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勒鲁平等观分析

时间:2023-06-14 09:00:1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勒鲁是19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也是一位空想社会主义者。他对法国大革命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深感赞同,在其代表作《论平等》中,勒鲁将三者合而为一,认为平等是人类社会最高尚的准则,是自由与博爱的基础。本文通过梳理这一著作,总结勒鲁平等思想的来源,阐述勒鲁主要的平等思想,并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对勒鲁平等学说进行批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勒鲁;平等观

一、勒鲁平等思想的理论来源

皮埃尔·勒鲁出身于工人家庭,早年丧父不得不成为工人让他对于革命、解放、自由、平等等思想有着天然的亲近。青年时期勒鲁与杜布瓦创办《环球报》宣扬先进思想,出版《社会评论》、《新百科全书》等,还积极参与政治。《论平等》是《新百科全书》中的一个词条,发表于1838年。勒鲁从历史到现实对平等问题做了系统性的考察和论述,还指出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虚伪性。

(一)古希腊时期的平等思想

在古希腊时期的政治体制中,人们对于平等的诉求开始显现出来,在当时发生过一些变革,然而碍于当时的发展进程和阶级矛盾,平等这一观念没能在成长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意识,而是慢慢的变为当权者统治城邦的利器,使不平等变为符合法律的要求,最终成为统治阶级逃脱反抗的避风港。所以,不平等的现状渐渐地引出了平等思想的形成。

城邦是古希腊时期思想的中心焦点,之所以人称之为人,正是因为人生活在城邦之中才得以体现,如果人脱离了生活已久的城邦,就会丧失原有的权利,更可能会成为一个奴隶。平等是在城邦中生活的人们所享有的,不仅仅包括投票、陪审权,还有执政权,平等是城邦内人与人之间的基本权利,公民有权参与城邦体系下的一些机构如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看似平等,其实是有限制的,仅仅只是体系内部的平等。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平等思想必然会在不平等思想之后出现。

1.亚里士多德的平等思想

在古希腊时期由于当时的特权制度与城邦的建立,使亚里士多德形成了有限的平等观念,这些都在他的《政治学》有明显的表述。“凡是这种只有体力的卑下的这一级就自然地应该成为奴隶”[引文 下注]。分“世上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区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种类为数很多。被统治者的种类较良好,则统治者也就较优,如对于人的管理就优于管理牲畜。”[引文 下注]城邦之中的等级划分更为严格,有的人享有一些权利,而有的人则没有这些权利,这就是城邦之中的特权制度,以此就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类型与情况,就会慢慢地转变,形成各个阶层,划分出等级。古希腊时期是一个不平等的时期,那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平等世界。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观点在他《政治学》中的开遍中有了明确的表述。他认为“我们见到每一个城邦(城市)各是某种类的社会团体,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都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一一所有人类的某一种作为,在他们自己看来,其本意总是在求取某一善果。既然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那么我们也可说社会团体中最高而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求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就是所谓“城邦”,即政治社团(城市团体)。”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前面所说的平等自由只是一部分人所享有的权利,他们所说的自由,只是拿平等作为幌子,最终所要的还是那些能为自己牟利的特权罢了。

亚里士多德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奴隶制的社会,上等阶层拥有奴隶,他认识这是极其正常的事情。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奴隶制社会的代言人,他认为,“非常明显,世上有些人天赋有自由的本性,另一些人则自然地成为奴隶,对于后者,奴役既属有益,而且也是正当的。”以上观点,证明了其佩戴的伪善虚假的面纱,并且是不道德的。亚里士多德这些论述只能说明他所生活的时代影响了他对于真正平等思想的认识,并且进一步限制他对真正平等思想的探究。

