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3-06-10 20:12: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历史课堂教学的真情实感,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创设历史情境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思路越来越清晰,应用效果也越来越好。其中,巧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促使广大历史教师进一步探索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适应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历史教学;多媒体;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8-0064-02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有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心理学家认为,采取视、听手段并用的学习过程效率会更高。多媒体技术在视觉和听觉上具有特殊的优势,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思路越来越清晰,应用效果越来越好。基于此,就巧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一段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把问题巧妙地隐藏在情境中,极易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态度,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建立起来。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要先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巧妙利用多媒体,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恰当地纳入教学中。例如,在学习《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时,针对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乐于探究的特点,可以利用动态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展示甲骨文十二生肖游戏来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在十二生肖的甲骨文中找到自己的生肖,在游戏中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当教师告诉他们所玩的游戏并不是简单的符号或图画,而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时,学生突然间对甲骨文充满了好奇。于是教师可借机诱导:“同学们,关于甲骨文你们想了解哪些知识?”学生们的好奇心一下就被点燃了,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知道什么叫甲骨文?我想知道甲骨文是谁发明的?我想知道甲骨文都记录了什么内容?我想知道甲骨文和我们今天的汉字有什么关系?我想知道是谁发现的甲骨文?我想知道我的名字用甲骨文怎么写?

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一定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己阅读课文,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虽然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上无法圆满解决,但不难看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已经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有效提高。

二、巧妙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育的任务不仅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还要引领学生的创新发展。在学生的创新发展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路径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去“解决”历史问题。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快速进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中,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展开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出示“秦灭六国动态地图”,并用历史换位法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秦始皇,当你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后,你是否还会延用西周时的分封制,为什么?这一问题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基本达成统一的意见,坚决不再延用分封制时,教师可以乘势追问学生:废除分封制后,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理你的大秦王朝?学生们纷纷发表意见:我会选派一些有才华的文官到地方去帮我管理国家;我会派一些武将去帮我镇守边疆;经过这么多年战争,国家的经济遭到很大破坏,我会大力发展农业,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在各抒己见中,感受到的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在不断的提升。

三、巧妙激活史学思维

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的象征和标志,是智力影响因素的核心。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历史知识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是不能重演的。不同于物理、化学,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来演示给学生。但当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再现历史画面时,学生就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对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有裨益。

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首先为学生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用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寿典,大肆铺张等几个片断帮助学生再现历史,然后再结合史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实力不弱的北洋水师会全军覆灭?学生自然会联系到历史再现中的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从而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为了达到再现历史的效果,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历史现场,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兴表演历史短剧,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佛教这一难点问题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佛教创立的背景及佛教教义,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图文并茂的历史现场——王子的苦恼,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历史现场:王子的苦恼是什么?他又是如何解决他的苦恼的?通过这样图文并茂的历史现场,教师再把相应的历史问题蕴含其中,难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四、巧妙融入虚拟现实

考证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路径,比如参观历史博物馆、展览馆等。但在现实的中学历史教学中,能把学生带到历史博物馆去学习历史的机会少之又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虚拟历史博物馆,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选择。在虚拟的电子博物馆中,可以为学生展示大量形象直观的文物,为学生创设许多独立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

例如,在讲授《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课时,把教师和学生在课下搜集的文物图片,借助多媒体技术制成形象直观的文物展览馆,为学生创设模拟考古探究的教学情境。根据大量真实具体的文物,完全由学生自己去观察、想象和推断,学生就可以凭借历史文物了解和认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打破了传统教学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

再如,《青铜器》这一课的讲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为学生展示一个大气恢弘的博物馆门面,并用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这个博物馆的馆长知道同学们要来参观,特地为同学们写了一个小告示,入馆须知:欢迎各位同学来到最具中国特色的博物馆,馆内展品由铜、锡、铅的合金组成,工艺精湛,享誉国内外。本馆展品在商朝时发展程度最高,商王也对此爱不释手,展品的产量和质量直接折射出国力的盛衰。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陈列什么的博物馆?“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陈列商朝青铜器的博物馆,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观察商朝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虚拟博物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五、巧妙拉近历史距离

历史记录的是过去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场景,远离现在,因而与现实有隔离感、陌生感,一提历史,总让人感觉很遥远。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巧妙地创设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的教学情境,让历史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例如,在学习《唐都长安城》时,为了突出长安城的合理规划,培养学生古为今用的意识和环保意识,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长安城的平面图,同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换位,并借助精彩画面让学生进入角色,“假如你是现代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从唐都长安城的规划中你能借鉴哪些经验?”有的学生从长安城“条条青槐街”中看到唐朝人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并从中加以借鉴,认为现代的城市规划更应注重绿化而且还要扩大绿化面积,种植更多的树,更多的绿草和漂亮的花卉,美化我们的家园。有的学生从长安城的平面图中看到长安城“市”和“坊”分开,使城市看起来秩序井然,而且十分整洁。从这一点又联系到他所生活的小区,一到晚上街道两边都是做小生意的,把小区的街道弄得特别的脏,而且还影响交通。所以应借鉴唐都长安城的规划,把小区的市场集中到指定区域,加强管理,从而一定会使这种局面得到改善的。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的设置,一方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为了进一步的突出长安城的繁荣,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梦回唐朝的问题情境,“假如你生活在唐朝,而且是当时长安城内的一名导游,你将如何为当时的中外游客解说长安城?”通过把导游这样一个现代的职业融入到唐朝的社会中,立刻就又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历史课堂教学的真情实感,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一定会为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明确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哲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推荐访问:巧用 多媒体技术 有效性 历史教学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