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配音行业发展历程及趋势

时间:2023-06-14 15:54: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影视配音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是影视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建国初到20世纪末,影视配音行业先后经历了起步、发展、辉煌和衰落四个阶段。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及不断升级转型,为影视配音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以技术变革为前提,国产动漫、动漫游戏以及电视剧的大批量制作,使影视配音行业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产业化趋势明显。

【关键词】影视;配音;发展历程;互联网时代;产业化

影视配音的解释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是指影视作品后期制作过程中对所有声音要素的加工处理,包括选配音乐、制作动效、录制解说及台词等;狭义则是指专门的影视作品对白、独白、旁白和解说等以人声为主的配音艺术。广义的理解更多地被应用于技术领域;而狭义的理解则更多地强调它作为艺术的存在。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电影声音必须依靠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创制出优质的声音效果,如大量的声音空间效果器、高保真声音系统的代际升级(各种高保真的记录方式)、声音响度和音调的处理单元,以及自动调音台功能等,均已使声音的质量和自由处理声音的能力达到新的高度,使声音的同步、深度与空间的把握和对白声音的活性表现均达到非凡的新效果,从而为电影发展形成巨大推力。

我国影视配音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经历了80-90年代的辉煌期,又走过90年代直至20世纪末的衰落期,其发展与中国文化转型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受众群体知识化水平的不断变化有着内在的关联。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声音这个极具风格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在表现形态、传播渠道、传播形式等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積极状态,不仅仅与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相生相随、相得益彰,而且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使声音借助各种自媒体APP突破时间和空间维度,成为新的艺术样态。

一、我国影视配音的发展历程

(一)建国初期是影视配音的初创期

194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电影管理局在北平成立,隶属中共中央宣传部。电影局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是建立国家电影制片厂,1949年5月,由东北电影制片厂译制配音完成的苏联电影《普通一兵》成为第一部译制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北电影制片厂、北平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三大国营电影厂奠定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基本格局。

1950年,由东北电影制片厂配音完成的苏联影片《列宁在十月》上映,虽然列宁和斯大林都操着浓重的东北话,但仍然掀起了人民的革命热情和爱国热潮,该片标志着配音译制片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上海电影制片厂奠基人陈叙一于1950年2月在上海成立翻译片组,致力于外国电影的翻译。1957年4月1日上海电影译制厂有限公司宣布成立,成为当时唯一拥有独立建制的译制外国影视片的国有企业,但上译厂成立不久,1958年掀起的反右运动和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使其正常工作被迫停止,工作悄悄转入内参片的译制,即使如此,上译厂仍然为社会奉献了一大批优秀的译制配音作品,同时与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共同肩负起培养新中国电影人才和电影配音人才的责任。

(二)20世纪80-90年代是中国影视配音的辉煌期

1976年,文化艺术领域迎来新的曙光,该年上海电影译制厂搬迁到永嘉路383号,开始打造译制片的辉煌。整个80年代,上译厂不仅译制了《佐罗》、《追捕》、《虎口脱险》等一大批经典,还培养了邱岳峰、赵慎之、毕克、童自荣、刘广宁、乔榛、丁建华等老一代受观众喜爱的优秀配音演员,译制片与学术领域掀起的引进西方电影理论热潮相呼应,大力推动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加快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进程。

(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影视配音行业走向衰落

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浪潮席卷大江南北,中国迎来了经济腾飞的新时代。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影行业随之发生巨变,一方面是电影的商业化运作体制逐渐形成,电影的生产、发行都转变为由市场自由调节,商业影院大量出现,票房成为衡量电影艺术成就的重要指标,大片时代到来,国外大片尤其受到影院的青睐,使中国观众的审美标准有了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思想领域里的消费主义开始形成并漫延,消费主义主张追求消费的炫耀性、奢侈性和新奇性,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消遣与享乐主义,以求个人本能欲望的满足,并将它作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终极价值。消费主义的盛行使文化艺术的欣赏趋向于快餐式消费,大量的外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后不再像之前那样精工细做,而是为了适应快速引进、快速收益的市场要求,配音和字幕翻译周期大大缩短,与大片原声品质出现较大差距,导致配音效果不佳,观众逐渐失去对译制片的依赖,转向对原片的钟爱和极力追捧,译制片市场逐渐萎缩。此外,新一代的电影观众成长起来,在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他们的精神追求通过电影审美表达出来,电影成为伴随他们成长的重要艺术形式,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成为年轻人片面追求的时尚,电影作为文化的承载形式重获年轻观众的喜爱,但因为译制电影配音质量的下滑,加之年轻一代英文水平的提高,摒弃拙劣的译制配音,选择情感充沛、声音逼真的原声片成为必然,商业化、市场化使影视配音迅速衰落,行业发展进入低谷期。

