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品德与社会课中“生本课堂,快乐学习”的教学方略

时间:2023-06-11 12:3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想品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学习品德与社会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地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以及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设计课堂活动,带给学生更好的体验。文章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快乐学习;教学;体验

一、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而要注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主观体验,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官,为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感受。在课堂上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导入新的课程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课件、微课等,利用多媒体插入一些图画、视频,并配上文字,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感受教学内容,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在短时间内领悟该章节的教育意义。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做人类文明的守护者》这一课时,可以首先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如学生知道的能够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事物、名胜古迹以及旅游胜地等,接着教师可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一些不文明的旅游现象的图片,如随手乱涂乱画、随地吐痰、扔垃圾等。然后向学生提问: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吗?那为了传承和保护这些文明,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此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进行分组讨论,以这样的教学方式讲解这一课程,不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二、以生活化的体验方式进行教学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每节课的活动设计,并且要将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如通过情境设置、游戏或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游戏和情境中去体验生活并感悟道德。比如,在《大千世界,万种风情》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白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人民和环境,同时掌握世界各国因环境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等。在课前,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作業,并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然后让每个组的学生扮演不同国籍的人们,让学生在课后翻阅资料,如不同国家人们的打招呼方式、食物、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地标建筑或者有名的历史人物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能力。经查阅资料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公民的角色,并鼓励学生说出这些国家的代表性作品或者人物,如英国人的扮演者可为我们介绍英国的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和他的生物进化论;法国人的扮演者可介绍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等。这样的方法能让学生的角色和相应的活动及责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世界的多样性,同时也能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更强,从而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动手参与和思考来了解世界、参与社会,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课后鼓励学生践行生活化体验

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中非常合适,该门课程其实就是来自生活并且运用于生活,这也是由其实践性所决定的。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品德和知识最终是要用在生活中的,而且生活中的知识更是包罗万象,学生道德的养成仅靠课堂上的知识远远不够,必须在日常的生活中实践。如教师可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道德表现在什么地方,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场所和情境汇总常见的文明道德现象。如在外就餐时要尊重餐厅服务人员,多说“谢谢”,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在公园、名胜古迹旅游时要遵守当地的规定,不能混乱涂鸦,不随意扔垃圾,遵守交通规则,等等。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生活中的道德表现来反思,引导他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去体验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观察事物、感悟社会的良好态度。同时,让学生在参与这些社会活动时去感受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

综上所述,课堂是社会生活的浓缩,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适应社会生活。而教师采取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做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高宝屏. 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软件(教学版), 2015(11):129.

[2]胡兰芝.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教师, 2015(21):20.

[3]龚希修.如何构建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本课堂[J].学周刊,2016(8):120.

推荐访问:刍议 方略 品德 课堂 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