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演变的历史与文化(连载)

时间:2023-06-10 20:24: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这是“甲乙丙丁”的“乙”字。1.是甲骨文的字形。弯曲之状像肠形,所以《尔雅·释鱼》说:“鱼肠谓之‘乙’。”2.是金文的字形。3.是小篆的字形,都与甲骨文的字形相同。4.是楷书的字形,其变化不是很大。

“乙”字的本义为鱼肠,但后世这个本义完全不用了。我们看看“乙”字的字形是不是有点像“鸟”的形象:上部左弯为头,中间曲状为腹,下部右弯的末端为尾。所以古人又把“乙”字当“燕子”讲。比如:“非凫则乙。”这里的凫指的是野鸭子,意思是说:不是野鸭子就是燕子。“乙”字还有表示暂停的地方之意。《史记·滑稽列传》中有“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这个“乙”字就不是燕子的意思了,而是指画“乙”字的形状做符号,这是古时候读书时标志暂停的地方。这句话的大意是:读书时,从上面读下来,停住了,常用“乙”字符号勾住。所以今天我们在修改文章时,在文章中勾进增补的字也常称为“涂乙”。

至于“乙”字在天干中排列为第二位,这是一个假借字,与“乙”字的原义无关了。

“乙”字是个部首字,也正是因为“乙”字又像云气之状,所以“气”字就在“乙”字部首里了。

“气”字是个象形字。1.是甲骨文字形。你们看这三条线像不像浮在空中的云气。2.是金文字形。3.是小篆字形,都与甲骨文的字形相似,仍可见云气之形状。4.是楷书繁体的字形,5.是楷书简体的字形。从“气”字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出本来很简单又象形的字演变到楷书反而变得更复杂了,在“气”的下部又增加了个“米”字。变成了外声(气)内形(米)的形声字,表示馈赠之意啦。比如《左传》:“齐人来氟诸侯。”这句话是说:齐人以物来馈赠诸侯。古人为了更加明白的说明事物,不嫌繁琐,所以后来当“馈赠”讲的“氯”则又加了“食”字旁,成为左形(食)右声(氟)的新形声字“甑”了,你们看麻烦不麻烦。而“氯”字当“天氯”、“氯味”中的“氯”用时,就不再使用“气”字。直到新中国成立实行汉字简化字的时候,有的字又借古体简化字形,就将“氟”字费掉,写成了“气”字。好家伙,几千年了,绕了一大圈又回来了。想想,也真累呵。

“气”字的本义为“云气”。由“云气”又可引申为“天气”,“气候”之义。我们经常听到“养气修生”里的“气”字则与“天气”无关,那个是中医学中指人的“元气”,是一种无形的“气”。

“人”字是汉字中笔画最简单的字之一,别看笔画少,它指的可是万物之灵的“人”。1.是甲骨文的字形,其形状如面朝左站着的一个人形,上端是头,向左下方伸展的一笔表示的是臂,中间是身体,身体以下是腿。2.是金文的字形,与甲骨文字形十分相似。3.是小篆的字形。表现腰部的弯曲更大了一些。4.是楷书的字形,一撇一捺一点也看不出“人”的样子了。

用“人”组成的词非常多,不过我们在阅读和使用时有几个词是应当注意的。如《尔雅·释木》中的“核人”,其实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果仁”的意思,在这里“人”与“仁”是通用的。当我们偶尔看到一些老中医开药方时写“枣人五钱”,可千万不要笑话人家写错了,其实把“枣仁”写成“枣人”是有古代典籍根据的。

“人”字是个部首字,凡由“人”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比如“仆”、“伏”、“介”、“从”、“体”等字。

“匕”字是个象形字。1.是甲骨文的字形,表示一个面朝右侧立的人形。《说文》认为“从反人”。2.是金文的字形,仍像人形。3.是小篆的字形,颇像“比”字的一半,也是“人”的形象。4.是楷书的字形。

如果你认为“匕”字像“匕首”之形,这是不对的。因为从甲骨文、金文的字形来看,“匕”字根本不像“匕首”,而似人形,其本义为“人”。在卜辞中“匕”字与“媲”字为一字,应为女名。由人扩展及动物,如“牝”从“匕”,指的是雌兽。但其本义在后世已消失。 那么“匕”字又因何为“匕首”之义呢?说来话长了,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有:“匕入者三寸”一句话,这是指箭头射入三寸的意思,以后又从“箭镞”中引申出“匕首”义来。如柳宗元《古东门行》:“冯敬胸中函(插入)匕首”。意思是说:冯敬的胸膛被短剑刺入。短剑又可称为“匕首”。这个“匕首”就是我们今天所指之物了。

“千”字也是汉字中笔画最简单的字之一。但是,对这个“千”字的本义解析历来不一。在此,我们也暂不做探讨和说明。1.是甲骨文字形,中间实为“人”形,下部附加一个短横是个指事符号,表数目,以区别于“人”字,所以“千”字是个指事字。在甲骨文中“二千”就写作“千”,“三千”就写作“千”等。2.是金文的字形,已看不出“人”形了。3.是小篆的字形。4.是楷书的字形。

《说文》:“千,十百也。”这是正确的,但又说“千”字“从十”。对这个说法,后世就有争论了。因为我们在前面已讲过,在甲骨文中的“十”实为“七”,而“I”才是“十”。当然,这是古文字中的争论,我们能做到了解就可以了。

在汉字中能保持本义古今一致的不是很多,但“千”字的本义古今是一致的——“十百为千”。

与“千”字组合的有一个词为“千古”,“千古”一词在古代有两个意思。其一,是指时代的久远。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固亭有怀》一诗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其二,是指人死了,也就是“一朝永别”之意。如《新唐书·薛飞传》:“岂其一朝成千古也。”“千古”为哀挽死者之辞,至今仍在使用。

“仁”字是个会意字。1.是甲骨文字形。其上边是个“人”的侧立之形,下边的“二”是“重文的记号”,也就是说仍然是个“人”。其意思是“人”与“人”相处。那么“人”与“人”相处就要讲“仁”了。2.是小篆字形。3.是楷书字形。

《说文》:“仁,亲也。从人从二。”在此,有些专家对许慎将“从人从二”中的“二”字看做数字,这不妥。应该是金文的记号。“仁”字的本义是对人要亲善,要仁爱,比如《庄子·天地》:“爱人……之谓仁。”

我们在讲“人”字时说在某处“人”与“仁”是通用的。同样,在某处“仁”与“人”也是通用的。《论语·雍也》中有:“井有仁焉。”若在此理解为“井中有仁人”,那就不对了。这里的“仁”是“人”的假借字,是说井中有“人”的意思。果核内的“果仁”,在以前可以写作“果人”,同样道理,“仁”也是“人”的假借字。

推荐访问:汉字 演变 连载 文化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