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水安全问题初探

时间:2023-06-11 18:00:1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湄公河的航运、水电、灌溉、环保等问题涉及流域六国,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差异明显、利益交叉重合。要维持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和合理发展,湄公河水问题应去安全化。当前一些环保组织、域外大国以及下游国家将流域旱涝问题、水电问题政治化甚至安全化,而又将中国虚构成安全威胁来源,这给地区发展造成重大阻碍。笔者认为,健全全流域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是实现湄公河水问题去安全化,解决流域主要矛盾的关键。

关键词 湄公河 水安全问题 去安全化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2年统计,我国有18条国际河流,国际河流数量仅次于俄罗斯、美国、智利,与阿根廷并列第4位。王志坚.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在国际河流利用中的适用[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7:234.]这些流域涉及东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等19个国家,影响约30亿人口。我国境内国际河流流域面积约280万平方千米,约占整个陆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邓宏兵.我国国际河流的特征及合作开发利用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0(2):93.]境内产生的水资源量约为 7278 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 27%。[刘恒等.关于加快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J].人民长江,2006(7):32.]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较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约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对国际河流的开发将有助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但由于我国国际河流开发时间晚,面临着国际舆论、水资源发展理论等许多因素的制约与挑战。湄公河(我国境内河段又被称为澜沧江)是我国西南最重要的国际河流,共有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6个流域国。根据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跨界淡水争端数据库(TFDD)统计,湄公河流域的总面积与各国所占面积、流域内总人口、各国人口以及人口密度、流域年均水量与各国水贡献量的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表中国家年均水量以及国家水量/总水量数据来源:Transboundary Freshwater Dispute Database (TFDD) (2007)[EB/OL]. Oregon State University,http://www.transboundarywaters.orst.edu.其他數据为TFDD网站2018年数据。]

湄公河的航运、水能开发、水资源灌溉、水环境保护问题涉及多个国家,多种利益交叉重合;且各流域国均为发展中国家,流域人口密集,政治、经济、文化差异明显;加上历史上的矛盾冲突,现实中该地区域外势力的掺杂,使流域合作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以湄公河流域为分析单位,以湄公河洪涝治理、水电、环境保护等不同领域带来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结合TFDD和湄公河委员会等机构的流域水资源统计数据,对湄公河流域的安全现状与未来发展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湄公河水问题的安全化开展研究很有必要。[虽然近年来很多学者和政策分析家广泛使用“环境安全”或“生态安全”概念,但这些术语往往在地理/生态学中得到应用,而不是政治意义。本文所谓湄公河水问题的安全化是因湄公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引发国家利益层面甚至国防外交层面的矛盾与冲突的有很强政治意蕴的命题。]

二、湄公河水问题的安全化与去安全化

“安全化”研究是哥本哈根学派在国际安全领域的主要贡献之一。“安全化”概念将安全问题由静止的概念发展成动态概念,成为描述、追踪、判断以及转化安全问题与普通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布赞等认为“安全化”是一个过程,当某公共问题被政府部门、社会精英、大众媒体等利益相关方作为“存在性威胁”提出,甚至即使超出一般政治程序而不失为正当,则这个问题就成为安全问题了。[[英]巴 ·布赞,奥 ·维夫,迪 ·怀尔德.新安全论[M].朱宁,译.杭州:浙江出版社,2003:32-33.]因此安全化就是使某一公共问题(指涉对象)经过特定演变而成为需要国家高层介入的过程。国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安全重点,在现实中,当任何问题被认可为“安全化”指涉对象时,就会形成新的安全领域。[[新]拉贝若-安东尼,等.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M].段青,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3.]在很多存在跨国河流的地区,由于共同沿岸国对河流边界划定、航行、水资源分配、水污染、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利益冲突,各相关国家相继采取保密、上升谈判级别、联盟、借助域外势力等手段提高问题级别,水安全化现象普遍存在。

20世纪90年代以前,湄公河水问题还不是地区政治和安全问题。1955年以前,美国较多参与湄公河的调查与开发,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其对湄公河事务的直接参与才逐渐减少。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联合国有关机构、欧洲一些国家通过官方开发援助或直接投资、捐助等方式,逐渐取代美国参与到湄公河下游国家调查、开发湄公河水资源的合作中。但受制于地区局势,湄公河水资源开发进展缓慢。

冷战结束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对湄公河利用程度加大,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国际组织以及环境保护团体出于不同的目的,利用湄公河沿岸国某些正常的利益冲突,联合下游受影响的国家、社区,提高对湄公河水资源的关注度。“中国对湄公河水资源利用的增加会损害下游”的论调,经过各种媒体渲染而被当地民众接受,因其“具有危险性”而逐渐被不适当的安全化,成为安全问题。

虽然“安全化理论并没有告诉我们安全化是‘好’的还是‘坏的’”,[Johns Nyman. Securitization Theory[A]// Laura J Shepherd, ed. Critical Approaches to Security: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and Methods[C].London: Routledge, 2013:60.]但如果水资源长期处于安全化背景,流域国虽然能获取短期利益,但也有可能意味着对其他流域国资源的掠夺,因而会造成不公平的结果,甚至陷入安全困境之中。因此,水资源问题的“安全化”让湄公河水合作更加困难,要想湄公河水资源健康发展,下游国家必须使水资源问题 “去安全化”,使其回归到一般社会性问题。[王庆忠.大湄公河水资源“安全化”的形成及影响[J].东南亚纵横, 2016(5):11.]

推荐访问:湄公河 初探 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