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时间:2023-06-13 20:30:1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人文主义,《圣经》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15-0061-12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反封建斗争。具有尚古之风的文艺复兴传到德国后,其突出特征是对《圣经》的历史研究,人文主义者开始对天主教会的正统性产生了质疑,这份质疑结果就是宗教改革。在德国,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德国文艺复兴的主流是通过研究《圣经》,促成了宗教改革”。①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是中世纪基督教改革运动的发起人,是基督路德宗的创始人。探讨路德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以及人文主义精神在德国宗教改革中的突出表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批判禁欲主义,重视现世生活。人文主义十分强调“回到本源”的需要,视《圣经》为西方重要的古典文献,推崇其简明和古典。一些人文学者开始关注《圣经》原著和早期基督教教父的作品,展开了与罗马教廷有关圣经版本使用权与经文解释权的激烈争夺,由此动摇了罗马教廷神权统治的理论基础。人文主义的早期代表约翰·科勒特强调对《圣经》原文进行研究,“他没有采取经院哲学从《圣经》文字中推断的权威做法,而是通过研究圣经最初写就的历史环境来确定并解释经文”。②另一位西方文献校勘与辨伪方法的开拓者是洛伦佐·瓦拉,他的代表作《君士坦丁伪赠礼考证》于1440年写成。瓦拉用考证的方法证明“君士坦丁的赠礼”是伪造的,以此否定罗马权力高于西欧各国的政权以及教权高于政权的传统说法。瓦拉在对以《圣经》原典及其他教会神学文献的翻译、考证与注释中,摒弃了经院哲学的先验与狭隘解释,恢复了《圣经》原文,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人文学者勒克林精通希腊文和希伯来文,指出罗马教会钦定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存在错误达200多处。③胡登是德国人文主义的优秀代表,他坚持反对教皇和诸侯,主张德国统一。“胡登第一个喊出教皇不是上帝代表的人”,攻击教皇是“死亡和罪恶的祸首”,是“出卖天国的贩子”。④

伊拉斯谟是第一个从希腊原文翻译《新约全书》的学者,也是第一个力图用理性的批判精神分析《圣经》的人。⑤为了翻译和校勘《新约全书》,他使用了10种希腊文原文手稿。伊拉斯谟认为“《圣经》是万事万物的最后权威”,①提出了“回到《圣经》中去”的口号。“他最突出的成就在于1514年出版的批判式希腊原文的《新约全书》, 完成了‘文艺复兴之父’彼得拉克欲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精神融合的理想”,②伊拉斯谟所做的批判性翻译、订正与附注,与罗马教廷正统的批注大为相左,形成了对中世纪僵化的经院哲学传统、罗马教会教阶制度和礼仪制度的巨大冲击,批评了教会道德说教对人性的摧残,为宗教改革思潮的兴起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土壤,所以“这本著作对于宗教改革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③在《基督教骑士手册》中,伊拉斯谟主张基督教再生,“教育的目标不是要抛弃教义和教会,而是要依照早期基督教精神增强信众的道德修养”。④有史家称,“事实上,直到1521年,伊拉斯谟是路德的导师和启蒙者”。⑤路德也告诉他的朋友,“他不过是将这位大名鼎鼎的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过去多年所讲的及所暗示的思想给予更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出来”。⑥结果,人文主义者发现天主教会推崇的拉丁文圣经与原始文字相比较,谬误百出,于是指责教会滥用权力,直接打击了教会解释《圣经》的权威。人文主义者的活动为即将来临的路德宗教改革运动做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一)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为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由于人员交往频繁和大量作品批量印刷,让更多德意志人及时了解到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在德意志,一直到15世纪末,当人文主义与宗教势力相结合的时候,人文主义才在本地的土壤中生根,而没有宗教势力,就不可能对中世纪晚期的世俗社会产生持久的影响。”⑦“人文主义运动与基督教文化的复兴密切联系起来,追求更加精确的《圣经》原文和教会内部纯洁生活”。⑧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北传使爱尔福特大学和维腾堡大学逐渐成为人文学术研究的中心。1501年,路德在爱尔福特大学求学时,人文主义对他的影响是“路德肯定已显著、全面地熟悉了古典作家,了解这些原始古典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圣经》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它们都是正品,才产生了敬慕之情。也许爱尔福特大学的哲学教师早就讨论过圣经言述与经院哲学教义的区别。当路德进入大学时,他未抛弃人文主义遗产,与约翰·兰的交往更加深了对人文主义的态度”。⑨强烈的反教会学家约翰·韦赛尔曾在该校任教15年,影响很大。后来路德承认,如果从前读过韦赛尔的书,“我的敌人会认为我的一切都是从他那里搬来的,因为我们两人的主张有很多一致的地方”。⑩他从教师特鲁特费特尔那里学到《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的思想。和其他人文主义者一样,路德主要依靠《圣经》和以奥古斯丁为首的教父著作,他所使用的是阿默巴赫版本的奥古斯丁著作,这是人文主义的优秀成果。路德发现《圣经》多年来不断遭到教父与教士们的“加工”和篡改。他将此公之于众并告诫说:“要想通过教士们的判断来学习《圣经》,实在是愚蠢的。”

人文主义运动帮助路德提高了希伯来语水平,这样,“他不可避免地处于喜爱古典文学和渴望进行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氛围中”。{11}在路德的讲义中。“他更多仰赖于人文主义圣经学术研究和语言学,路德不仅依靠人文主义学到了旧约希伯来文本知识,还从戴塔普尔·勒费尔1512年出版的《保罗书信》(内含希腊文本)和伊拉斯谟的《新约全书》中获得了希腊文本知识”。①为此,他自学了希伯来文、希腊文等古典语言,以求更深刻更透彻地研究圣经和古典作品。路德在阐释《诗篇》时运用了希伯来文的知识,他的语言知识和部分诗篇的文本很大程度上都受益于德国著名人文主义学者约翰内斯·罗伊希林。在1513~1515年关于《诗篇》的第一次演讲中,路德非常明确地表明他参考了法国人文主义者勒费弗尔的方法,②这就不得不使他的天主教信仰有所改变。

推荐访问:路德 马丁 人文 宗教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