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档案开发利用和建设发展研究

时间:2023-06-10 15:5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古代人类社会的一门历史学科,它通过古人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复原古代历史。文物考古资料是考古工作人员在考古勘探和发掘现场,记录古人活动信息的唯一原始凭证。这些资料包括一系列文字、表格、图纸、照片、录像、拓片和各种测试、分析、鉴定报告材料,是复原古代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资料。上世纪90年代至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对现有各种记录模式的考古档案的重新整理,利用现代信息存储管理技术手段,创新性地将考古地理信息系统引入到考古资料的管理中,实现了考古资料保存、查询、分析、研究、展示等多位一体的资料管理崭新模式,为考古工作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多维信息综合研究平台。

一、湖南文物考古档案保存状况简介

1.档案管理方法原始,资料查找困难。上世纪末,文物资料库房中拥有考古资料档案数万份,最早的发掘时间是建国后的1950年,这些资料分为单一性墓葬、单一性窑址和遗址。2000年以前,传统作业方式主要是依靠手工将这些资料按照遗址名称进行登记造册后,再按照发掘年代统一存放,信息的查询主要是依靠工作人员的记忆和经验,由于资料数量庞大,查询一份资料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而考古信息资料的查询长期束缚着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工作,极大地阻碍了考古事业的发展。

2.档案保存手段落后,资料利用效率低。考古调查和发掘中获得的资料都具有空间属性,一个考古遗址的位置和范围可以通过空间数据(如一系列点的坐标)来表示。但由于过去考古资料采集的手段落后,以往的考古资料都未能赋予这些信息,虽然单位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来保存这些信息,但这些信息之间关联性不强,资料中附带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淹没在“故纸堆”,利用效率低下,有的甚至成为“死档案”,严重制约了考古成果的开发利用。

3.部分资料受损变质,面临损毁风险。由于年代久远,历年考古发掘照片、录像资料,这些考古资料与本体同样弥足珍贵,但原来的保存技术和手段落后,其长期保存和充分利用存在极大困难,部分资料照片、胶片已经老化受损,甚至面临变质损毁的风险,需要进行抢救性、再生性保护,保证这些珍贵资料的永久保存。

二、现有考古档案的开发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性能扫描仪和各种数字化电子设备普及,其精确度和清晰度已经越来越高,对考古成果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已显示出其巨大价值和发展前景,但大量基础工作要从头做起。

1.传统考古资料电子化,以此建立田野考古资料数据库。我所数万份的考古档案,其保存的类型有文字、图表、胶片、影像和标本资料,其中信息完整、具有重大开发利用价值的档案数千份。按照数字化信息采集、存储、管理的基本规范,运用高清彩色扫描仪、胶片扫描仪、红外扫描仪、三维扫描仪等现代化技术设备,对传统资料进行系统地整理、归类、电子化,并在考古资料电子化的基础上,开发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资料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了考古发掘的文字资料、图像资料、图书资料、器物标本、田野考古、简牍等6大数据库的建设,不但有效地实现了考古资料的保存,还可以按照发掘者、发掘地区、发掘时间、遗址名称、探方编号等多种方式进行资料查询,为研究者快速再现当年考古研究成果。该系统基本上解决了资料的保存、查询及简单的利用。

2.考古档案建设的创新发展。由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数据模型(简称“3S”)技术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手段应用在第一线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工作中,野外收集的考古信息资料被一一赋予了地理信息坐标,这为考古档案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2012年,我所在原有的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了湖南考古地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为湖南考古资料档案建立了准确的时空维度,实现了集保存、查询、可视、定量分析研究一体的数字化考古信息群落,为“区系类型理论”的最终实现打下了技术基础。该系统具有如下的特点:

①野外资料采集的数字化。现代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中,以掌上电脑PDA为终端,集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为一体,实现野外数据采集的数字化。该软件系统的应用将改变野外考古调查的手工作业方式,实现野外调查数据获取过程的数字化,可指导考古调查发掘野外工作的效率及水平。

利用GIS技术将GPS定位结果反映并存储在掌上电脑的电子地图或遥感图像上,野外调查人员可用掌上电脑准确登记野外观察与描述的记录,可以在野外方便地采集遗址、遗迹和遗物的属性数据。系统集定位、导航、图形显示、漫游、路线显示为一体,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共享,可同时满足文物调查、野外数据采集、信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需要。

②多种方式的考古成果查询与展示系统。资料的查询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有时还可能一无所获。但是,在考古地理信息系统中,由于野外考古采集数据被赋予了地理坐标,因此查询考古资料变为极为便利的事情。该系统各种资料的查询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工作区查询、工作单位查询、遗迹单位查询(涵盖墓葬查询)、堆积单位查询、绘图资料查询、影像资料查询、器物标本查询、旧石器标本查询、古生物标本查询、测定标本查询、工作日记查询、工作记录查询、工作报告查询、调查记录查询、工地检查查询、修改日志查询等16种模式,极大地便利各种信息的快速查找。

③考古遗址各种信息的分析和研究。由于该系统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某个时期或某种类型遗址的数目,量算遗址的面积、遗址与遗址以及遗址与水系、山谷、道路等之间的距离,通过空间分析的操作模块,能自动给考古工作提供多种智能分析,比如:不同时代遗址分布的特征、古代人生活距离河流的距离、众多遗址之间的聚落关系、古人择址的喜好等等,因而给考古工作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考古学研究方法,大大地提高了综合考古研究及区域考古研究和专题考古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④考古成果三维真实场景展示功能。该系统提供考古发掘的三维真实场景展示功能,提供放大、缩小、漫游、导航、飞行等基本空间浏览和测量功能,对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发掘过程、出土文物修复进行三维重建,通过虚拟动画效果,为受众群体及考古工作者提供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视点,重现古人生活情景。

⑤考古专题分析。专题图功能:根据发掘成果产生各种基于遗址点的专题图,包括遗址点分布图、地质结构分析图、文物出土数量、遗址面积统计图等。资料输出功能:从考古数据库中将各类感兴趣的资料。输出到文字处理工具或电子表格,便于对考古资料进行研究,便于编制考古报告。可输出的资料包括遗迹单位记录、墓葬记录、考古标本记录、图形、照片、统计报表等。

新建的湖南省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但改变了湖南几十年传统的资料管理的运行模式,还创新性地实现了地理信息系统和资料管理保存和利用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了考古资料保存、查询、利用、展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齐乌云周成虎王榕勋.地理信息系统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类型.华夏考古2005(2).

[2]刘建国.数字考古的理论与实践.南方文物2007(1).

[3]鲁鹏杨瑞霞田燕. GIS考古研究综述与前景展望.中原文物2008(2).

[4]王宏志.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三峡库区聚落考古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

推荐访问:考古 开发利用 文物 档案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