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06-11 10:5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提要:面临新课程的实施,本文对课堂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笔者首先从三个角度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对探究式教学有效性内涵的理解,其次明确地指出了当前初中科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最后笔者从六个方面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作了建设性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有效性问题 策略

引言:探究式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教师们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这股探究热的后面,由于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实际上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不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我们即使有更好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和教科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实施新课改的今天,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探究式教学有效性,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和深刻的理论意义。

一、新课程理念下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年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到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引起世界各国教育同仁的关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探究教学有效性的理念也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所谓“探究式教学有效性”是指: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式教学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使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实现特定的探究教学目标。探究教学有效性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探究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学生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的发展,而应当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上。

2、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的学习收益为依据

但学习收益却可能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例如:现在的文教书店中有很多的教学录像。如“特级教师上课”、“优秀课大全”……也有很多诸如此类的教案实录,这些课是不是好课?答案是肯定的。是不是有效课。却不尽然。我们可以在这类课中借鉴其教学思路、引发教学灵感,但照搬照抄却是不可取的,因为所对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其学习收益也必定不同。就像一双样品鞋,某个模特儿穿着可能是足下生辉。但对高矮胖瘦不一的他人,都套这么一双鞋。就不免出现削足适履的局面。因此,围绕“用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探究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因此,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阐释应是: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向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率,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价值量度。

3、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

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教学观念的变革,采取的教学策略,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二、当前科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低效表现

1、“按图索骥”——明“探”暗“包”。

教师在学生探究之前,就已经为学生准备好了一切需要的材料、必备的学具等配套设施,从数量规格到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和统一的规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即使走了“弯路”或“迷途”,教师也会及时提醒和暗示。这样,学生不须花多大的努力,只要沿着教师框定的“道路”前进就可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探究活动表面上开展得很顺利,知识似乎是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的,但在这成功的“探究”背后,只是“依葫芦画瓢”,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呢?也就失去了探究教学的所有价值

如:这是某次公开课中“浮力”教学片段:在学生提出了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猜想后,教师对有关因素进行了总结、分类,然后让学生分组探究。学生大约经过五六分钟的探究,都很顺利地得出很合理的结论。原来教师已经发给每一个小组一张作业纸,我选了一张记录如下:

猜想一:浮力大小与物质种类(密度)的关系。

实验探究:(已知:铜块、铁块、铝块体积相等)

1、铜块在空气中的弹簧秤示数是: N,浸没在蒸馏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是: N。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 N。

2、铁块块在空气中的弹簧秤示数: N,浸没在蒸馏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是: N。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 N。

3、铝块在空气中的弹簧秤示数: N,浸没在蒸馏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是: N。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 N。

实验探究结论: 。

探究式教学无效性分析:浮力大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要选择怎样的器材?如何控制实验过程中的变量?实验的步骤是怎样的?怎样设计表格等等这一些都应该是学生努力完成的,这也是学生探究的重中之重,然而经过教师的“加工”,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的提示,把有关数据测量出来,做一个很简单的填空题就圆满完成了所谓的"探究"任务。

2、“天女散花”——重点不明确。

不少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也不管探究情境是否创设,内容是否合适,时机是否适宜,使探究活动犹如毫无目的“天女散花”,探究的重的不明确,正如俗话所说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起不到任何探究实效。这样的处理只能是对探究价值的贬损和摧毁,从而导致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3、“华而不实”——两极分化。

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组内缺乏真正的合作,华而不实。活动能力强,兴趣广泛的学生,对课题研究较为热心,他们积极查找资料,钻研深入,广泛与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不断接受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他们承担了全部研究任务,自然而然地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各方面能力在探究活动中都得到了充分的煅炼和提高。而少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如发展水平差一些,或慵懒一些,或内向一些等,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相对的消极,多数情况下,几乎成了旁观者,对他们来说参加探究活动几乎变成了“陪太子读书”。久而久之,不仅丧失了探究的兴趣与能力,而且在发展水平上,慢慢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就会拉大。这就是一些教师所说到的“容易两极分化”。

