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用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06-13 10:42: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211102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欧阳八寿

在中学通用技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发挥主渠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

立足课堂教学,激发创新思维。在中学通用技术教学中,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例如由世界上第一台手摇式洗衣机的诞生,发展到电动单缸洗衣机,再发展到双缸半自动洗衣机,直至今天的全自动滚筒式洗衣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畅想未来洗衣机的发展趋势。我国航天领域神州系列试验飞船由“神州一号”发展到“神州七号”,直至今天的“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以 “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的对接。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反复发射神州系列试验飞船?这些技术试验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技术试验。让学生学会根据现象或事实进行科学推理的方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悟,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注重介绍古往今来技术的发展史,注重介绍中外科学家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案例;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如1945年美国青年物理学家斯洛廷在进行原子弹临界质量试验,当装有核材料的两半球超来超近,就快达到临界值,中子在迅速地释放着,核反应即将进行!正在这时,斯洛廷手是的螺丝刀滑脱,情急之中,他奋然不顾自身安危,用手分开了两个半球,阻止它们达到临界值,自己遭受大剂量核辐射。九天之后,斯洛廷去世了,却留下了一份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珍贵资料。充分发挥技术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结合我国当代的科学家为祖国的强大而奋发拼搏的生动事迹,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热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一句话就是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发现问题”是创新教学的最主要的特征。学生发现问题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是创新的前提。从技术角度看,发现、明确问题是一切技术活动的前提。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进行设计,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产生不外乎三种情况:第一种,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例如,为了解决人们如何进食的问题,中国人发明了筷子,而西方人则设计出了刀叉。第二种,由别人给出问题,设计者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第三种,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它。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便携式小凳的设计,在构思设计方案时,采用“头脑风暴法”,由学生自由畅想,延迟批判,以量求质,鼓励所有学生对别人的设想进行补充、完善成新的设想。让大家积极思考,提出各种方案,再从中进行筛选。“探究性学习”是创新教学的重要特征。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方式。创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个性张扬”是创新教学的显著特征。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创新教学的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要使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克服对错误的“恐惧”,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设计的一般过程”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然后交由全班共同进行测试、评估,共同讨论制定出优化方案。自然地创设了师生平等交流、探究问题的创新学习氛围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研究性学习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设置的新的课程计划,具有典型的创新教育功能。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

结合中学通用技术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几乎所有的课题研究,首要的一步是收集信息资料。有的从图书馆获取资料,有的从网上获取信息,有的采访专家,有的编写问卷调查表,有的通过实验获取数据。第二步是处理信息资料。或做出统计,或制成图表。第三步就是加工信息资料。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一位参预过研究性学习的同学谈道:研究性学习是个人兴趣、个性特长最好发展的方式,完全是一种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综上所述,作为基础教育的通用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通用技术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愿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访问:浅谈 创新能力 通用 培养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