2.柏拉图的等级划分

柏拉图从人身上区别出来三大官能,一是理智;二是感情,又称为力量、勇气、怒欲,概括得说即是感情;三是感觉欲或占有欲,亦为人体的真实或夸大了的需要。他就是通过以上的三大官能划分出了三大等级,也就是统治阶级,职责在于国家的治理和法规的制定,他们是思想者;军队士兵,他们的职责在于保护城邦的安全及对抗蛮族的入侵,象征着坚强与勇敢;手工业者与农民,主要职责在于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供给。还有奴隶,它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各个阶层,各司其职。繁荣安定就是一直延续下去。柏拉图的公平理论是一种等级公平观。柏拉图的理想国的社会分工是建立在等级划分的基础之上,他严格地区分了城邦国家中各等级之间的差别并严格规定了他们享有的不同的特权。

在柏拉图看来,一个人在这世界上的地位从他降生那天就己经被上帝所注定。人能做的就只是认命并且要接受这样的安排,不要有非分之想,这才是顺应天命而且也是顺应古老正义原则。这就是所谓的宿命原则,把不平等隐藏在公平正义之下。正如勒鲁在《论平等》中所论述的:“假如你们只要求在城邦内实现平等,这样的平等就受到了限制,失去了普遍性,就不成其为原则,而变为一种利害关系,这就不再是平等了,因为这既是平等,又不是平等。”

(二)勒鲁对基督教平等思想的关注

作为一个19世纪的西方思想家,勒鲁的思想必然的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勒鲁通过反思基督教提出平等思想,对于自由、平等、博爱的理论关系架构是通过基督教思想的结构来实现的。从平等思想的挖掘来看,勒鲁体现了主动的理性精神。脱离了宗教因素,用理性的方式说明基督教的平等思想是勒鲁考察和分析的重点。勒鲁对于基督教的定位和理解是从社会历史考察,而非信仰或者哲学角度提出的,他的结论是基督教就是平等观念的象征,这个象征可以作为最为普遍意义的东西存在于基督教产生之前的古代城邦,并且,他进一步认为基督教的意义就是确定了平等这一观念并为之奋斗,以之为使命。

勒鲁指出了逾越节的特征。逾越节使得犹太人作为一个类区别于其他的种族,这个是犹太人特殊性的标志,同时,逾越节又是犹太人内部来讲团结友爱的解放日。他认为,这就是摩西法典的两大特征,贯穿了整个《圣经》的精神。但是,区别于其他种族使得犹太人作为上帝的选民不是基督教全部的意义,民族的划分不是为了建立一个不平等的社会基础,结合犹太人其余两个重要节日看其重要的意义在于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民族。勒鲁的意思是说,不是基督教给予了我们平等的思想和观念,恰恰是因为平等观念是先于基督教而存在的。

(三)卢梭的平等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的巨大作用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以自由思想作为它的理论依据的话,而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则是以平等思想作为主要理论旗帜。毫无疑问,这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的一次重大发展。卢梭的主要历史功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平等要求的资产阶级方面是由卢梭首先明确地阐述的”,卢梭平等思想的提出,为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和原则奠定了主要的基础,卢梭注意也因而成为大革命中最有影响力的指导思想。

自从法国的思想家升起了第一面平等的旗帜后,平等思想便开始在人类历史上产生出它的永久的号召力。尽管不同时代的不同人们对于平等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实现平等的道路也坎坷而漫长。然而各个时代的先进人们总是把某种社会平等或者社会公平原则的实现,看做是合理社会的重要标志并为之不懈的努力。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平等原则的第一次伟大实践。资产阶级思想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而打出了自由、平等、博爱三大政治目标。这些都成为皮埃尔·勒鲁思想的理论来源。

勒鲁在其著作《论平等》中,不仅详细阐述分析了古希腊哲人的平等思想,还以平等为视角对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做了独特而详尽的审视。裹挟在法国革命浪潮中的勒鲁,以基督教三位一体学说为基础,将革命口号自由、平等、博爱结合在了一起,并着重强调平等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革命后的法国社会仍然存在着不平等,且这种不平等以更为隐蔽的形式躲藏在事实平等的身后。由此,勒鲁进一步指出人类社会实现平等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家庭奴隶制、社会奴隶制、所有制奴隶制。

