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甲骨文搬上网的美国老头

时间:2023-06-10 18:06:3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Richard是个美国人,研究汉字二十多年,建立了一个汉字词源网站——在这个界面简陋的网站上,随便输入任何一个汉字,人们都能找到它的字形在历史上如何演变——小篆、金文,甚至还包括几千年前它被刻在甲骨上的模样。

留在中国的最后一周,“汉字叔叔”被告知,在中国的旅游签证到期。要想留下来,“出1000元人民币,可以延长10天”。他觉得这样收费不合理,于是拒绝。结果,护照被扣留,他必须离开。

遭此境遇,他的朋友在网上发出求助信,试图为他谋求一份在中国的工作,以便能获得工作签证而长期留在中国——“这里是研究汉字最好的地方。”结果,他收到500多封邮件,增加了1500多位“粉丝”,几份工作已进入面对面的洽谈阶段。

“汉字叔叔”认为,他失去护照,换来这些,是值得的。

听汉字讲故事

汉字叔叔的最大兴趣是“故事”。

他在旅行路上遇见不同的旅人,“他们都有不同的故事,如同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一样。”

对汉字叔叔而言,在汉字世界里,一个字便是一个人,也有不同的故事。

“合”字,看起来是一个屋顶下面一张口,追踪到甲骨文,其实是一张朝下的口和一张朝上的口,上下两个人在交谈;“令”字,是上面一张口,下面跪着一个人,代表上下关系之间发布命令;“狗”字的尾巴都是往上翘的,而“猪”的尾巴是下垂的……这些汉字故事令汉字叔叔着迷。

2002年开始,他把从1994年前后就开始搜集整理的96000多个汉字输入他的网站,从《甲骨文》《金文编》《六书通》,到《说文解字》,逐个扫描文字图像上传。最初他雇了一个华人帮忙,后来发现自己也快入不敷出了,无法再担负起另一个人的生活,才将其辞退。

最后,汉字叔叔不得不在网站募捐。他公布了paypal和支付宝账号。他不愿透露募捐所得,“有时会一天好几笔,有时根本无人问津”。这跟他的网站一样,在网络和媒体有所曝光,点击率就会突然增加,风头过去便又恢复平静,他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着波浪线形容。

现在他正在做的事情,是把每个汉字所代表的物体和意义的照片上传到网站,这样人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象形文字。

22岁,离家出走的Richard第一次接触中文。在台湾的中文环境中,他学习口语,学习认识汉字。

44岁那年,因为严重的心脏病,Richard突然晕倒,差点死去。于是他自问:如果还有一年可以活,我要做什么?一个念头蹦进喜欢《说文解字》的Richard的脑海:把《说文解字》电脑化。

他开始一点一点扫描《说文解字》,一年过去,他并没有死,他又开始扫描《甲骨文编》和《金文编》、《六书通》……他这样把每一年都当成人生最后一年,买书、买软件、四处寻找懂汉字演变的专家……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李孝定是他的指导者。大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花费在这里,他也时常自问:“值得吗?”

最初是困惑的。但是只要一投入其中,他就“感觉到快乐,就觉得值得”。

他开始研究一代代的人们对汉字图像的识别,并结合自己的专业,不断扩充电脑系统对汉字的识别。“我的电脑能识别76000多个汉字,而普通的电脑只能识别22000多个。”

在他的网站上,除了能查阅单个汉字的发展历程,还能查阅不同声旁和形旁下的汉字,甚至给出英文释义。

中国研究古汉字的大学生会给他写信。他的邮箱还会收到全球各地对汉字感兴趣的人的邮件。令他欣喜的是,很多中国的小学生给他写信,说他们只是认识和写汉字,却从来不知道原来汉字有着好玩的故事。

2011年,Richard第一次在中国的网络世界为众人所知。此时他正在田纳西陪伴92岁的老母亲。从事65年数学教学的母亲,是唯一自始至终支持他研究汉字的亲人。

这一年,他有了“汉字叔叔”的称号。

从已知信息看,他办的这个网站可能是第一个关于汉字字源的在线查询系统。经20年的资料研究及搜集,目前Richard的数据库约有100万条资料,包括96000个汉字以及它们的字形演变和声音资料。

“Richard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这老外的工作让中国人汗颜。”网友称赞。

生命的价值

“汉字叔叔”说他有两颗心,一颗心中住着一个安静的他,每天都在读书学习,研究整个宇宙;另一颗心中住着吉卜赛人一样的他,四处流浪,结交各种人。虽已62岁,却仍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

小学五年级,物理老师问他,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他回答说:“中子、质子和小妖精。”老师觉得他把核外电子描述成“小妖精”特别新鲜,于是将他留下来,和他单独谈论原子知识

这激起了Richard對物理的强烈兴趣。他也一度对迷魂药有兴趣,后来自己做实验,发现大麻不会让人上瘾,但鸦片会。

1971年,这个不安分的年轻人开始世界旅行,大学断断续续读了7年。

在台湾,他接触到中文,并与一位家中排行第三的台湾女孩结婚。女孩小名“三毛”。当他看到另一个三毛在撒哈拉写书流浪时,他给她写信,并去非洲看她。“非洲是我向往的地方,而她又和我妻子有一样的名字。”

频繁的出行,拒绝循规蹈矩的工作和生活,令他的婚姻两次破裂。但他秉性不改,常常工作一年甚至几个月就辞职出门,在蒙古、俄罗斯、印度、缅甸和中国……寻找他喜欢的故事。“我每天醒来都不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走,全凭我感兴趣的东西为我指引方向。”

当他真正到了中国,本以为这里会有更多人关心他的研究,结果却无比失望——“人们把汉字当作工具,对它的故事并不感兴趣。中国人更关心如何赚钱。”

推荐访问:甲骨文 美国 老头 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