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执行者个人成本对决策执行有效性影响的分析

时间:2023-06-09 16:4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企业决策是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保证决策的有效执行是企业管理者的责任。考虑到决策执行者个人执行成本。是个人选择执行决策行为方式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决策执行者个人执行成本对于决策执行行为方式选择的影响。本文认为,树立决策执行者个人执行成本的概念并设计有效的制度安排以降低和隔离这一成本,将会保证企业决策有效执行。

[关键词] 决策;决策效果;决策执行者个人执行成本;分析模型

[中图分类号] F2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11)07—0042—03

一、引言

面对多变的经营环境,企业会做出一系列决策以获取利润和规避风险,但是这些决策都会产生预期的效果吗?在一次与某公司高层调研座谈时,提到金融危机以来的一系列根据对产品环境的走势判断做出的决策——随后的产品走势证明,这些决策的执行将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而另一些决策假如能够执行也会避免相当的损失。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下级单位在执行这些决策的过程中,往往并没有完全按照当初决策的数量执行,虽然也获得了利润,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值。对此,该高层表示出难以言表的惋惜。

开始笔者对此并没有深入的思考,也认为作为公司高层,具有广泛的全局信息、又有多年丰富的经验,在相关专业领域也判断力超群,相对于基层经理们的决策,就既有超前性,又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对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否则该企业就不会在该高层的领导下获得飞跃性发展,一跃跨入省内大型国企前茅、跻身国内500强。而“决策无效性”的现象出现,原因在于基层经理没有一丝不苟地执行高层的决策,一句话就是下级缺乏执行力。解决的关键就在于强化员工执行力。对此结论,笔者当时也没有异议,反而随声附和:“哦,确实是执行力的问题!”

但在随后的思考中,笔者就深感困惑,难道仅仅是所谓执行力的问题吗?执行力的概念、测度、程序、模式和路径在管理理论方面存在哪些精确的定义和表述?难道各种决策没有发挥作用,其解决的措施也仅仅是强化执行力就可以迎刃而解的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话,那么,这一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含义?是否可以从管理、决策理论进行分析,提供一套解决方案,以避免类似企业运营过程中“决策无效性”现象反复出现?本文将就此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试图提出企业“决策有效性”模型,使得企业决策可以产生现实的效果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纸上的文字。

二、决策理论综述

“决策无效性”指的是某一项企业决策并没有在随后的运营中得到执行,或者执行状态出现偏差,使得某一项决策没有达到预期的决策效果。

作为决策者的第一反应是归咎于执行组织和人员的执行力不足。但是,执行力的概念是什么呢?影响执行力的因素又是什么?“决策无效性”仅仅是提高决策力的问题吗?

所谓执行力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由阿尔伯特·哈伯德所著的《把信送给加西亚》。受其著作的影响,寻找和培养罗文式的员工成为企业热衷的活动。但对企业而言,仅仅是罗文式的员工仅够得到发展吗?我们又从哪里会找到如此众多的罗文式的员工构成我们的企业呢?难道罗文式的员工是管理者们推卸对企业运营、发展负有绝对责任、以掩饰他们虚弱涣散的管理能力的遮羞布了吗?这倒是对执行力概念的一个绝妙讽刺!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正如德鲁克在他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所表述的基本观念——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如此,一群平凡的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从决策的过程来看,企业的决策一般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决策制定,二是决策的执行。罗文式的员工显然是处于第二个阶段,而且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通过员工内心的个人素质来约束员工的行为,以此来保证决策的有效执行。但我们绝对不能因为优秀员工的卓越表现,就淡化乃至于推卸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责任。

实际上,经典管理理论的先驱们早已经对这一问题有过精辟的论述。林德尔·厄威克提出了适用于任何组织的八条原则。其中的第二、三条分别是相符原则和责任原则。卢瑟·古利克继承和发扬了法约尔的管理学思想,并且提出了POSDCRB管理职能模型对其进行补充说明,实现了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切斯特·巴纳德提出了一个框架,认为组织理论是以系统观念作为依据的。他的管理理念不是把作业而是把决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西蒙为代表的现代决策理论,推进了决策的分析方法,甚至采用了现代化的分析工具,但在管理思想的内涵上并没有超越它的前辈们多少。

西多夫斯基的“委托——代理”曲线刻画了这一现象。但在这一模型中,主要考虑的变量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收益。而一个明显的情形是人们的行为不仅仅是受制于对利益的追求,更多的时候,是行为成本的大小,限制了他们对某一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及其在这一行动中的行为方式。现实中许多情形下,利益是潜在的,但行为成本是实实在在的摆在行为人面前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经典的管理理论还是西蒙的决策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我们都看不到员工的决策执行成本对其执行行为的影响,看不到下级执行者在决策执行进程中对自身带来的损益分析而对决策执行效果产生的影响。