二、勒鲁的平等思想

皮埃尔·勒鲁是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深受卢梭的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他认为人的自由与博爱是通过平等来赋予的。该如何去实现平等?勒鲁指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向,一是通过协商来实现平等,一是用暴力手段来实现平等。勒鲁显然更加认同通过协商的方式来寻求平等,也就是社会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来实现平等,最终要以实现宗教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勒鲁在他的著作《论平等》一书中对法国当时的社会制度与形态进行了严厉批评与揭露,我们能体会到当时的社会主要问题是无产者与小资产阶级对社会现状的批评以及想要改变这种状况的期盼。

(一)平等是现代社会的唯一基础

“象征中的平等一词不是说我们试图创立一个全体公民人人平等的共和国,而是说平等是一种神圣的法律,一种先于所有法律的法律,一种派生出各种法律的法律。”由此可以直观地看出勒鲁己经把平等上升到崇高的位置。而勒鲁平等思想的产生,卢梭对他影响很大。勒鲁强调平等一词来源于卢梭。几乎卢梭的所有书籍中,都是以人的平等作为核心来论述的,他认为,平等对人来说是一种自然享有的权利。所以,平等这个词就代表着原则、信念、信仰、信条和宗教。

平等被定义成一种原则,而人的平等中就有着这种原则,“一个父亲今天仍像过去罗马人所做的那样,对他的儿子还操有生杀之权,或者认为一个主人可以杀害或伤害他的仆人而不受制裁,就像各国过去所做的那样,或在奴隶制殖民地内还在发生的情形那样。”这里就能很明确地体会到勒鲁对于奴隶制与封建制的厌恶之情,对抱有复辟这两种制度的欧洲社会提出严重的抗议,并认为此举是极其荒谬的。原因在于这两种制度下,上等阶层的人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受任何的制裁和惩罚。所以,就需要一种原则或准则来抑制从前法律上的错误。此原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就是人在法律与刑法面前都是平等的,勒鲁给出了超越前人自成一派的见解。

勒鲁认为他那个时代的社会,从某种方面来说,除了原则外,没有其他的基础可言。“凡是不愿看见人类平等原则的人,至少应当承认存在着一种公民平等的原则。我理解的公民平等是公民在刑法、政法、民法各个方面的平等。”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法国资产阶级所把持的平等下的真实面目的若干表现,并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勒鲁首先从国家机器的角度论述来这种不平等。其一,法国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受到其他国家的威胁,所以以军队来保卫自己的权利。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任何人都应该去参军报效国家并得到晋升。然而普通人在军队中晋升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原因就在于那些权贵手中的特权。所以平等在军队中是不存在的。其二,法律的制定是用来治理国家。资产阶级宣称他们代表法国全体人民的利益建立共和国,制定法律,但事实却是法律成为了他们统治人民的工具,维护的依然是权贵阶层的利益,使平等停留在革命胜利后的幻想之中。这个时候人人平等只能从法律里寻找到,成为一种有条件才能实现的平等。其三,平等原则刑法下的不平等现状。在刑法面前,穷人和富人的评判标准还是有天壤之别的,而也只是表面上看似在刑法上的平等。穷人犯罪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而富人犯罪就会通过一些手段使自己逃避惩罚,难道这就是所说的刑法是人人平等的吗?显然并不是。真实的不平等就隐藏在所谓平等的表象之下。

其次,勒鲁又分析了经济层面的不平等。他认为不平等其实渗透在国家经济体系中各个方面,所宣扬的自由竞争只不过是海市厘楼般的虚无罢了。人民用双手创造的一切生产资料都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中,人民为了赚取生存的工资成为这部分人手中的工具。另外,在公民之间出现经济纠纷时,由于富人在订立契约、合同的一开始就已经占据优势地位,条款往往是对富人有利的,一旦诉诸法律,其支持的也只会是富人,而不会考虑到穷人在订立合同时的弱势身份。

