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知识经济及其统计测度方法

时间:2023-06-11 20:48: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世界性的科技革命浪潮,正在推动着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知识经济既是经济增长的新方式,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对知识经济的认识,应坚持定性认识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定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经济及其运行过程进行定量测度,并建立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对于深刻认识知识经济的运行规律,评价其发展水平,把握其发展方向和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知识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知识经济 知识产业 指标体系

世界性的科技革命浪潮,正在推动着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知识经济既是经济增长的新方式,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现代经济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近年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在全球悄然崛起,随着知识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对知识经济发展状况及其水平的测度也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主要基于知识经济研究量化的需要。

一、知识经济及其统计界定

知识经济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知识经济指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狭义的知识经济指知识产业的总和。知识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以知识密集性技术为基础,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知识产业是国民经济活动中与知识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集合,可分为知识技术生产部门、直接知识部门和间接知识部门。知识技术生产部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生物技术六大技术领域和相关标志技术;直接知识部门是以生产知识载体——人才为主的文化产业群、咨询产业群,包括信息服务业、文化教育、新闻传播、体育业、咨询业、医疗卫生、金融保险、旅游业、会展业等;间接知识部门是指附属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知识生产部门。

目前,国外对知识经济的测度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最具权威性的是经合组织(OECD)在1996年建立起的度量知识经济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总体经济形势、迈进知识经济的进程、整体R&D投入、政府R&D与创新角色、企业在研究开发与创新中的角色、全球化趋势、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国际化、生产力与收入水平、科学与技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等12个方面设置了44个指标来度量经合组织国家知识经济的发展程度、对全球化挑战的应对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并对经合组织与欧盟许多国家有关知识经济的指标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该指标体系的鲜明特点是:它与其他国际标准有较强的兼容性,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国际标准职业分类》(ISCO)、《国际标准教育分类》(ISCED)、《研究与发展(R&D)调查的推荐标准与规范》(弗拉斯卡蒂手册)、《技术创新数据收集和解释指南》(奥斯陆手册),正因为如此,分析与评价知识经济的相关数据可以直接从国际通用数据库中提取,而无需再通过专门调查收集,从而提高了定量测度的可操作性,测度结果的准确性也更有保证。另外,美国前瞻财政研究所的“新经济指标”、英国及爱尔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竞争力指标”也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从这些指标体系的设计看,它们均以OECD的指标体系为基础,并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尤其像英国、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济指标体系时,还将可持续发展因素纳入指标体系,这是在构建我国知识经济指标体系时值得借鉴的。

二、设计我国知识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在建立我国的知识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时,我们可以从OECD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知识经济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得到两点有益的启示:第一,要明确知识经济的定义。前已述及,知识经济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在此,为了避免内容的过于宽泛,同时又考虑到实证分析中可操作性的要求,我们立足于狭义的知识经济概念即知识产业,通过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描述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知识的流量,反映知识存量及其变化,还要测度知识产业的发展水平,衡量知识对经济的贡献。第二,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应符合我国国情,反映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实际,同时又要兼顾国际比较,在衡量标准上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具备可比性,为国家制定正确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知识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知识经济评价系统,从多个视角和层次反映知识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在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会遇到如何确定适度、合理的指标数目的问题,指标数目过多,一方面指标之间信息重叠会加大相应的权重,另一方面又造成时间和费用的不必要浪费;而指标数目过少又会影响内容的全面和完整。

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指标体系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描述型指标体系;二是评价型指标体系。描述型指标体系侧重于对知识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解释,它汇集知识产业发展状况和趋势的基本数据,可以全面、翔实地反映知识经济的基本态势,是形成评价型指标体系的基础,同时又是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与描述型指标体系相比,评价型指标体系的作用相对单一,主要是对知识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其指标是从描述型指标体系中筛选出来的,指标数目较少,但各项指标综合性强、代表性高,比较灵敏,并且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以便于精辟地洞察和把握知识经济的脉络和发展态势。

三、知识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

1.知识经济描述型指标体系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的生产、传播、使用成为贯穿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主线。从国内外发展知识经济的实践不难看出,在那些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国家,知识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产业结构的知识化、柔性化、高技术化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配置,都是通过知识的生产、传播、使用完善过程实现的。因此,建立知识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应按照知识的生产、传播与使用这一运动过程展开,同时又要反映知识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知识存量及知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因此,我们从以下六个方面遴选指标,形成知识经济描述型指标体系。

(1)知识产业总体发展水平

知识经济是知识经济化和经济知识化的有机统一。知识的经济化指知识因素以越来越多的种类和越来越高的程度参与并融入经济活动的过程,知识经济化的结果是知识产业化。经济知识化是指经济过程及其结果的知识取向愈益增强,从而知识含量愈益提高,经济愈来愈以知识为基础的历史趋势。