(四)新时期影视配音行业的复苏

21世纪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全球电影产业化速度加快,日本动漫产业雄霸世界,韩国的家庭剧毫不示弱,而中国电视剧产业的迅速崛起为影视配音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好环境。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大量日本动漫和韩国电视剧被引进。日本动漫产业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动漫生产国,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日本动漫的大量引进为配音提供了新的契机,由此催生出一大批配音工作者和爱好者。韩国作为中国近邻,其民族文化属性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大量引进的韩剧在中国引起了新一轮的追剧热潮,韩剧配音成为影视配音的一大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电影行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机遇是前所未有的,“互联网+”使电影产业从资金筹集、影片生产、宣传到营销都焕发出新的生机。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认为,“中国电影目前正处于深水区改革的关口,产业本身还很脆弱,面对强大资本和外来影片的冲击,投资商可能越来越多地去制作逐利性的影片,这可能导致整个中国电影工业水平的停滞或下降,而‘互联网+’可以为电影产业注入新的生态圈”。目前,从众筹、融资到粉丝经济,再到在线销售的完整环节已经建立,内容和形式都将成为电影产业新的生存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电影人,促使业界以更多更好的创意和更优秀的品质投入创作,由此趋势可见,影视配音将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建国初到21世纪当下,影视配音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也经历了起步、发展、辉煌、衰落和复苏阶段,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寻求发展,不仅仅是电影行业需要面对和反思的问题,其他艺术门类也概莫能外。

二、影视配音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基于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影视配音行业应面向社会需求,结合自身专业技术特点,及时调整行业的主导发展方向,集中关注国产动画、电视剧以及动漫游戏,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影视配音产业化发展,同时形成以高校为核心,高校与行业相扶持的配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影视配音应以国产动漫为基点寻求发展空间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和多年日本动漫的熏陶和影响下,国内的动漫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热爱动漫的人越来越多,为动漫发展提供了需求市场,另一方面专业动漫人才及动漫团队开始致力于发展本土动漫产业。近年来,中国的主创团队出品了《小鲤鱼历险记》、《神厨小福贵》、《秦时明月》、《秦汉英雄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虹猫蓝兔七侠传》等一批优秀的国产动漫电视作品,还出品了优秀的动漫电影《大渔海棠》和一批优秀的网络动漫作品,如《狐妖小红娘》(2017年7月登陆日本)、《镇魂街》、《灵契》、《少年锦衣卫》,这些优秀的动漫作品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日趋成熟,而且在画风上融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和民族风。动漫作品的大量出品,需要影视配音积极跟进,好的动漫作品与优秀的配音必然相得益彰,优秀的配音会使动漫作品更加出彩,基于国产动漫产业的发展,影视配音的产业化升级应该加快步伐,以适应和满足动漫产业市场的发展,并在寻求自身发展过程中,注重形成以民族语言为特色的中国配音风格,打造新的影视配音行业格局。

(二)影视配音应以国产电视剧为重要领域

21世纪以来,中國电视剧制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增长速度较快,2014年,我国共有429部电视剧计15983集完成生产并且获准发行,2015年有395部电视剧计16560集完成生产并且获准发行,2016年全年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总量共计334部14912集。从总量上来看,近几年我国电视剧生产数量虽有下滑,但总产量并不低,这就为影视配音行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虽然同期声的呼声一直很高,但同期声存在的技术困难以及影视作品的声效要求,仍然使配音成为优秀影视剧不可缺少的元素。优秀配音学员及其配音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也不可低估,例如《甄嬛传》中季冠霖的配音引发了广泛的好评,并带动了新一轮的配音热潮。

(三)影视配音行业的整合发展

影视配音行业虽然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衰落,但电影产业发展对配音专业高级人才的需求却是常态。配音行业爱好者众多,但真正能够成为专业高级人才的偏少,针对这样的行业人才现状,上译集团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声音档案库,面向全国征集有个性、有特色、有生命、有色彩的声音进入档案库,逐步建立专业体系。同时,上译厂在努力地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借鉴西方动画配音模式,即声音先行,以声音为核心制作动画人物。现在国内四大影视配音团队——北斗企鹅工作室、光合积木、729声工场、音熊联盟,不仅致力于电影、动漫,还开拓了动漫游戏、广播剧、有声书、网络剧的配音,这些基于互联网时代催发的业务转向正在悄然改变着行业的发展趋势,并建立新的格局,而新的格局必然以整合行业优势为前提,以声音的产业化为发展目标,以此确立影视配音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影视配音行业人才的培养

行业的发展与产业化升级都必须依靠专业人才,影视配音专业人才培养除了行业内的传帮带,更需要高校在实践的前提下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国内目前有6家高校先后成立了影视配音专业或方向,致力于影视配音人才的培养,它们分别是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同济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这些配音专业或设置在表演系,或设置在播音与主持系,各专业招生人数从每年15人到35人不等,招生体量不大,故还不能够满足国内影视配音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应在办学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加大配音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满足行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学校培养只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真正的专业培养是在行业内工作中实践经验的积累,这与影视行业的发展以及动漫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学校与行业的合作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影视配音行业发展的基本保证。

综上所述,影视配音作为艺术门类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历程是曲折的,其未来是光明的,伴随着更多有生命、有色彩、充满情感魅力的声音成为新的艺术形式,声音产业化时代即将来临,声音会和图像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

推荐访问:配音 中国 发展历程 趋势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