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时间:2023-06-12 19:12: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问题的产生始终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在一起。解决问题需要勇气,更需要创新。教学是艺术,艺术的真谛在于创新。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稳步推进新课程,必须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学校内部看,要缓解上述矛盾,主要的出路在优化教学设计,改善课堂教学状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途径共同解决。以下围绕这两个方面谈谈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一、重视教材研究和教学设计。准确把握教材特别是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殛教学要求

课改的稳步推进不仅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更要稳定教学质量,因此,教学容量与课时的矛盾,首先取决于我们对教材知识的把握和处理。这就要求重视教学设计,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 重视学习目标设计。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存在一个落差,即课标表述的弹性、原则性、选择性与课堂教学的具体性、操作性和确定性的矛盾。因此,教学设计中要把课程标准“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以此来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学业成绩的评价。

2 重视对课本教学内容的重组。教材是教学的范本,更是实施新课标的工具和载体。选择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充分调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注重根据课标内容目标和要求,按照以大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对高中思想政治实验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理论教学内容与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模块。

3 重视“以问题为引导、体验为中心”的情境设计。这是“从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理念的重要表现,也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情境设计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真正体现从生活逻辑到知识逻辑,不要简单地照搬书上的素材,也不仅仅是用生活的例子来印证书本的结论。

4 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要注意将教科书与其它的各种课程资源合理整合,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支撑起学生的学习活动。如网络信息、访谈、时事政策、班级活动、学校特色等。把身外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文社会资源,很好地利用,发挥取长补短的互补作用,就必然使学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资源得到大大拓展。

二、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寻求新课程理念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微观实现形式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教与学的矛盾。如果说重视教材内容的研究和教学设计是侧重于解决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则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就主要是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从新课程本身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来看,老师们普遍提出两个困惑:

一个是强调“从生活逻辑到知识逻辑”,“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就要求正确处理生活世界(感性)与学科知识(知性)的矛盾。传统的教学突出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演绎逻辑的严密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在高考仍然不会有大的根本性变革的背景下,“以生活为基础、从生活逻辑到知识逻辑”的要求会否削弱双基教学的要求,并进而可能影响高考?片面追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显然是“新瓶装旧酒”,不符合新课程理念。

一个是在“互动开放、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下,过多的探究活动会否影响基础知识的教学?我们在教学观摩中也多次看到师生活动非常“精彩”的课堂表现,但最后发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可能是“致命的缺失”。

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主张的三维目标并没有削弱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而是相对于为高考而进行的单一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而言,它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学习活动的本质和宗旨。因此,三维目标是统一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是同一过程的三个维度。而要实现学习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有机、和谐的统一,必须处理好几处矛盾:

1 教学设计与课堂施教的矛盾。教学设计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除了要设计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外,重要的是分析学生,设计好“问题和活动情境”,以问题和情境来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设计时,要进行内容的整合,情景设置不要太多,最好一个主题,多层次多角度挖掘其知识性含义;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引起师生共鸣。这样才是有效学习”。

2 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矛盾。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有些知识还得要老师亲自讲。思想教育性的,有理论深度的知识点,以老师讲为好,重点的知识不适宜由学生探究和自我构建。我们可以为了一堂公开课而精心准备和设计,并让学生有精彩鲜活的表演,学生感受和享受了过程,但他对知识的把握可能仍然是稚嫩的、生涩的,也很可能是粗糙的,尽管学生印象很深。关键的深化和点拨、总结还得老师做,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常态教学。比如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宜在老师主导下进行系统的有逻辑的层层分析与讲解;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则更适合由学生在自我探究中去体验和感悟

3 探究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的矛盾。热闹不一定是一节好课。就政治课而言,老师讲不一定就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参与应该是“深度参与”,全体学生的参与不应该是让许多学生都上来讲,组织学生的参与和探究活动要做到“收放有度”,老师的归纳和小结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引人的情境,或者抛出了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这也是参与和探究,而且是深度的高质量的参与。活动“走过场”、刻意地单纯地追求活动的次数和学生参与的人数,为活动而活动,讲“热闹”,都是不可取的。

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敢于正视问题,立足于常态教学,注重教学反思,坚持实践创新和群众路线。就一定能够把新课程的实施推向深入并取得扎实的进展。

推荐访问:策略 选择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