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时间:2023-06-14 09:5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整体水平和国际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就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现状进行分析,相应提出对策,对未来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村;产业结构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提出了严峻的考研,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我国领导人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建设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为了早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对我国农农业经济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科学的、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调整。

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特征已由单纯量的扩张逐渐向质的提高方向转变。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目前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

一、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在经济学里,不管是哪种经济体制,生产的目的总是为了消费,产业结构必须和消费结构相适应,保持这种适应关系并使产业持续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滞缓,产生了很多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不适应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缺少前期市场调研,农产品供给失衡。农业区域经济发展在规划之前缺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市场调研,导致农业经济发展产物对当地市场没有吸引力,直接引起农业经济整体萎靡不振。另外,需要考虑国际农业产品对本地农业产品的冲击影响,要总体进行规划,避免两者之间的交叉。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发展多种农业经济,避免本地经济内容单一、形成恶性竞争环境。

2.提升政府引领作用,树立新型、高效农业经济发展意识。农民没哟积极的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多数还不明白要做什么,有什么影响?有什么用处。政府和农业经济发展者之间缺少沟通的途径。信息传达不及时。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与市场经济下的大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农民难以得到准确、完整的市场信息,他们只能凭借本地集贸市场等狭小市场空间得到直观的感觉,种植的东西往往是效益低下,甚至还有卖难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农户都是刚刚跨过温饱线,资本积累水平很低,加上文化素质、经营能力差,以及过于分散的经营格局,给农业信贷、科技推广方面带来许多问题,农民很难得到新上项目的投资和科技的支持,所有这一切,客观上都降低了农民作为主体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的效果。其次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体自身贸易能力的太小。由于我国农业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型期,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体的千千万万小农,市场主体意识未能形成,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尚不具备独立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而正确反应的贸易能力。政府要多利用网络、电视等新媒体进行与农民之间的对话,形成积极的培养农民健康发展高效农业经济的发展意识。

3.缺乏展业的农业经济发展人才,产业结构调整难以及时实施。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人,特别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主要体现在:

(1)劳动力素质较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吸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一线城市务工,尤其是具有高级知识能力的大学毕业人员。据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大学毕业直接返回家乡建设的人非常有限。留不住人才成为所有农业经济发展滞后区域的通病。

而留在农业经济发展之后区域的人多半是老弱妇孺。很难成为经济发展主力。并且严重缺乏现代经营理念和发展农业经济意识。造成农业发展滞后区经济发展越来越慢,形成恶性循环。

(2)基层干部建设新型农业经济区意识薄弱。除了建设的人少,当地的干部群体中,也很少能有先进的经济发展意识理念。文化普遍偏低。作风老派,思想观念保守,很难引导群众脱贫致富。对新型农业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持观望态度,影响发展进程。

(3)国家对当地居民缺乏培训,使整体素质难以实现国家计划。近几年,我国已经逐渐明确了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计划,但是当地接受文件精神过慢,国家缺乏相应的培训,从设计计划、下发文件、学习文件精神,再到具体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战线太长,反应机制过慢,影响发展速度。

4.农业产品利益化低,难以吸引农业建设者

我国农业经济起步晚,投入低,农业科技含量不足,导致农业产品利益低,难以吸引建设者。农业经济的科技投资严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投资严重欠缺,缺乏具有优势、有代表性的产品。难以在国际上立足。

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对策

1.找到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农业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首先,对将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要进行综合能力调研,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国内和国际的相应农业产品的形式,对本地区将发展的产品进行评估,按照时间、质量、交通运输等方面分别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其次,要将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化调整,发展深加工、精加工产业;最后,要定期对农业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跟踪调研,形成长效跟踪机制。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机制。力求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2.建立标杆示范引领区。首先,在巩固老的基地建设同时,也要注意建设示范引领区农业经济,形成标杆基地。通过提高品种、增强科技投入、提高市场占有率,使人民愿意做、主动做;其次要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形成示范引领作用;最后鼓励多部门沟通,简化沟通机制,摸索快速发展农业经济模式。

3.优化流通体系建设。在强调地区农业产品和质量的同时,也要为产品流通建立足够优化的体系。保障产品运输途径。降低运输时间。必要时可考虑开通绿色流通通道;多与大型企业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保证为其提供原材料,签订长期合同。为产品找好买家;鼓励政策支持,要优先选择有诚信、有基础的企业进行合作。提供优惠政策。

4.要提高农业产业服务能力,定期开展新政策学习会议。积极学习国家文件。掌握最新科技政策。健全科技服务机制。定期定点培训相关建设单位。

5.加强基础建设投入,保障农业经济顺利实施。做好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服务。特别是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实施。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对每项基础建设进行单独的评价机制。单独的设计、单独的责任人。确保农业经济的安全发展。

6.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1)提高基层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能力。鼓励基层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定期学习、定期培训;鼓励基层管理人员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努力学习各项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提高自身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自身高效办事的效率。

(2)要留住相关领域高技能人才。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要将外面的专家请回家,要将自己区域培养的人才留住,要培养人才的主人翁精神

参考文献:

[1] 郭英、龙源明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10(07).

[2] 陈学亮.中共西昌市委党校.摆脱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困境的对策思考[J].农村建设,2003(08).

推荐访问:浅谈 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发展 农村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