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生态化与生态大学的构建

时间:2023-06-11 09:5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恶化,生态危机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教育生态化也应运而生.从高校教育生态化的概念、理论依据及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论述高校教育生态化与生态大学构建的必要性.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关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任务,高校教育应责无旁贷地承担.

【关键词】 生态化教育;生态大学;高师院校

0引言

人类文明的发展依次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三个阶段,目前人类文明发展已经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大学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与之相对应地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及传统大学发展模式、绿色大学发展模式和生态大学发展模式[1].生态大学作为一种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全新办学理念,应该是大学实现和谐教育最理想的模式.

1高校教育生态化的概念和内涵

1.1高校教育生态化的概念

所谓高校教育生态化是指将生态学的观点和原理运用到高校的教育、管理中去,确保大学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处于和谐发展状态,使社会、政府、大学等达到最优化发展状态,从而使自然、社会、人进入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阶段,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教育生态化强调大学教育应该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致力于解决大学教育过程中的“本体自然”、“体外自然”以及二者之间的矛盾,并通过二者的调适和超越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和良性循环,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2],使育人的整个过程都充满在人文亲和力与和谐氛围中,最终成为统一的“教育生态整体”.

1.2高校教育生态化的内涵

“它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人道文明行为习惯,它要在受教育者的思想上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并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盲目行为”[3].其实质是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观转化为个体道德观的过程.

2高校教育生态化的理论依据

2.1高校教育生态化的现实基础

目前我国高校的发展变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快,但高校教育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速度却过于缓慢,从而产生了高校体制与周围环境之间各种形式的不平衡.这是大学生态危机的根源所在.主要表现在:目前大学生生态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还存在大学生态教育视角单一、教育形式僵硬、教学体系缺乏完备性和层次性、没有开展教育实践环节等客观问题.

2.2高校教育生态化的理论基础

构建和谐的生态化大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强调教育的全面发展.包括教育服务对象的全面性,及教育要为所有人群提供公平的服务.基于发展内涵的全面性,并且教育发展的内涵不只是数量增加、规模扩展,而是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发展;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即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其次强调教育的协调发展,包括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教育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及教育形式要素的协调发展;最后强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终身学习化社会 [4].

2.3高校教育生态化的必要性

从世界范围看,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早已由绿色大学发展模式进入生态大学发展模式,并且进行了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而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了.传统的高等教育主要是和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在一起,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教育的内容也将具有时代的特征.开展生态化教育,倡导绿色文明,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高校道德教育体系是对现在德育教育体系的有意补充和完善,是我们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和造就具有生态意识、生态理念及生态情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为此高校各部门必须各司其职,建立和健全高校非生态专业生态文明教育的体系、内容和方法.从世界观、伦理观、思维方式、消费观、成长观及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实施系统有效的指导[5] .因此高校作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应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相关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高效生态教育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度欠缺

政府对大学生生态教育地位缺乏足够的重视,许多高校还没有把提高全体大学生的生态环境素质列入到整个教育培养目标之中,没有把基础的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列为所有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政府部门一直没有设立大学生生态教育的健全内容体系,也没有为大学生生态教育投入足够资金,这就使得生态化教育的深度及广度无法拓展开来,更使生态化教育的实施和后续发展得不到良好的保障,致使生态化教育推广速度较慢、且内容较为单薄.

3.2自身重视度缺失

这主要表现在高校生态化教育的培养模式单一,在对大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意识培养过程中,将生态环境问题简单地看成自然科学问题,而忽略了社会科学理论方面的培养,这非常容易造成未来生态环境保护队伍中全面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并且高校对生态化教育的师资力量投入力度不够,尽管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人类高度关注生态环境之后,我国对高校生态教育方面的投入正在逐步加大,一些高校也开始注重对生态环境类人才的培养,但从总体上来看,目前高等学校从事生态环境教育的师资数量上非常匾乏.

3.3高校生态教育缺乏系统性

高校生态教育是包括生态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在内的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态教育体系.但综观我国目前的生态教育还处在教育角度单一、教育形式僵化、教育教学体系缺乏完备性和层次性,离综合型生态教育还非常遥远.

4生态大学构建的途径

所谓生态型大学是要建立一种和谐、开放、创造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更加重视和突出整体的功能,把教育看成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教师、学生、课堂、内容与方法,也包括整体的环境设施和文化氛围,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生态链及有机生态整体.生态大学的建设途径包括:一方面是构建完善的绿色大学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是提出高师院校生态化教育的新课题.

4.1构建完善的绿色大学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学先后启动了不同层次的绿色计划,即建设绿色大学,充分发挥大学的作用,开展绿色教育,但中国的绿色大学仅仅启发性地开设一些环境保护的相关课程是不够的,想要顺应时代和国际的发展从绿色大学发展模式进入生态化大学发展模式就必须解决和完善绿色大学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4.1.1构建完善绿色大学的概念

完善的绿色大学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 立足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组织和实施学校的各项工作, 维持学校的持续发展潜力, 通过不断自我否定的持续创新过程, 开发办学的绿色技术, 探索最佳教学和管理模式, 优化教育手段和教育技术, 保障可持续大学教育的有效实施; 通过绿色教育和绿色建设, 积极参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 传播和普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推进全社会的持续发展, 从而实现大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6].

