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及启示

时间:2023-06-10 15:00:1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水下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见证,极具保护和利用研究价值。本文对近年来国外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今后我国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1引言

人类在水上活动痕迹,经过千万年的沉淀后,产生了独特的水下文化瑰宝,形成了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随着人们对水下文化遗产认识的逐步深入,对其的研究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其中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又是研究的热点领域。学者们意识到,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在日益增强,加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已是学术界的共识。然而随着水下文化遗产的文化、社会、经济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在经济开发中所遭受的破坏、在发掘过程中肆意盗捞的现象却屡禁不止。鉴于此,近年来国外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研究逐渐升温,保护与利用存在冲突和博弈,寻找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点,正是各国学者所探寻的目标。国外的专家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内涵的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对遗产利用的研究以及利用现代科技对其进行保护几方面。

2水下文化遗产的内涵

水下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载体,它们见证了历史上世界各国通过水路交往的痕迹。“水下文化遗产”这一提法第一次出现是在1978年欧洲理事会通过的《水下文化遗产报告》中。其后,1985年颁布的《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欧洲公約》(草案)中,第一次明确对水下文化遗产的内涵做了表述,即《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欧洲公约》(草案)所规定的保护对象:全部或部分位于海洋、湖泊、河流、运河、人造水库或其他水体,或有潮汝现象的地区,或其他周期性被水掩没地区,之所有遗迹、物品及人类存在的遗迹;或从以上环境寻回之所有遗迹、物品及人类存在的遗迹”[1]。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on Protectionof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中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了定义,此定义是目前采用最广泛,且基本为世界各国认可的的定义,即:“水下文化遗产”系指至少100年来,周期性地或连续地,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遗迹,比如:遗址、建筑、房屋、工艺品和人的遗骸,及其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船只、飞行器、其它运输工具或上述三类的任何部分,所载货物或其它物品,及其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具有史前意义的物品。海底铺设的管道和电缆不应视为水下文化遗产;海底铺设的管道和电缆以外的,且仍在使用的装置,不应视为水下文化遗产[2]。

3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国外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起步较早,尤其在法律法规及管理遗产方面的较为充分。早在1996年,GillianHutchinson[3](1996)以“泰坦尼克号”残骸的发现及复原中所遇到了的问题,引出了水下文化遗产的缺乏法律保护的困境这样问题,他指出,水下文化遗产的宝华必须要有法律的支撑,否则难以进行。几年来又有Jhohannes Marbun[4](2011)认为利用法律维护和保护国家的文化遗产包括水下文化遗产是十分必要的举措。在他的研究中指出,印度尼西亚政府对文化遗产进行有监管的拍卖,以此来支持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的举措并不并不恰当,应当整改。此外Ricardo Teixeira Duarte[5](2012)、UlrikeGuérin[6](2012)、Jonathan Sharfman[7](2016)也强调了非洲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意见和建议。Mohamed M.Abd-el-Maguid[8](2012)、Elinaza Mjeme[9](2016)分别对埃及和坦桑尼亚西印度洋岸线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相关管理建议。

除了法律法规及管理遗产方面,国外学者对水下文化遗产的利用研究也颇有心得。Barbara Davidde[10](2002)就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途径发表了意见,他认为保护、研究和展示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并展示了一些意大利水下考古公园的经验。SAHBS Mustapa[11](2005)以马六甲海事博物馆为例,证实了海事博物馆不仅有益于马来西亚旅游的发展,同时也具备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及教育科普的功能。Lindsay S.Smith[12](2013)以Florida Panhandle沉船步道为例,分析了水下遗产旅游有助于振兴当地的经济发展。Roberto Petriaggi和Barbara Davidde[13](2013)介绍了罗马高等研究院水下考古部门所开展和实施的“水下还原”项目,次项目主要用于恢复、保存和原地展示古代淹没的文物。

如何利用新兴科学技术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是近年来国外学界在水下文化遗产研究方面的新热点。早在在2006年,MA Bernier[14](2006)就提出了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两种形式,一是紧急挖掘,就地保护;其二是利用科学技术,他强调了利用科学技术对水下文化遗产的发掘进行评估,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发掘对水下文化遗产的影响,并以伊丽莎白和玛丽沉船遗址做了实例分析。Mahmoud HaydarEmail、David Roussel[15](2011)等介绍了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使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的应用带来的益处。他指出采用VR和AR技术可以使得水下考古遗址可视化并且还能与之互动互动,这使考古学家能在虚拟场地内直接进行研究,也可让大众沉浸式地探索水下遗址现场,这对水下文化遗址的研究、重建以及展示提供了突破性帮助。Miran Eric、Rok Kovacic[16](2013)等提出利用3D技术对记录和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作用,因为3D方法精度高,且能缩短了水下所需的时间,从而提高水下工作的安全性,降低现场工作成本,他们的研究以亚得里亚东北部的考古案例做了实证研究。VíctorManuelLópez-Menchero Bendicho等[17](2017)同样认为科技的发展,尤其是3D技术的发展给水下文化遗产的研究带来新的可能性,如虚拟遗产,数字遗产,数字考古学,虚拟博物馆,网络考古学或虚拟考古学等新概念的出现。Arturo Rey da Silva等[18](2017)通过分析拉美海考古学实践的现状,阐述了考过学科在水下文化遗产研究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海洋考古学的进步需要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新理论和方法论。