反映知识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包括:①知识产业GDP;②知识产业GDP比重;③知识产业就业人数;④知识产业就业人数比重;⑤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GDP比重;⑥地区信息化水平;⑦知识产业出口总额;⑧知识产业出口产品销售收入比重;⑨知识产业技术贸易指数;⑩知识产业每万元资金所创利税额;科技成果转化率;技术国际收支。

(2)知识存量

由于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没有关于知识存量的统计数据,对知识存量需要进行间接测算。知识积累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知识促进经济增长,人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增加了的知识存量又推进经济增长。

反映知识存量的主要指标有:①一般知识密集量;②劳动知识密集量;③知识丰裕度;④企业知识资本价值;⑤知识型无形资产价值;⑥知识资本净值;⑦R&D资本存量;⑧人力资本投资。

(3)知识的生产

知识生产过程与其他生产过程一样,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投入。但知识生产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不像其他生产过程那样明确,也就是很难确定其生产函数,但总体来看,知识生产的投入仍然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描述知识生产的主要指标有:①R&D人员人均科技经费支出;②R&D人员素质—数量强度;③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比重;④每万人发表科学论文的篇数;⑤论文引用率;⑥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⑦三种专利批准量;⑧利实施率;⑨每万人申请并获批准的专利数;⑩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技术开发项目中新产品项目比重;科技成果获奖数;知识生产力;外资企业占本国制造业比重;企业间跨国技术联合;技术国际合作。

(4)知识的传播

知识经济有其完整的再生产过程,即知识产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其中,分配和流通就是知识产品的传播。知识产品的顺利传播是知识经济得以确定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知识传播主要包括以下指标:①教育的知识传播效率;②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③初等入学率;④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⑤每万人中中等学校在校生人数;⑥每万人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⑦职工在职培训年人均费用;⑧年内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人次;⑨电话普及率;⑩每百人拥有电脑台数;拥有电脑者入网比例;人均年订阅报刊杂志数;年技术市场交易总额;年技术交易成本;知识产权保护程度。

(5)知识的使用

在人类历史上,知识的作用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而日益重要的。有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口占世界的大多数,但世界上90%以上的科技投入、科技人员和科技活动却集中在发达国家。如果发展中国家不重视科技投入,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知识积累,在机制上科技与经济脱节,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生产力的话,就不得不依附发达国家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被动地位,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国际竞争力更是无从谈起。

包括以下指标:①地区科学技术国际竞争力;②知识产业资金利税率;③R&D社会回报率;④R&D个人回报率;⑤知识产业GDP年增长率;⑥个人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⑦知识管理水平;⑧知识管理学科的社会认可程度;⑨知识资本年投资额。

(6)知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知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知识经济对经济影响的最突出表现就是促进经济的知识化建设。在工业经济条件下,许多重要新技术是辅助于有形资本的,如,汽车的创新和大规模消费会刺激石油的开发、钢铁的生产等,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如,信息和通讯技术是与人力资本及技能相联系的,从而,它将导致对无形资产的大规模投资。另外,由于知识可以低成本地不断复制的现实加快了许多产业的技术扩散,缩短了产业的寿命,使知识在短时间内成为区域性、世界性的商品。所以,知识经济必然导致经济的全球化。当然,要全面考察经济增长的质量,还应纳入可持续发展因素,考察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与治理以及经环境因素调整的GDP(即EDP)指标。

描述知识对社会经济影响的主要指标有:①GDP增长率;②人均EDP增长率;③科技进步贡献率;④工业投入产出率;⑤万元GDP综合能耗;⑥环境污染治理指数;⑦知识产业的前向效应;⑧知识产业的后向效应;⑨生产领域总体知识化程度;⑩产业结构优化评分;恩格尔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2.知识经济评价型指标体系

上面所构建的知识经济描述型指标体系中,指标数目较多,而且多数指标是根据问题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主观判断确定的,各项指标对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具有代表性,各指标所提供的信息是否重复,这些问题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因此,我们需要从描述型指标体系中筛选出代表性高、综合性强的指标,构成评价型指标体系。在选取评价指标时,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应尽可能的小,以保证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其评价结果值不会放大。按照这一思路,最终确定知识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如上表所示。

参考文献:

[1]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2]陈禹谢康:知识经济的测度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丁溪:知识经济.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4]隗斌贤:知识资本的计量方法与管理模式.统计与决策,2000年第1期

[5]吴江著:知识创新运行论.新华出版社,2000年1月版。

[6]周金泉: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测度 知识经济 试论 统计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