本文试图引入决策执行者在决策执行进程中对自身所带来的执行成本因素,分析企业决策执行效率的状况,并以此分析为基础,说明提高企业决策执行效率的途径。

三、决策模型构建和分析

从决策的过程来看,企业决策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决策和执行。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假定形成的决策方案是合理的,仅仅讨论在执行决策环节决策执行者的个人成本对决策执行行为模式选择进而对决策效果的影响。

假设一:某一项决策为公司带来的收益越高,公司执行这一决策的概率也就越大。

假设二:个人执行决策的概率随着决策执行者的执行成本增加而下降。执行成本越低,决策执行者的执行决策的概率就越高;决策执行的个人成本越高,决策执行的概率就越低。

在上述假设的情形下,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下图说明这一问题。

在下图中,我们设计两组变量:公司收益、公司执行决策的概率强度和个人成本、个人执行决策的概率强度。能够肯定的是,收益越大,执行决策的概率强度也越大,用A线表示;个人支出成本越高,执行决策的概率强度也就越小,用B线表示。把两组变量的趋势示意图放在一起,我们就能够看出问题之所在:某一项决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并不简单地取决于这项决策会为公司带来的收益大小,还取决于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具体执行者付出成本的大小。二者概率的整合,才会得到一项决策最终的执行概率强度。

A线的下方区域,是公司层面执行决策的可行区域。B线的下方,是个人执行决策的可行区域。二者的公共区域构成一项决策执行的可行区域,用图中的虚线区域表示。特别还要考虑的问题是,图中虚线区域

以D为分界线的左面部分,虽然个人执行决策的成本比较低,但是公司的收益很小,这一区域的决策公司是没有兴趣的。D的右面部分,公司有着非常大的决策概率。但在这一区域个人执行成本非常高,执行决策以后会给个人利益带来损害,导致决策的具体执行者在执行具体的决策时会采取各种包括明显的和隐蔽的方式,抵制决策的执行,或者更大的可能性是在决策执行的过程中有所折扣,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会遭受损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公司的收益促使公司作出决策,但是由于个人执行成本的存在,必将导致决策难以被最大化执行。这就造成了公司收益不可能完全实现。所以,虽然公司作出了决策,但是执行决策者个人对这一决策的执行却在很低的概率水平,在现实中,就会导致公司决策执行不能够完全按照客观、标准的方式进行,造成了公司决策的利益损失,其损失的大小,可以用A和B之间的差距表示。

解决方案,图中已经给出了明显的答案,那就是在这一区域中降低个人决策的执行成本,就能够缩小由于执行的个人成本给公司收益带来的损害。如图中的粗实线所显示的情况。

结论就是:公司一项决策的收益实现,其中既要考虑决策为公司带来的收益,更要考虑决策执行过程之中具体执行者的成本付出。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当初决策的过程,在下达决策的同时,明确规定责任的归属,下级经理的执行就会形成决策的有效性:明确规定,在这一决策执行以后,如果价格上行,所获利润的分享计划。这还不是重要的,关键的问题是,假如价格下行,产生的亏损由下达决策的上级承担。亦即明确规定决策执行产生后果的上下级责任,那么,下级在执行上级的决策时,就会消除个人损益评估带来的平偏差影响。在这基础之上,辅之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过程控制,上级的决策有效性才能够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解决执行力不强的企业现象,归根到底还要从管理体系人手。其中常常被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所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决策执行者在决策执行时个人成本的评估。降低这一成本,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隔离这一成本,将为决策执行的有效性建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决策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任何一项决策最终能否起到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每一项决策的科学合理,更取决于对于本项决策的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对于自身执行行为方式的选择:是采取罗文式的执行,还是采取规避风险方式的执行。在现实的企业管理活动中,人们的直接反应是把寻找罗文式的员工作为提高决策执行效果的主要途径。在相关分析中,也并没有考虑执行决策为决策执行人所带来的个人执行成本对个人决策执行行为方式选择所带来的影响。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建立了一个决策执行成本对决策执行行为方式的选择模型,说明了降低和隔离个人决策执行成本对于决策效果的影响,并指出,能否有效地建立个人成本隔离制度安排,是保证决策执行及其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考虑其他因素,也并没有设计出一套合理的、可操作的企业制度安排。这一点将是本文后续跟进的研究重点。

责任编辑:熊一坚

推荐访问:决策 执行者 有效性 成本 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