4.1.2构建完善绿色大学的内涵

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用绿色教育思想培养人.培养大批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二是用绿色科技意识开展科学研究和推进环保产业.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贯穿到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发展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服务.

三是用绿色校园示范工程熏陶人.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使之成为环境保护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地.

四是用绿色教育手段管理人.不断探索新的最优教学和管理模式,改进现有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建立一支具有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学和管理队伍.使他们像绿色的种子一样播撒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骨干和核心力量.4.1.2建设完善绿色大学的目标、内容与对策

(1)建设目标:解决高等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开展不普遍、开展对象仅限于相关专业的学生、普及度低等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建设内容

① 开展绿色教育,就是全方位的开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并将这种教育渗透到自然、技术、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实践环节中,使其成为基础知识结构及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 推进绿色科技,是指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贯穿到科技工作的各个方个面,正确的引导科技发展,使科技工作追求的目标从单一经济效益过渡到环境效益,注重知识创新.

③ 建设绿色校园,就是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贯穿到生态校园的建设中,使绿色校园起到教育和师范的双重作用.

(3)建设对策

① 改革教育思想,更改教育观念,形成绿色教育共识.加强绿色教育既是教育思想认识上的飞跃,也是教育实践上的突破.只有更改教育思想、更改教育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才能更好地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使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达成共识,共同促进绿色教育的开展.

②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绿色教育开展的成功与否、质量高低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的强弱.为此,要积极开展各种绿色教育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思想情操和敬业精神,建立一支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高素质 师资队伍,使教师的科研方向绿色科技开发、研究与创新,积极开展环境理论和生态论理学研究.

③ 改革教育模式,就要改变传统征服自然的教育观,使教育从为人类服务向为自然服务转变,形成从征服自然向与自然和谐相处转变.

4.2提出高师院校生态化教育的新课题

高师院校作为培养未来高、初级师资的主阵地,生态意识、生态情感和生态学素养的培养对我国生态学教育和公民生态意识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其他人群.普及和提升高师院校生态学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4.2.1高师院校进行生态化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是为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应当具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观念,因此应该在以“培养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师院校普及生态学教学,通过生态学教育,要求学生善待自然环境、尊重自然,树立自律意识和平等观念,树立生态道德观[7],以便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将自身的生态理念言传身教给广大的学生,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4.2.2高师院校生态化教育的途径

生态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强、研究范围广、学科间渗透面大、应用广泛的前沿科学[8],对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故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提升生态学教育的基础,高师院校应针对生态学相关知识对学生进修培训,为他们素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平台.

改革生态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纵观生态学学科发展历史,生态学上重要概念、理论和原理无一例外均由国外生态学家提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生态学教育中对理论体系的忽视[9],高师院校应加大生态学的教学力度及课程的公选力度,并通过生态学专家专题讲座、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方式提高高师院校学生对生态问题的关注程度,培养其生态观念,顺应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生态学教学应重视实践课程[9].

5结束语

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的改善和解决已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些机构可以独立完成的,公民的生态意识直接影响到未来环境的状况.目前我国的生态学教育和研究还相对滞后,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还比较薄弱,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1].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高校教育生态化的同时,选择正确构建生态型大学的途径,加大和提升我国高校生态化教育的普及面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推动科教兴国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银,莫晓红. 生态大学构建模式研究[J]. 生态经济, 2005(5): 42-45.

[2]洪世梅. 教育生态学与大学教育生态化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 2007(6): 50-52.

[3]蒋笃运. 构建和谐教育的生态策略[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8): 103-105.

[4]戴联荣. 大学生态,文化人格共生和构建[D].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6.

[5]刘浩东.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浅谈[J]. 决策探索, 2004(10): 94.

[6]张远增. 绿色大学评价[J]. 教育发展研究, 2000(5): 16-19.

[7]刘江毅,付文杰. 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J]. 教育与职业, 2005, 11:58-59.

[8]将有绪. 森林生态学的任务及面临的发展问题[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0, 22(3): 1-3.

[9]王光军,田大伦,闫文德,等. 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 中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1): 129-133.The College of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Ecology and EcologicalLi Jia, Zhang Yanming, Yu Lijie, Liu Xinying, Feng Shudan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With the deterioration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of concern around the world ecological crisis , education, ecology has emerged.Ecological necess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universities to build ecological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aspects of higher education ecology concept , theory and problems and so on.Strengthen the college educ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relation to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be duty-bound to bear .

Keywords: Ecological Education;Ecological University;Teachers College

(责任编辑:)

推荐访问:生态 化与 构建 高校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