4、“本末倒置”——重结果轻过程。

“轰轰烈烈搞探究,扎扎实实抓应试”。对探究教学的评价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是否把规律、公式、方法等归纳出来,停留在探究的结果,而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闪光点”却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扼杀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科学知识的意识,限制了学生探究能力的真正发展。

5、“精制滥造”——探究技能弱

表面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给了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学生自行探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很多学生没有明确观察的目的,不知道如何观察,不知道如何去控制变量,不知道如何去准确的操作,不知道如何去分析有关数据……虽然学生有一些自发的探究,也有一些有价值的发现,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探究处于同一层次,重复较多,缺少更进一步的探究。因而整个活动中,学生的探究比较有限,课堂效率相对低下。久而久之,必将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怀疑到探究教学的必要性,不知不觉地走回以前的老路。

三、提高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建设性的思考与探索:

1、创设民主氛围,是提高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所谓民主的教学氛围是指创设一种不受传统束缚,敢想、敢说、敢做,不屈从于权威的气氛;是指建立一种没有威胁、批评,使不同意见、想法均能受到重视、尊重、赞扬与鼓励,不怕别人笑话或讥讽的环境。教师要把探究教学看成是自己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协作、共同劳动、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师要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信任学生,给学生自尊、自信,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勇于探究,勤于思考,敢于创新。任何压服、抑制、独断,都将窒息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创造的萌芽。

2、激发探究欲望,是提高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探究未知领域的最重要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所探究的课题感兴趣时,才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才能体验到探究解决一个个问题的愉悦感,才能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布鲁纳强调指出:“"探究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研究的课题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地步。”事实证明,任何一名科学家的创新成果,无一不是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在教学过程中,从简单易做的小实验入手,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例入手,通过巧妙设计的、简单易做的课内探究实验,赋予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以“生命”,让妙趣横生的“动感”知识进入课堂,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上,充分调动学生探求新知识和进行自主探究的兴趣,为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上,是提高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坚实基础。

杜威明确指出:“所有真正的探究学习均来源于实践”。科学是在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科学。例如:日常生活中用面碱所蒸出的馒头膨松可口,就是碳酸钠能与酸反应和生二氧化碳的原型,同时也是所以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例证;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改良酸性土壤就是充分地利用了碱的通性;生活中的汽水、啤酒,就是有效地利用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用石灰浆抹墙白而坚硬,就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规律来看,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还没有达到完成成熟的阶段,认识事物仍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同时,科学学科具有高度抽象、反应原理错综复杂,科学用语枯燥难记等特点,这些都决定了学习科学,进行探究活动的艰难性。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家仅仅归纳为一句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把探究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上,这是探究教学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

4、加强合作交流,是提高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探究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是紧密相联的。在各级各类公开课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只要教师让学生去探究,基本上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的。因此,要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研究小组合作的科学性、真实性与有效性。

5、强化学生参与,是提高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让全部学生都参与探究教学,让学生参与探究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是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探究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有效性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一样的表现机会。充分体现了所有学生参与探究教学的理念,体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这样的探究是有效的。我特别强调的是:要给性格内向的孩子表现机会。课堂上,教师要重视调动性格内向的孩子发言,鼓励每一位发言的学生,使性格内向的学生受到感染,感到安全,产生表现的欲望。教师要随时随地关注这类学生,及时捕捉他们想表现的瞬间,让他们表现。教师对他们的表现要多给以表扬、肯定,不要讽刺,挖苦,打击,更不要表现出不耐烦,即使回答得不完整或回答错了,也要鼓励他的勇敢,久而久之,他们也会走出封闭的世界,走入活跃学生的行列,让他们也能体会探究教学的乐趣。

6、优化探究评价,是提高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学生每完成一项探究课题,总希望得到教师合理的评价。课堂中对探究的评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可以这样认为:课堂中提高探究评价的实效性是提高探究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教学是启迪智慧的事业,从探究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这正是现代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全方位地推进,才能奏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提高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对有着深远的意义。让我们真实地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深入地研究提高探究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推向另一个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吴俊明、倪志刚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袁运开、赵铮、余自强主编:《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廖伯琴主编:《走进课堂——初中物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关文信、耿淑贤、王凤英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推荐访问:探究 有效性 实践 思考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