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理论成果

时间:2023-06-11 12:54: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探讨研究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理论成果,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和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哲学依据。

[关键词]新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内涵 理论成果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097-0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11月16日闭幕。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作出战略部署的盛会,是展示我们党团结、胜利、奋进的盛会。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指导全面工作思想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由后人不断丰富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

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成立于1921年7月,1949年10月至今为代表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在中国大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中国共产党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并不能够自然而然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在此问题上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

李大钊在1919年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恽代英在1920年说过,我们的任务,要寻求一个适合国情,而又适合于共产主义的方针来。蔡和森在1926年也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世界各国共产党是一致的,但应当用到各国去,应当用到实际上去才行的。1938年,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作题为《论新阶段》政治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并初步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马克思主义提供不是现成教条,是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方法。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是结合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在自已国家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世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开辟自身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挥作用,必须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是解决新时期中国问题的必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是新时期解决中国问题的必需。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在世界各国普遍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应用在中国的不同时期是极其艰巨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特殊国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革命条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道路同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社会历史发展道路不同;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如何进行,不同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真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的实践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中发挥指导作用,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中国各阶段社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有需要,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的实践进行了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被中国人民掌握。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毛泽东指出:“所谓马列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跟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统一,一个普遍一个具体,两个东西的统一就叫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表现带有鲜明的中国特性,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中国作风和气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具体化和民族化。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化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不同阶段历史和实践实际结合过程,中国革命与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国革命与建设和改革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过程。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就是把其植根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国不同阶段历史和实践问题,中国不同阶段历史和实践丰富经验上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历史、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与风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必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中继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哲学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2.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和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

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在于突出时代性、人民性、通俗性,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亲和力、感召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哲学依据

十八大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哲学依据如下: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科学地认识国情,把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放在国情上,真正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事物也随着发展。世界上的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人要变,物要变,事要变。倘若事物不变,那么社会就不会发展,人类就不会进步。所以事物的变化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必需。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也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唯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我们可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武装人民群众。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梦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

2012年11月29日,与人民大会堂隔天安门广场相望的国家博物馆,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做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主形式才能实现。

1.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丰富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足于中国社会的过去、当下与未来,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空坐标体系。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中国梦”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任务而努力奋斗,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丰富内容。

2.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民族使命。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解决中国具体的实际问题,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

3.中国梦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光辉形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积淀和生存智慧,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

【参考文献】

[1]吴传英.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路径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1):69-71.

[2]胡丁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路径探析[J].新西部(中旬).理论,2012(11):1-2.

[3]刘江平.论邓小平南方谈话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J].新西部(中旬)理论,2012(07):4-5.

[4]马晓星,张国伟.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析[J].学理论,2012(08):3-4.

推荐访问: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新时期 成果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