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创企业理论的研究进展和述评

时间:2023-06-12 11:3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国际新创企业作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新现象,成为国际商务和创业学研究的共同热点。文章首先介绍了国际新创企业的研究定位,然后对其研究框架和内容进行梳理和评述,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贡献和不足,以期为未来的学者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新创企业;国际创业;国际商务

一、 研究定位

国际新创企业这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创业企业搜寻跨越国家边界的市场机会活动,从而本质上归属于国际商务和创业学的交叉学科。

参照McDougall and Oviatt(2000)对于商务组织的学者文献的回顾总结(如图1),目前大多数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组织研究的I、III和IV三个像限,其中像限I代表了创业理论,像限III代表传统企业理论,像限IV代表了国际商务理论,恰恰是像限IV代表的国际新创企业研究领域是企业组织研究的一个相对盲点。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新创企业是一个从创业角度看待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方法,是对现有中小企业国际化传统理论的突破。由于该研究问题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借助多学科相关研究理论进行整合研究,但总体上而言,该研究理论仍然从属于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的一部分。由于国际新创企业这种现象在全球日渐盛行,因此,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对于创业企业的快速成长和推动全球知识和技术流动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 研究的主要框架和内容

由于学者的不同研究背景,目前国际新创企业的研究视角包括创业理论、国际商务、组织理论、关系网络理论等多重理论视角,因此研究的内容也是多样化的。但参照Aspelund et al(2007)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把国际新创企业的研究框架划分(如图2)。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国际新创企业研究的主要焦点是国际市场战略和国际化能力,其次,企业家、组织、环境等三方面的因素也是研究的主要方向。最后,研究聚焦在不同的国际市场战略对国际化绩效的影响。

1. 国际市场战略。根据Porter(1980)的研究,企业为了在产业中胜过竞争对手,会采取的三种基本战略为:(1)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ship);(2)差异化战略(Differentiation);(3)聚焦战略(Focus)。而对于国际新创企业的企业家们,可供选择的市场战略选项是更为多样的。参照Aspelund et al(2007)的研究成果,国际新创企业的市场战略主要聚焦在五个方面(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国际新创企业的市场战略关注焦点中不仅在国际化扩张速度方面有别与传统国际化进程理论,在聚焦还是产品战略选择,市场广泛度选择,目标市场选择准则以及进入模式等关键问题上也和传统国际化进程理论存在差异。

2. 国际化能力。

(1)创新能力:根据演化经济学的理论,能够支持国际新创企业克服资源障碍,尽早的进入国际市场并取得成果的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往往是附着在创业企业的企业家(或高管)身上。而创新能力是构成企业面对高竞争和挑战性的国际市场环境下,把有限的企业资源转化成为卓越绩效的关键(Nelson & Winter,1982)。如果更为彻底的看待国际创业中的创新问题,可以把创业企业的国际化本身视为一个特别的创新行为(Casson, 2000)。

(2)知识管理和学习能力。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个体特别知识的整合是组织能力的根本(Dierickx & Cool,1989)。资源基础观的学者也都认识到无形的知识资源在提供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他们不仅研究资源的所有权,而且也关注对于发展新资源有助的动态组织学习能力。在国际商务中,知识提供给企业在国外市场进入和经营上的特别优势。在这里使用的知识暗指企业理解和使用信息因素来完成期望结果的能力(Autio et al.,2000)。对于知识学习和管理能力的研究也有助于增进了解企业多元化战略,从根本上说,国际化战略仅是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其中之一(Moen,2002)。

(3)国际化运作能力。对于当前的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和快速消费品行业,不再可能在一个没有外国或全球竞争者存在的市场环境下经营。Miller(1993)从管理人员感知国际化风险的不确定性角度,对国际化风险进行了分类:①一般环境的不确定性;②产业的不确定性;③公司的不确定性。在面临更大的市场环境变动下,对于国际新创企业的运用能力也相应的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果把企业的关系看作网络,因为面临着不同国家网络之间的协调问题,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整合性困难也相应的增强。同时,因为在资源和经验上的先天性障碍,国际创业的企业家更需具有较强的企业家精神敏锐洞察存在于国际市场上的各种机会,同时尝试通过对有限的资源的运用和快速的知识学习和创造,来应对涉足一个未知国外市场的种种潜在危机。

