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地方政府决策研究

时间:2023-06-09 17:2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本文将传统的地方政府决策置于新时期生态文明视域下展开探索与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决策在决策主体、决策程序、决策咨询、决策监督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重塑地方政府决策理念、整合地方政府决策利益、规范地方政府决策流程、创新地方政府决策机制提出四个视角优化生态文明视域下地方政府决策的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地方政府;决策;优化路径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地方政府是生态环境最大的干预者,其决策的价值取向与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生态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因此,从生态文明与地方政府决策的关联性出发,探察地方政府决策的问题,寻找地方政府决策的优化路径具有时代意义。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的出现源于人与人(社会)之间的不和谐。生态文明是人类深刻反思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1]本文使用的生态文明概念源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是在政府决策与本土环境下的解读。据此,生态文明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为应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战略构想与文明形态。

二、地方政府决策理论

地方政府决策概念的阐发应从地方政府的职能入手。在我国,地方政府是隶属于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地方政府通过对本地区域性问题的敏感度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诸多成本。在职能上,地方政府肩负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责。四大职能的履行与维护都与决策息息相关。据此,我们把地方政府决策定义为:地方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运用被赋予的公共权力,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区域内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动态过程。

三、生态文明视域下地方政府决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行政实践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决策也随之不断得到改善。但是地方政府决策中仍有不少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主要体现在决策主体、决策程序、决策咨询和决策监督等方面。

决策主体的问题。决策主体是地方政府决策活动主要推动者和实现者,政府决策作为决策主体主观见之客观、思想见之于行动的活动,必然要在政府决策中打上深刻的思想烙印。[2]首先,决策者决策观念消极,缺乏创新意识。由于科层制弊端的影响,地方政府决策者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往往是"凭经验决策"、"看上级脸色决策"、"听上级指示决策"。其次,部分决策者科学素养不高。地方政府决策是对本地区社会事务所作出的决策,社会事务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决定了决策者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决策者片面重视实践的作用,忽视了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获取。再次,决策者的价值取向偏颇。主要表现为:个人主义,本位主义,重结果不重实际。

决策程序的问题。现代决策理论认为,决策程序大体可分为提出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决策备选方案;决策备选方案评估;决策备选方案抉择等步骤。但是目前中国地方政府的决策程序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首先,提出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时没有以民为本,某些地方政府决策者往往为了一些利益团体的利益或者突出自身政绩进行决策,而将公众所关注的、关系民生的社会问题置于脑后。其次,拟定决策方案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部分决策者在遇到实际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进行科学的调查论证,而是寻求旧有的模式和框框,往现成的经验硬套。再次,评估决策方案时缺乏不可行性论证。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决策主要侧重于决策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只要决策方案具备可行条件,就能够通过。抉择方案时缺乏广泛的民主参与。

决策咨询的问题。由于长期的经验决策模式和思想的影响,中国地方政府对决策咨询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没有充分重视专家、学者的政策建议,再加上研究咨询机构大多为官办,因此研究过程中往往受制于决策者,难以独立研究,使"智囊团"的意义和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有的地方政府虽然意识到了决策咨询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把决策咨询当作一种"时尚"和"装饰",而参与研究的专家事前对所要咨询的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一旦决策出现失误专家意见就被决策者拿来当"挡箭牌"。

决策监督的问题。首先,决策监督滞后。目前中国决策监督的法制不健全,决策监督的程序、规则、方式等也还都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规定,对决策监督主体所拥有的权利及决策监督客体应承担的义务及后果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其次,决策责任追究不力。由于行政权天生具有渗透性和扩张性,因此地方政府决策难免会出现失误,一旦决策失误就必然会损害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四、生态文明视域下地方政府决策优化的路径

重塑地方政府决策理念。地方政府决策理念是地方政府决策主体在现实的决策活动之前或决策行为中树立起来的关于决策的前提条件、价值依据、实现途径等观念模型,反映了决策主体对客观规律的把握程度及其自身的现实要求。首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其次,应该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再次,应该强化民主责任理念。最后,应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

整合地方政府决策利益。地方政府必须把个人或小群体那部分分散的、零碎的利益要求集中、归纳和提炼为整体的、全面的利益要求,使之与集体的及社会主导性群体的利益要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而通过制定、实施决策予以满足的过程。[3]首先,各地方政府之间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其次,地方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利益整合。

规范地方政府决策流程。决策流程是指任何决策过程所经历的基本步骤或基本阶段,一个健全的决策程序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系统,它包含着相互间存在的有机联系的一些步骤,还要有一整套科学技术予以保证。首先,应做到综合调研,发现决策问题。其次,应做到合理规划,确定决策目标。再次,应做到科学设计,拟订备选方案。最后,应做到 理性权衡,选定最终方案。

创新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一般而言,政府决策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和确定目标、拟订决策方案和选择最佳方案三个环节。而在政府制定决策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有多个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首先,优化公众参与机制。其次,健全专家咨询机制。再次,强化法律制约机制。最后,完善决策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 赵清.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两型社区建设研究[J].生态经济,2013,(3):47.

[2] 颜佳华.公共决策研究--文化视野中的阐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278.

[3] 赵敏.政府决策与公共利益的去向[J].社科纵横,2005,(2):78-80.

[4] 宁国良.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公共政策过程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5] 张凤凉,许嘉.建立民主化科学化的县级政府政策决策机制[J].求实,2002,(6):82-83.

[6] 邹明洪.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

作者简介:毛润利(1988-),男,汉族,河南鹿邑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推荐访问:视域 地方政府 决策 生态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