同时勒鲁还认为,他所身处的社会并没有真正的言论、创作、思想与宗教信仰上的自由。统治阶级会通过各种手段来限制这些自由的发展,从而来保护他们的统治权不受到威胁。他认为,男女是平等的,女人应该和男人享有同样的地位和权益。当时的社会其实己经开始有了男女平等的概念并且这样的平等概念在一些小说中己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说经典的某些小说故事通常内容就是典型的灰姑娘的故事或者癫蛤蟆吃天鹅肉的故事。对此,勒鲁对于当时小说家们的男女平等概念进行了相当的肯定。但同时,当时的社会又有一些相关的问题:第一,男女平等的概念被曲解,损害了女性的尊严;第二,所谓的爱情平等概念并不真实,而有很大的虚伪性,富裕的男人和穷苦的女人之间可能并不是真正的爱情,而是一种虚伪的情感。穷苦姑娘盼望摆脱穷困,而富裕男人只想得到美貌和青春,并不是真正纯粹的爱情。这样的情况下两者的结合并没有好的结果,爱情和婚姻极不稳定。

勒鲁虽然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不平等现象给予了批评,但是他也看出了新的社会是在进步的,在一步步地走向自我完善。

(二)平等是一种信仰

“必须承认,平等不只是人们眼前的事实,不只是刑法、民法面面前的平等事实;平等在成为事实之前也是一种概念,一种信仰。它己经引起和取得了某种结果,它必将会取得其他的结果。”

勒鲁坚持认为平等实则是一项原则、一种信条并且存在于社会的角角落落。基于此,他首先严厉叱责了封建制和奴隶制。举个例子来说,在封建制和奴隶制的社会里,父亲可以掌控儿子的生命,可随意杀戮;主人可以取缔仆人的生命,并不受惩罚。即使是有权位的人杀害了一个老百姓而企图用钱摆平,根据司法这种做法是错误并且不容宽恕的。与此同时,对于当时的刑法中的在刑法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这个同一原则,勒鲁也有他独到的理解。他认为,每个人首到教育的机会是不对等的,因此很多穷人或许没有机会受到法律教育而不懂法,所以在刑法面前不应该千篇一律地平等对待,而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那些知法犯法的人群应该重惩。书中勒鲁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的司法实则被蒙蔽了双眼,表面上有钱人文质彬彬、气质高尚,而这正是一种庇护其真正面目的外衣,司法的判断力就容易受其影响,产生偏差。而同样的,当今司法下的在权者暗地里倒卖职权,进行各种非平等的行当,本质上也是一样的。

勒鲁清醒地认识到在私有制社会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他认为人们要做的是将平等作为一种信条去坚守。勒鲁的这种对于平等概念的阐释,以及他对耶酥的肯定和赞扬以及对公共用膳的推崇都充分地说明了勒鲁对实现平等社会的向往。他想通过宗教的统一来引领思想、消除等级的差别、消灭贫富差距、实现平等分配,最终在现实的社会中建立兄弟姐妹般平等、博爱而自由的社会。

三、对勒鲁平等观的评析

总的来说,勒鲁的平等观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一)勒鲁平等观的积极意义

从时间上推导平等概念产生及由来,人类一直在追求着心中理想的平等社会,只是古今社会对于平等的概念的区别很大,平等观念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着。在没有人与人之间等级划分的远古时代,人彼此间是平等的,那时的人类根本没有意识去占有财富,大家一起劳动平分劳动果实。但随后工具的使用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就一定条件加速私有制的产生。生产资料被少数人占有就代表着私有化的初步形成,也就顺应了当时的原始社会的发展。

私有制的产生,标志着人类进入奴隶制社会,人类不平等现象也就由此而出现。在奴隶制社会中不平等的现象都被看做是平等的。当时人与人之间的身份都是相对的,有自由的人与奴隶,希腊文明人与野蛮民族等等,如果让奴隶和野蛮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这在当时的社会中会被认为是极为疯狂的事件。在当时的社会中存在一定的平等的,但只是那些少数权贵阶级内的平等。

