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影视”是如何炼成的

时间:2023-06-14 17:3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总结说。

以胡淑芬的作品《客服很忙》为例,因为客户的广告植入,很早就解决了投资问题。这样到发行环节,就免费给各家视频网站播出。

到后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手机客户端也联系他,“当时他们(视频网站等)也赚不到钱,那我何不干脆免费,扩大影响力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爱看什么

胡淑芬认为,目前新媒体影视生产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创作方全资创作生产,视频网站看好产品后下订单,版权由双方共享,并进而讨论下一步的方向,比如是否做成系列等,如果广告收益好,再谈广告分成的具体比例。

第二种是由创作方主导,通过与视频网站的合作获得更大的传播支持。

第三种则是视频网站基于具体的产品需求研发出项目,然后找到创作方代加工,创作方赚取加工费。

芭乐传媒正是第二、第三种模式的受益者。在这种运行机制下,大公司通过与视频网站签订年度合约进行预售,小公司多采取“case by case”、即“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 的形式与视频网站进行合作。

而对于“移植”到网络的传统影视剧来说,网络播放版权的销售一般由一家视频网站买断,不太会出现几家拼播的情况。

不过,它们在实际播出时又有不同的模式,如独播、分销、置换等。比如2013年热播的《小爸爸》就是由优酷独家买断,播放时优酷除了和土豆分享,还分销给了搜狐和乐视。

就题材来说,谷芳芳认为,2013年是一个转折点:新媒体影视题材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她的分析是,因为可控成本等因素,之前青春校园类题材比较多。现在随着新媒体影视的潜力不断显现,制作方开始进行更高投入,比如古装、穿越等题材陆续出现。

不同的影视题材显然会吸引不同的受众,比如《小爸爸》比较契合80后群体的心理和经历,《浮沉》则吸引了更多更高知识阶层的网友。

2013年,乐视网花高价买下《新编辑部的故事》的网络版权,但是播出效果并不理想。

胡淑芬对此评论说,传统电视台与视频网站还是存在受众群的区别。前者的受众群集中在中年以上的群体,而后者的收视人群更年轻化、网络化。所以新媒体影视越来越呈现出“投其所好”的特点。

“但我们目前销售比较好的仍然是青春校园类,锁定用户集中在刚入职场的、18到25岁的人群,这其实也是互联网用户比较集中的一块。”这个群体也正是汽车、3C数码、网游等产品广告的目标人群。谷芳芳强调,这两方面的契合是一部剧创作产生的基础条件。

刺激的话题营销

传统影视剧的发行和宣传一般是分开进行的,新媒体影视则捆绑到互联网上同时进行。

谷芳芳说,为了达到较强的宣传攻势,可以根据不同的营销目的采用多种推广模式。

比如视频播放平台的推广,可选择在网页端、客户端、手机移动客户端等进行覆盖,网页端推广还可力争占有引导性极强的观看入口位置,如首页焦点推荐、新闻资讯弹窗,等等。此外,还可面向微博、SNS社交网站、论坛、贴吧及网络媒体进行覆盖。

以芭乐传媒2013年出品的热播剧《上位》为例。

首先,这部网络剧的题材是“艺校女生的演艺之路”,暗含“潜规则”这样的刺激话题。

在营销策略上,《上位》除了与影片植入游戏《幻灵仙境》同期上线外,营销过程又分为三个阶段:预热期、付费观看期、CPM(千人观看成本)分账期。

它的宣传推广由视频播放平台推广和市场推广并行推进,特别是后者采取话题营销的方式。如“赵奕欢出演还珠格格PK赵薇”、“盘点娱乐圈女星上位之路”等话题内容,针对不同上映阶段展开炒作。

此外,在《上位》的整合营销中,首次尝试了CPM(千人观看成本)分账模式,即以附着在影片视频播放器之上的贴片、暂停、角标等广告曝光次数在视频网站获得广告收入的分成。

对于“目前传统影视剧网络销售价格虚高”的说法,胡淑芬认为,存在一些视频网站为了融资上市进行恶性竞争,“要买独家版权,把对方干掉,于是大家你加一点儿我加一点儿去烧钱,实际上可能已经超过了自己的支付能力。”

随着市场的成熟以及视频网站的洗牌,他觉得类似的恶性竞争逐渐减少,而且视频网站购买版权的行为已逐渐回归理性,“他们可能更愿意把资金投到自制剧上,而不是去当冤大头,替传统电视行业埋单。”

“即使从2010年《老男孩》开始,发展到现在的时间也很短,所以规则的制定、较好的流程化管理都在慢慢建立中,市场和网民都在渐渐成熟。”谷芳芳说,芭乐传媒初步预定2014年的出品和发行目标总量约400个项目,总时长将达到1000个小时。

与谷芳芳一样,市场的成熟是胡淑芬觉得最为欣慰的事情,“只要资金越来越多地进入这个领域,产品的制作就会上一个台阶,会更加精良。新媒体影视就不再是廉价的、短平快的产品,也会出精品。照这个趋势走下去,网络这个平台会比传统电视台更加强势。”

推荐访问:炼成 媒体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