3. 企业家因素。企业家是一个承担创业行为的个体(Andersson,2000),并且也是许多涉及企业生存和发展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企业家拥有在动荡的国际市场环境下,实现个体判断风险和鉴别机会的能力和意愿,从而最终领导创业企业取得国际市场上的持续成功(OECD,2000)。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和运用对于国际新创企业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很多实证研究的支持(Valerie et al.,2003)。Harris和Wheeler(2005)也主张在各种对于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价值信息交换中,个人关系和联系扮演了关键的信息中介角色。更为重要的,通过利用个人关系连接了一些处在隔离状况的社会群体,企业家能够有效的识别尚未被别人察觉到的市场机会。

4. 组织相关因素。虽然国际新创企业更多的被视为从属于管理学研究领域,但是也有不少社会学者从组织社会学视角去研究国际创业中组织因素对企业整体行为的影响(Mathews & Zander,2007)。因此,无论是研究国际新创企业中的组织制度因素,还是考察国际创业组织中的有限理性和激励问题,都是归属于组织相关因素研究。在对国际新创企业的组织因素研究中,类如企业的规模、成立时间、涉足国际化业务的时间长短、国际化业务比重等因素都是很多学者研究的焦点(Gilbert et al.,2006)。学者们试图通过对这些组织因素的透析,来揭示不同国际新创企业之间的国际化战略行为和绩效差异。

5. 环境相关因素。企业面临的环境因素一直是影响企业战略、决策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1980)在他的经典名著《竞争战略》中就特别强调产业环境对企业战略形成和效应的影响。而在国际新创企业研究领域,也有不少学者对环境相关因素的研究充满兴趣和热情。

在对国际新创企业的外部环境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Oviatt和Mcdougall(1994)就在研究中构建了一个包括政治、经济、产业、管理团队等因素在内的加速国际创业动态理论框架。他们在该框架中把技术变化视为企业加速国际化的根源,同时指出除了重要的国外管理知识,其他一些诸如技术创新、跨国管制、国际市场机会、本土经济规模和管制、产业条件等外部环境因素也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国际化速度和模式。Autio(2000)更通过实证研究支持了国际新创企业更容易存在于高科技、高知识密集型产业部门。

6. 国际化绩效。一般而言,企业国际化绩效是一个多层次现象(Mitja et al.,2006),因此国际化绩效可以包含企业、市场、国家几个层面的含义:在企业层面上,国际化可以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等方式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改善企业绩效。在市场层面,国际化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度,减少行业垄断现象,增进消费者利益。在国家层面,国际化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生产效率、增加就业人数和创造外汇增长等外部效应。

当然由于国际新创企业的研究主流集中在管理学领域,因此最多的学者把国际化绩效聚焦在企业层面。早期对于国际化绩效的衡量标准往往是集中在企业投资回报、国际销售比重等较易测度的财务绩效指标上。企业国际化绩效的大多数研究都支持企业国际化和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考虑到国际化和企业利润更深层次关系研究上,McDougall 和 Oviatt(1996)主张国际知识对于能够进行战略转变的企业具有重要应用意义,因此也应该被作为企业国际化绩效指标之一。从这一研究逻辑出发,国际新创企业在国际化战略进行中,不单传统财务绩效是其追求的目标,国际市场份额扩大、新市场开发、国际专利申请等也应归属于国际市场非财务绩效指标。

三、 现有研究的评价

1. 研究贡献。

(1)在研究视野上的突破。原有的企业国际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大企业,并且把国际市场视为跨国巨头们的专属舞台。而中小企业一直缺乏应有的关注。并且在分析方法方面,主要以规模经济、交易费用、不完全市场等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但随着北欧的Uppsala学派的崛起,对于中小企业的关注开始增多。原有的小企业国际化的研究有种把国际化进程更多的视为一种进化过程的趋势,并且把这个过程看作一个“为了达到企业的目标而逐步建立,保持,发展和破裂和解除关系的积累性过程”(Johanson & Mattsson,1993)。但是国际新创企业理论的出现打破了原有中小企业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假设。基于很多小企业在创业初期就积极跨越国界追求全球市场商业机会的现实,国际新创企业的学者主张现有的国际化进程理论不能完全涵盖所有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类型。许多国际创业企业从其创立初期就往往具有全球视野,即使在缺乏渐进国际化的时期积累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倾向于尽早面临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以追求更多存在于国际市场上的潜在机会。综合而言,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是对现有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的颠覆性革命,也是拓展了一个新的国际商务研究领域。