在随后的封建社会中,所有的等级也同样继承了奴隶社会的体制。各个阶层天然的进行了分配。封建社会的不平等体现在人的基本权利上的不平等,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庶民就是庶民。统治者就利用宣传这种理论来维护统治者的权利,让所有人都认为等级制度是顺应天命,合情合理的。这样的不平等把人分成了不同的阶级,这种不平等给社会带来了长久的安定。封建制度否决了人的后天勤奋的可能性并摧毁了人对理想的追求。

把视线转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从法律上看似人人得到了平等的权利,可表面上的平等依然难以掩盖住其不平等的本质,所谓的平等其实是虚幻的。平等观念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那么勒鲁提出的把平等观念上升到宗教信仰的高度,都是站在自己的价值领域里提出的,所以很难去分辨他的观念是对还是是错。就算人类把平等的各家思想进行了融合,也不会使人类真正的认识平等最根本的意义。因此,人类还将会继续对平等观念进行车轮式的争辩,然而对于平等争辩的结果依然是陈旧的。

(二)勒鲁平等观的局限性

勒鲁的想法与他同时代的人有很大的区别,这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他似乎没有很多理论成果来建立自己的系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因此,历史学家们通常不会十分重视勒鲁,虽然大多数学者或许也不太认可他的理论。但勒鲁的思想还是值得我们注意和尊重。

勒鲁独创出一种人类的宗教信仰,就是把平等作为一种信仰,作为一种新型的需要来替换旧的基督教和给予人新的道德追求。这种想法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世界,在这里要充分人人平等和个人自由,从而重新调整社会结构和政治权利及经济活动,可以说代表了当时公民想彻底地摧毁封建体制和等级制度的愿望,当资本主义真正地走上了政治舞台,这种平等的原则就普遍地获得了认可,公民对于自身政治权利的平等诉求同样得到了实现。以上论述也充分地证实了资产阶级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对于平等原则的追求最终得以实现。但是,虽然在法律上的基本平等得到实现了,可在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平等的思想的局限性慢慢地浮出水面,其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这表面的平等权利和实际生活在生产资料分配中的不平等。

勒鲁在社会制度与经济制度相互矛盾的时期选择并表明了自己是站在底层阶级的立场上提出对于平等观念的诉求,可是他的

这一立场没有完全冲破资产阶级的局限。法国大革命结束后,勒鲁分析了革命后的社会现状,他把公民平等作为突破口并提出平等是社会的基础这一命题。他认为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己经把公民平等纳入法律范畴,并且在公民平等也在现实社会中逐步建立。勒鲁把法国作为样本,全面的对法国的各个领域进行了论述。他认为,人们应该把平等是社会唯一的基础这句话时时刻刻牢记在心。这句话包含双重含义:一是平等这一概念已经被现实社会所认可,说明了社会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二是虽然平等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可平等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阻力,但是我们不应放弃平等的信仰,要坚信平等最终会真正得到实现。马克思主义非常明确地告知人们实现平等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四、结语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审视以上问题,并对以上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剖析人类为什么对于平等观念会产生各种不同认识及平等具有的各种意义但统一的价值理念,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以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视角对勒鲁平等观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和阐明之后,表明各种各样的情境里,以上的概念其涵义范围在平等概念之外,因此通过与相关物的相互联系,平等的观念才得以深入社会当中。将平等观念放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来把握。这样,对勒鲁平等观及其所处的特殊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研究,更多的体现出勒鲁平等观的特殊价值和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第6卷,第146页

[2]皮埃尔·勒鲁.论平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亚里士多德.政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7]周志成,“平等幻觉”与“勒鲁平等”的当代意义滤析[J].复旦学报,2004(2)

[8]俞名峰,毕金华.论皮埃尔·勒鲁的平等观[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2)

[9]韩水法,平等的概念[J].文史哲,2006(4)

[10]方典昌.柏拉图的正义观及其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11]张逊.皮埃尔·勒鲁平等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8

[12]郝爽.平等之路[D].西南政法大学,2007

推荐访问:马克思主义 视角 分析 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