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关村创新者立传

时间:2023-06-12 09:3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我是1978年底来到海淀的。整整35年,学习、工作、生活几乎都没有离开过这块土地,亲眼目睹了中关村的发展过程。

1980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春先、高级工程师纪世瀛等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科技公司,由此衍生了闻名中外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8年,国务院批复建立了包括一区五园(现已为十六园)的中关村科技园区。2009年春天,国务院再次批复建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上述几个步骤,显然不是简单几句话的事情。可以这样说,它已经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知识经济的旗帜。在这三十多年里,在这块土地上,每天都在诞生着无数科技先锋、创新人物和知识英雄,每天都在演绎着关于创业、创新、创造的故事和神奇。陈春先、王选、柳传志、倪光南、段永基、王文京、俞敏洪、王永民、杨元庆、刘迎建、李彦宏、张朝阳、邓中翰、严望佳、尹卫东、俞孔坚、雷军、秦升益、卢正刚……这些中关村土地上生长出来的青松翠竹,他们的创举,他们的企业,他们的产品,已然成为今日中国的新象征和代言人。请看:四通打字机、联想电脑、方正照排、新东方学校、五笔字型、汉王笔、同方威视、清华紫光、用友软件、小灵通、中国芯、爱国者、神舟飞船、非典疫苗、新浪、搜狐、百度、京东商城、当当网、水晶石、小米手机……

多年前,一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希望在中关村看到别的地方看不到的东西,听到别的地方听不到的声音。”中关村的创新者们,已经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响亮的回答,在近几十年中国民族复兴伟业中一马当先,拉近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上世纪末,国内外人士一致提出这样的观点。10年前,美国《新闻周刊》更将中关村评选为世界八大新兴文化圣地之一。2007年,胡锦涛、温家宝等党中央领导,几次将柳传志、王小兰、邓中翰等召进中南海,听取中关村的声音,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国策。中关村的创新者,无疑担当起了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锋。

如何为中关村的知识英雄树碑立传、擂鼓助阵?应该成为宣传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事情。我多年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事情。1988年,参与创作出版了第一部反映中关村知识英雄的报告文学上下集《一代天骄》。1993年初,参与创办和主持《海淀报》工作,大力宣传中关村。2002年创办《中关村》杂志,全面为宣传中关村和中关村知识英雄略尽绵薄。《中关村》杂志始终遵循“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和“追求创新,追求卓越,追求人本”的办刊宗旨,10年来报道了以中关村为代表的上千个创新人物和创新企业,受到各界好评,成为唯一一本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空公司选定的机上读物。从2009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等10所新闻学院主办的中国传媒评选中,连续五届与《读者》、《时尚》、《南风窗》等获“中国期刊品牌10强”。2007年初,在《中关村》杂志人物报道的基础上,我策划主编了《中关村创新谱》,由开明出版社出版,收入了51位中关村知识英雄,并采用了清华紫光的最新优码技术,成为第一部手机阅读书籍。此书曾进入新华书店排行榜。时隔6年,仍在《中关村》杂志人物报道基础上,收入了50位中关村创新人物,结集成《中关村创新谱》续集,试图勾勒出中关村知识英雄群体的大致轮廓和部分光辉。由于兼顾群体,难以深度展开,加之水平有限,缺点和错讹肯定难免,还望读者谅解。

的确,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现代知识经济转型蜕变过程中,中关村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领军方阵和前沿阵地,还有无数创新人物、创新故事,需要我们继续去挖掘,去讴歌,去谱写!

(作者系《中关村》杂志社长、总编,北京市海淀区文联主席,作家,此文为新出版社《中关村创新谱Ⅱ》后记)

推荐访问:中关村 创新 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