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发现

时间:2023-06-10 18:00:4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和爱国志士。清光绪六年(1880)进士,泛涉书史,好金石古文。1899年的秋天,王懿荣得了疟疾,大夫所开的药方上有“龙骨”一味。(笔者祖上行医,所以少时即对“龙骨”不陌生,但所知仅限于它是古代动物的化石,是治疗外伤的良药。)酷嗜金石的王懿荣对药方中的“龙骨”感到好奇,于是命仆人抓药回来细看,发现一些骨片上有奇怪的符号纹样,且显然是人为刻画。他依据自己的学养判断这些刻画符号应当是上古某个时期的文字,便带着仆人在京城各大药房四处寻觅,居然买回一千余片带有刻画符号的骨片。因为王懿荣本身颇通金石学,且商代青铜器和西周早期青铜器上的铭文也近于甲骨文,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后,王懿荣确定他所发现的骨片上的刻画符号就是商代通行的文字——甲骨文,一时间,学界大为震动。正当大家决心一探究竟时,一场浩劫向中华民族袭来。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王懿荣受命于危难之时,任京师团练大臣,负责保卫京城。7月20日,侵略军攻入东便门,他率团练奋勇抵抗,寡难敌众,不愿为亡国奴,遂书绝命词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从容投井殉国,时年55岁。王懿荣死后,其收藏的刻字龟甲悉数转到了好友刘鹗的手中,刘鹗曾在王懿荣家中多次接触到这一远古“圣物”。刘鹗对于甲骨文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继承好友的衣钵,继续收集甲骨,更在1903年,将手中甲骨制作拓片,整理出版了《铁云藏龟》,这使那些无缘得见“龙骨”的学者也能窥知中国最早文字的真面目,进而掀起研究甲骨文的热潮。

推荐访问:甲骨文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