赛中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与心理训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

[7] 商虹,胡莹.体育竞赛中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与训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

[8] 沈专儿.排球比赛前学生心理训练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0.

推荐访问:田径 赛前 运动员 概述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