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高校教育决策过程科学化的探讨

时间:2023-06-09 18:0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文章基于教育决策过程科学化这一视角,针对高校教育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准备和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一般步骤和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 教育决策 教育管理

[作者简介]赵蕾(1981- ),女,河北唐山人,西安科技大学教务处,助理工程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教学运行与管理工作。(陕西西安710054)李东斌(1978- ),男,陕西咸阳人,西安理工大学体育部讲师,主要从事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与训练工作。(陕西西安710048)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3-0037-02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获得靠教育,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教育的竞争。而高校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科学地作出决策,无疑是高校管理者关心的焦点问题。

一、高校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内涵

所谓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是指在教育决策的全过程中,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教育决策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①。同时,在高校教学运行过程中,还包括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和监督,以及决策实施过程中的协调性问题。换句话说,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是指教育决策的逻辑性、规律性、目的性、实践性。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校教学运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体现。

二、高校教育决策的制定和实施

就高校教育决策方案的制定而言,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教育决策制定小组的组织和教育决策方案制定过程中的协调。

(一)教育决策制定小组的组织

教育决策制定小组的组织合适与否,对教育决策的制定至关重要。就一所高等学校的教育决策制定而言,通常在组织制定小组时可以从制定小组成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方面来考虑小组人员的配备和组成②。通常高校教育决策小组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人员:

1.具有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决策小组成员应当具备高等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和评价学等学科的教学管理知识,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高校教育决策的科学化。而决策领导小组一般由校长、高教研究所、学校各部门的管理干部以及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授、专家代表等组成。

2.本校教学运行管理人员。决策小组人员中还应包括熟悉本校日常教学运行管理的工作人员。他们了解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各种问题,熟悉教学运行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作出相应的教育管理决策,切实解决学校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各类困难,避免决策制定及实施过程的表面化和失实化。

3.具有各项专业管理知识的人员。决策小组的知识结构和素质随决策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如果制定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决策,应聘请熟悉教育管理与科研规律的专家参与,涉及学生的决策还应适当选出学生代表参加;如果制定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或者教材建设等具体的教育决策,小组中必须有熟悉专业领域知识,具有学科、专业、教材建设经验、课程编制经验及相关教学环节运行实践经验的人员。

(二)教育决策实施的一般步骤和模式

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决策,其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考察可行性阶段。要判断一项教育决策是否科学,首先要考虑该项决策的可行性。首先,要考虑经济因素。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是教育决策的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地区上的不平衡,学校在实施新的教育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与本校教育费用的实际情况。其次,还要考虑文化传统的因素。教育决策必须符合文化传统,符合社会总的价值规范以及伦理道德观念等。当然,在进行教育决策时还要考虑另外一些因素,如人员素质、时机、技术等。

由此可见,教育决策的可行性是教育决策规律性的具体体现,它是教育决策科学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可行性的教育决策是无价值的,但是具有可行性的教育决策却未必一定有价值,所以价值判断标准是构成教育决策科学性的又一重要标准③。

2.形成动机阶段。要形成教育决策实施的动机,既要有“决策实施的压力”,又要有“心理安全感”,这是教育决策实施动机形成的两个根本因素④。

所谓“决策实施的压力”即“心理冲突”。学校的领导者必须有一种进行教育改革的紧迫感。由于教育决策主体彼此有不同的需要,加之教育决策实施所带来的社会财富的有限性和分配不公,会造成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仅仅具有实施教育决策的动机并不能保证调动全校上下的积极性。广大干部和教职工可能会有许多担心,如教育决策的实施会不会使自己的负担大幅增加,会不会对个人的晋升产生不利影响,会不会降低学校的教学质量等。对此,决策小组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大家的忧虑,借助宣传和讲解,让大家了解教育决策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其获得“心理安全感”。

3.教育决策试行阶段。这个阶段的实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校发展的重大决策作了明确界定:“按照学校党委和行政、学术委员会和教代会的职责和权限相应规定了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度。例如,在确定党委会(常委会)、校(院)务会的决策权限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决策议事规则。”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是建立在规范科学的决策程序化基础上的⑤。在教育决策的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其他学校的决策,要在参照、类比其他院校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校实际,在试行阶段发现问题并科学地解决。

4.巩固实施阶段。一项教育决策能否持久地实施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巩固阶段的工作是否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巩固阶段比实施过程本身更为重要。巩固阶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教育决策中涉及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必须符合“归属人群”的“个性特性”⑥,即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要符合它所面向的对象群体的特殊性和实际;(2)教育决策的内容必须符合“归属人群”的“社会特征”。巩固阶段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整个系统要不断更新,从而使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

(三)教育决策制定模式的发展趋势

教育决策制定模式是对决策制定的程序和步骤的概括。综上所述,教育决策的制定模式有方法的理性化、过程的民主化、人员专业化等发展趋势。例如,重视发挥各个层次教育专家的理论指导作用,教育决策制定过程中协调各个部门,邀请多方面的专家,各个阶层人士广泛参与,以做到客观公正,切实有效。同时,决策团队要专业化,成员既要充实有关知识,提高决策能力,又要引入相当比例的教育专家和学科专家。这种趋势启示我们,只有咨询主体和参与主体合作,才能保证教育决策的质量。这对于建立完善的教育决策体制,保证教育决策制定

和实施的质量很有实践意义。

三、教育决策过程中的改进措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一个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开发有效的决策和战略,同时重视改进教育规划、数据分析、科研和能力建设⑦。

由于决策研究和分析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对象,决策分析理论和技术也逐渐专门化,所以加强决策研究是决策科学化的必要保证。研究和决策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决策者和研究者的目标一致,但工作性质不同。决策者通常是行动指向的,而研究者通常是知识指向的。研究者要注重应用倾向,应更好地理解决策制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还要使研究和决策紧密结合,使结果更具时效性和实用性。决策者对研究成果和革新思想要有开放的态度,并增强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同时,应充分意识到科研在制定决策中所起的工具性作用,使研究者参与决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要在研究者和决策者之间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避免研究和决策的相互脱节。

另外,要加强教育研究与提高教学质量之间的联系,最佳的方式是激励并组织教师在学校和课堂层面开展行动研究。因此,在高校要设立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或部门。它类似于教育决策研究的中介机构,是理论与实际的沟通桥梁,其任务不仅在于聚集知识对问题做出反应,还在于把决策实施的结果提供给研究者,以便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从而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注释]

①郑玲,邹兆南.高校教育决策科学化和实现的主要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1(6):84.

②④⑥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328,330-331,332.

③黄忠敬.教育决策科学性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20.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号)[Z].1998-

08-29.

⑦周南照.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育创新[J].教育研究,2003(2):4.

推荐访问:科学化 决策 探讨 推进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