(2)对于企业家个体层面研究的深化。原有国际化企业理论主要关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决策和行为,这一点是跟原有的研究聚焦于大企业分不开的。因此,在研究方法上,经济学和组织行为理论也是最为有力的支持。而对于国际新创企业而言,由于研究对象转移为小企业,因此,小企业的创业者和管理者的作用也相应受到更多重视。特别是对于国际创业企业的早期阶段,所有者特征(例如,教育,经验,专家,资源和倾向)在年轻的国际化新创企业的出口绩效中扮演比企业特征更重要的作用(Etemad & Wright,2003)。而对企业家这些个体特征的研究也使得在国际新创企业研究中引入行为理论、演化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同时案例等实证方法也被逐步被许多学者所采用。正是对这些企业家等个体特征因素进行具体考察,学者们才能够更为深入了解国际新创企业在国际化导向、市场战略选择、国际化绩效等方面的内在驱动机制。另外,由于知识学习、创新能力、关系网络往往也是附着在特定个体之上的,加强个体层面的研究也间接推动了对于这些关系国际新创企业成败的因素研究。

2. 研究不足和展望。

(1)创新活动对国际新创企业的业务拓展和价值创造的影响机制。创新,知识和能力一直是企业战略和绩效的研究中心问题。尽管存在财务,人力,有形资产等方面的稀缺,这些早期国际化企业仍然运用创新、知识和能力在创业初期就获得国际市场可观的成功。而这一点正和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的时代相吻合。根据演化经济学的观点,创新是特定企业的卓越能力。在高竞争或者挑战性环境中,企业可以通过创造新知识推动组织能力发展,并逐步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组织惯例,而这些最后都转化为卓越绩效。虽然企业家对于国际新创企业的重要作用得到该领域学者的一致认同,但是企业家如何通过特定组织行为把创新和能力转化为企业业务成长和价值创造这个过程却缺乏明确的机制分析。鉴于现有该问题的研究不足,未来的国际新创企业研究者可以尝试从这个方向需求突破。

(2)对于外部环境因素停留在背景认识上,有待于依托制度视角的深入分析。大多数国际新创企业研究往往存在忽视制度环境和经济地理在构建和保持国际新创企业的竞争优势的角色(Zahra,2005)。即使有一些国际新创企业研究包含产业结构和市场环境等因素,也往往是把外部环境作为理论研究背景或者实证研究的外生变量。而缺乏制度视角分析,理解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形成产业进化和市场竞争结构的过程将是一个充满困难的研究挑战。特别是关系构建和企业网络如何克服跨国经营中的制度性障碍,缩短和加快国际新创企业的知识学习和创新的问题更值得学者们深入研究。由于我国处在经济转型和制度变迁的现实进程中,国际创业企业的战略选择始终在一定的制度背景下进行,只有借助制度理论的视角,才能深入的理解制度因素如何构成企业家和企业行为选择的制约框架和机会集合。同时,作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果把关系网络视为非正式制度安排,它在国际新创企业的经营实践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和西方国家的差异都值得深入探究,但这恰恰是现有基于西方发达市场国家的国际新创企业研究的盲点。这也是我国管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契机和创新立足点。

参考文献:

1. Aspelund, A., Madsen, T. K., & Moen, O. A review of the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2007, 41(11-12):1423-1448.

2. Gary, A. K & Cavusgil, S. T.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the born-global firm.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4,35(2):124.

3. Oviatt, B. M., & McDougall, P. P.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5,36(1): 2-8.

4. 朱吉庆,薛求知.西方国际创业理论及其发展动态评介.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5):65-71.

5. 陈曦,胡左浩,赵平.我国的天生国际化企业特征与驱动力探寻——基于对江浙地区的四家中小型企业的跨案例比较研究.中国软科学,2009,(4):125-139.

作者简介:孟宪忠,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敬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9-12-19。

推荐访问:述评 研究进展 新创 理论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