4启示

保护、传承、利用好各国的水下文化遗产,是对人类文化的多元化存在所负有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外学者已从法律保护、科技保护、管理开发等多个方面对水下文化和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做出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而我国对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研究较为局限,大多是从法律保护的角度出发,因而可以适当拓宽研究思路。此外纵观国外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也给我国水下文化遺产保护与利用提供的一定借鉴。例如将我水下文化遗产开发为水下公园、海事博物馆,在保护过程中采用3D、VR、AR等科学技术都是可以学习的内容。总之,不论国内还是国外,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课题,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赵亚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165.

[2]参见《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第1条:(a)"水下文化遗产”系指至少100年来,周期性地或连续地,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遗迹,比如(i)遗址、建筑、房屋、工艺品和人类遗骸,及具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ii)船只、飞行器、其它运输工具或上述三类的任何部分,所载货物或其它物品,及具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iii)具有史前意义的物品。(b)海底铺设的管道和电缆不应视为水下文化遗产。(c)海底铺设的管道和电缆以外的,且仍在使用的装置,不应视为水下文化遗产。

[3]GillianHutchinson.Threats to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The problems of unprotected archaeological and historic sites,wrecks and objects found at sea[J].Marine Policy,1996,20(4):287-29

[4]Jhohannes Marbun.An Advocacy Approach on Underwater Heritage in Indonesia,Case Study:An auction on underwater heritage from Cirebon waters in 2010[J].Annalen Der Physik.2011,348(1):49–92

[5]Ricardo Teixeira Duarte.Maritime History in Mozambique and East Africa:The Urgent Need for the Proper Study and Preservation of Endangered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J].Journal of Maritime Archaeology,2012,7(1):63–8

[6]UlrikeGuérin.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Maritime Past of Africa[J].Journal of Maritime Archaeology,October 2012,7(1):1–2

[7]Jonathan Sharfman.Benefits,Burdens,and Opportunities in South Africa:The Implications of Ratifying the 2001 UNESCO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J].Sea Ports and Sea Power,2016(12):101-110

[8]Mohamed M.Abd-el-Maguid。Underwater Archaeology in Egypt and the Protection of its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J].Journal of Maritime Archaeology。2012,7(1):193–207

[9]Elinaza Mjeme.World War I Shipwrecks of the Western Indian Ocean of Tanzania:Neglected Underwater Heritage Resources[J].Sea Ports and Sea Power,2016(12):67-75

[10]Barbara Davidde.Underwater archaeological parks:a new perspective and a challenge for conservation—the Italian panorama[J].Nautical archaeology2002,31(1):83–88

[11]SAHBS Mustapa.Showcasing Maritime Heritage Artefacts for the Benefit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in Malays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utical Archaeology,2005,34(2):211–215

[12]Lindsay S.Smith.The Florida Panhandle Shipwreck Trail:Promoting Heritage Tourism in the Digital Age[J]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2013(03):109-118

[13]Roberto Petriaggi,Barbara Davidde.The ISCR Project ‘Restoring Underwater’:An Evaluation of the Results After Ten Years[J].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rchaeological Sites,2012,14(1-4):193-200

[14]MA Bernier.To dig or not to dig? the example of the shipwreck of the Elizabeth and Mary[J].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at Risk,2006(1):64

[15]Mahmoud HaydarEmail,David Roussel,Madjid Maïdi.Virtual and augmented reality for cultural computing and heritage:a case study of virtual exploration of underwater archaeological sites(preprint)[J].Virtual Reality,2011,15(4):311–327

[16]Miran Eric,Rok Kovacic,Gregor Berginc.The impact of the latest 3D technologies on the documentation of underwater heritage sites[J].Digital Heritage International Congress(Digital Heritage),2013,10(28)—11(1)

[17]Víctor MLMB,Mariano FG,Matthew LV,Alfredo GL.Digital Heritage and Virtual Archaeology:An Approach Through the Framework of 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J].Mixed Reality and Gamification for Cultural Heritage 2017,4(27):3-26

[18]Arturo RDS,Jorge MHT.Constructing America from the Sea:Maritime Archaeology Research,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Best Practices in the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of Latin America[J].Journal of Maritime Archaeology,2017,12(3):149–162

作者簡介

王佳(1988-),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学院旅游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旅游学院)

推荐访问:水下 文化遗产 启示 国外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