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思考

时间:2023-06-12 17:1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直接影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体现。本次调查结果发现,教师普遍支持新课程改革,但对可行性不怎么认同,而教师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情绪衰竭、性格解体与自我效能感低下)是影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设计 影响因素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某种教学思想及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标准的指导下,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做出预期策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1]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最终执行者,只有教师真正树立了课改理念,并落到实处,课程改革才会取得实效。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

笔者对相关电子文献中所使用的问卷和测量工具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根据调查目的编制调查问卷,对教师的基本情况(年龄、学历、教龄、职称)、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情绪衰竭、性格解体、自我效能感低下)等维度进行调查研究,检查问卷调查中得来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统计处理录入的数据,同时以部分老师的教案为调查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等分析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现状,最后得出结论。

被调查的教师中,年龄在20~30岁的教师占50%,31~40岁的教师占37.5%,41~50岁的教师占10%,50岁以上的占2.5%。教师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大专学历的教师占5.0%,本科学历的教师占90%,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5%。教师教龄3年以下的占30%,3~6年的占17.5%,7~10年的占25%,11~15年的占20%,15年以上的占7.5%。职称方面,高级职称的教师占7.5%,中一级的教师占17.5%,中二级的教师占70%,中三级的教师占5%。

二、调查结果

1.对教师的基本情况(年龄、学历、教龄、职称)、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对新课改的认识的影响做相关性分析。

表1表明:Person相关系数为-0.109,单尾显著性检验P=0.251,年龄与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利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发现教师的学历、教龄、职称与对新课改的认识和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实施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而教师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情绪衰竭、性格解体、自我效能感低下)与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和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实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教师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情绪衰竭、性格解体、自我效能感低下)与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和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实施具有一定的关系,故对其做回归分析。

表2表明:p=0.041<0.05,拒绝原假设,认为因变量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与自变量生理因素之间有线性关系。

从表3表明:根据模型可以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530+0.336X。自变量对应系数的检验值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说明其有显著性意义。所以,生理因素是影响教师对新课改认识的因素之一。

利用同样的方法,我们把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和实施做同样的回归分析,发现教师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情绪衰竭、性格解体、自我效能感低下)与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和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实施之间有线性关系,自变量对应系数的检验值均小于0.05。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教师的年龄、学历、教龄、职称与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教学设计的认识、教学设计的实施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不是影响因素,而教师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情绪衰竭、性格解体、自我效能感低下)与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实施之间相关性显著,都是其直接影响因素。

3.教案及问卷分析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字表达形式,直接体现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笔者通过对不同教师最新教案抽样,进行内容分析,主要分析教师对教学设计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情况。由此我们得出结论:

大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意义还是比较认同的,但对于可行性不怎么认同。

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很明显,但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大部分教师还是凭借教学经验教学。

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态度是端正的,能在设计前很好地分析影响教学的诸多因素,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引入不是太重视,有一半多教师很少在课堂上给学生时间,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讲授为主。

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工作辛苦,教师情绪衰竭、性格解体现象很明显,自我效能感低下。

三、思考及建议

教师是最受社会关注的职业,全社会都关注老师,他们在承受家庭、工作、生活的压力的同时,还需要承受来自社会其他人群的压力,这导致教师成为许多职业中压力最大的一个,教师的生理和心理是相通的,生理健康影响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同样影响着生理健康。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以生为本”,关注自我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为学习设计教学”,这是当代教学设计理论家加涅的教学设计观。在人本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地学知识到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只有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中冲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围绕怎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进行设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变化中的教师作用》的报告中指出:“教师的自我教育应被看做是他们自修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2]无论作为一个个体人还是一个社会人,未来社会必然是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一个人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必须自我发展。教师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实践工作者,其自身素质的提高具有深远意义,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任何教育和培训活动都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也应成为教师希望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

2.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为了便于教师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教学设计应该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使他们有观察、模拟和思考的机会,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自己的实践原则,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增强自己的批判反思能力。给教师提供教学设计的正反案例,激发教师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使教师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提炼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在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大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具有其特殊意义,教学设计的价值在于有效服务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我们应该使教师在教学设计提供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实现教学实践中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度。教学设计理论应尽量贴近实践,解决教学设计中的实际问题,以实用为主。科学术语尽量通俗化,争取让教师在较短时间领会教学设计理论的精髓,重视教学设计方法的细节,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每一步骤的意义和具体做法有深入的体会,达到活学活用,保证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的目的。

3.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没有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观念,也就没有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当增强教师对科学教育理论的认识,使教师看到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效果和力度,改变以往凭直觉与经验备课的习惯,使其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教学要求,从单纯凭经验进行教学设计转变为科学教育理论与经验相结合进行教学设计,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真正理解教学设计的含义。

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氛围,给予教师必要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既包括教师的工作还包括他的身心健康、娱乐休闲生活、业余爱好要求、自身素质提高等各个方面。在各项荣誉的评比工作、教师的聘任工作、外出学习的推选等工作中做到公平而合情,给老师创造合理、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要从构建民主和谐的氛围入手,营造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关心的幸福氛围,使老师们的工作情绪始终保持激昂,以此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学校要立足校本、立足师本,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建立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方法和评价体系。提高社会对教师的信任度,对教师持合理的期望,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而当主体的精神和生存状态、教师的需要、期望得到较大满足的时候,教师就会感受到工作过程的乐趣,产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张景焕,金盛华,陈秀珍.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01.

[2]万福.校本老师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2(1):24-26.

[3]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21.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新课改 课堂 因素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