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环境的演变趋势与我国经济转型

时间:2023-06-11 17:48: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研究所。通信作者及地址:全毅,福建省福州市柳河路18号;邮编:350001;E—mail:13906915829@126.com。 摘 要 未来五至十年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举步维艰,美国开始从全球化转向推动区域化,并高唱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论调,泡沫经济时期制造业和创新长期被忽视,主权债务危机仍将继续,欧美再工业化趋势将加剧贸易摩擦等,都使世界经济增长增加了不确定性。中国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推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与政治转型的步伐。

关键词 国际环境 经济转型 制度变革

未来五至十年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陷入困境

我们过去十年经济发展可以说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中国加入WTO,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以及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但现在全球化进程正在放缓。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困境。始于2001年11月的WTO“多哈谈判”回合,原定于2005年1月1日结束,但迄今“多哈回合”毫无进展,谈判陷入困境。其实,中国与美国关于工业品的关税减让已经达成了一致。“多哈回合”陷入僵局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农产品保障措施问题,以及贸易与环境问题,美国和印度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推动前十年中国贸易发展的自由化轮子是否还能顺利运转,对中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其次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每当国际经济出现危机或增长放缓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都是非常显著的。据世界银行统计,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17国推出或拟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大约有78项,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关税、实施贸易禁令、出口补贴、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以及多种形式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基本上都采取补贴等较隐蔽的方式,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多采取提高关税、贸易禁令等传统做法。特别是贸易救济措施被越来越频繁的使用。 因此,美国和欧洲推出新的所谓公平竞争政策,把它叫做竞争中性,并力图将其推荐为国际的准则。2010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汇率改革法案,美国可以依法制裁汇率操纵国。研究发现,如果美国动用这项法律,未来几年,中国将失去1224万人的就业机会,而美国也会失去181万人的就业。这是两败具伤的游戏。这些趋势无疑会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增加。

3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举步维艰

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本位制度)形成于1976年的牙买加协议。美国持续高企的“双胞胎赤字”(国际贸易赤字和政府财政赤字)使其货币稳定成为严重的问题,世界各国维护美元本位的代价越来越大,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目前关于改革问题实际上形成对立的观点:美国学者认为,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不需要改革,只需要完善。而欧洲及亚洲国家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是非常高的。今后十年,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是什么?这是会涉及到人民币国际化,亚洲货币单位的合作,以及SDR(特别提款权)的改革是否会取得某些进展或突破?现在对美元体制的依赖已经使得亚洲国家不堪重负。但我们也要看到美国维持美元体系的力量仍然是非常强大的,短期内要用某种货币取代美元也是不可能的。

4美国从全球化转向推动区域化

过去,美国一直是全球化进程推动的主导力量。但是从2009年开始美国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开始高调推动具有排他性的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美国为什么转变战略?美国认为它推动了全球化,最后收益最大的不是自己,而是中国,因为全球化规则已经不是由它主导制定了。美国推动TPP有两个根本目的:第一是主导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分享东亚经济高速增长的收益,进而打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美国最担心出现中国主导的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出现像欧盟那样与之抗衡的地区力量。第二,推动排他性的太平洋集团,重新掌握地区乃至全球治理的主导权。美国推动TPP是要打造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区。所谓高标准、高质量就是按照美国的标准和方式来建立起跨太平洋自由贸易区的新模式。比如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农业政策和服务业开放都要按照美国的标准来。这个TPP很大程度上从太平洋地区、太平洋集团治理的角度,有可能为未来全球治理提供一种新的范式。当美国从2009年主导TPP的时候,中国要进一步推动东亚地区合作,发展和周边地区的关系,实际上都面临非常大的困难。这对中国的周边环境形成很大挑战!

5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

全球经济失衡就是指一国拥有巨额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少数国家的现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全球经常项目收支、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了重大改变,世界经济失衡问题日益加剧,并且主要聚焦在美国和东亚地区。东亚与美国经济失衡与摩擦成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关系的热点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失衡更加严重了,而且聚焦于中国与美国之间。进入21世纪中美经济失衡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焦点。美国经济安全与评估委员会在2009年做了一个报告:基本观点就是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是全球经济失衡,而在全球经济失衡责任的承担上,中国人与美国人应各自承担一半。也就是说中国要承担全球经济失衡的责任。2010年它的报告就指出:中国操纵货币是导致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原因,它损害了美国的制造业和就业。如果中国货币升值到位,美国将增加225万个工作岗位。那么,如何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美国人认为中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人民币要进行升值,而美国则要进行储蓄、要再工业化。这个调整都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所以是长期影响中国发展的变化趋势。

6亚太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近年来南海问题突然升温,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其背景就是美国2009年重返东亚战略的推行。为什么美国要重返东亚?美国是否会像当年围堵前苏联一样围堵中国?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衰弱,而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成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遏制中国就成为美国首要的战略目标。消灭本·拉登后,中美共同的战略利益逐渐缩小,美国有学者甚至认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任何得分都是美国所失,出现所谓的零和博弈。反恐战争取得胜利后,美国将安全战略的重点转向东亚地区,是造成目前中国南海地区紧张的直接原因。2010年中国宣布南海是中国核心利益以及天安舰事件和钓鱼岛渔船事件后,美国利用东亚地区的结构性矛盾加紧重返东亚,增加澳大利亚永久驻军和制定海空一体化战略,其针对中国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在经济上美国强力推行TPP,以破解中国试图主导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陈松川亚太地区政治经济新格局及中国的对策亚太经济,2010(1):610最近,日本野田政府宣布“太平洋宪章”战略,取代其前任领导人的东亚共同体战略。中国苦心经营了十多年的东盟国家也集体倒向了美国,这让中国政府有点措手不及。东亚的战略形势以及中国面临的周边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从共享增长演变为大国博弈的不合作局面。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是否提前终结?

推荐访问:我国经济 演变 转型 趋势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