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应用性人才就业保障机制构建

时间:2023-06-09 12:2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区域产业导向下,培养优秀的现代服务业应用性人才,并健全就业保障机制,非常具有研究意义。文章概括了现代服务业应用性人才的市场需求现状,介绍了国外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区域产业发展对现代服务业应用性人才就业保障的重要作用,最后探讨了在区域产业经济下现代服务业应用性人才的就业保障机制建设。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地方高校 应用性人才 区域产业 就业保障

【中图分类号】C961.9 【文献标识码】A

区域产业是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里,提供相同服务或者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所有企业的集合,是区域竞争中的主要竞争主体。随着区域产业的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也相继成为区域产业转移、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甚至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高度重视。为响应政府的大力号召,我国许多地区的地方高校都在积极开展现代服务业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相应地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一大批的服务业人才涌入市场,就业保障就成为我们关心的首要问题,因此必须要健全服务产业的就业保障机制。

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应用性人才的市场需求现状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就整体上而言,市场上现代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于发达国家,这一差距并没有从实质上缩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缓慢,给应用性人才的就业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业所表现出的不足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服务业所占有的市场比重仍然较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市场受限;服务业总体上缺乏高新技术引进,附加值低;服务业市场化发展进程过于缓慢,不够深入;服务业的人才保障体系、市场管理机制都不完善;城市化进程范围小、速度慢,行业内缺乏应用性人才。

在现代服务业的国内外贸易中,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集中表现在两个领域:劳动力输出和传统旅游业。从整体上来看,在这两个行业内都缺乏专业知识密集型、先进技术含量高、新型管理模式等一些新兴服务业,这就使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从2003 年开始,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应用性人才的实际需要进行了专题调研,启动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这项工程旨在提高人才的培训实践能力,缓解市场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应用性人才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上现有的应用性人才资源供给不足,无法满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我国服务业市场上从事传统服务行业的人员比重较大,而现代服务业中许多都是新兴产业,真正需要的是高层次管理型、技术应用型这样一类的人才。目前,在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方面的人才资源缺口已间接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因此,国内现阶段依旧缺少高端服务业人才。

第二,人才结构组织不完善,分布不合理。我国现有的现代服务业的人才总体结构与现代服务业要求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相比,存在显著差距。我国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整体上受教育水平偏低,从技术等级来看,专业技师及以上人才所占比重非常少。

第三,对人才应用性、实践性培养不够重视,理论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与市场需求脱节。教育机构的理论教学内容大多过于陈旧,资料更新缓慢,对高素质、懂技术、善管理的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滞后,与现代服务业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应用性人才就业保障机制研究

国外现代服务业应用性人才就业保障机制。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首次提出“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到如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目前全球经济产业中产值增长最快、前景最广阔的行业。

2006年11月,欧洲委员会在欧盟制订的“里斯本战略”的基础上,出台了《劳动权利现代化》的绿皮书,针对欧洲整个就业市场的灵活性进行提升,并进一步实现全面非规范化。欧洲委员会建立了一个高级小组,主要职务就是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重新审议了里斯本进程,并制订市场管制的具体措施。2007年到2008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欧洲委员会把就业保障机制的改革、推行灵活管辖就业市场,作为欧洲服务业市场规划工作的首位。因为在全球经济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就业市场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对服务业就业市场的灵活程度进行研究,发现市场上劳动合同的多样化程度越来越深,这些合同与就业合同不同,在就业和收入保障、工作环境等方面都不及就业合同。

欧洲服务业市场强调个人和集体解雇程序和补贴费用都必须越来越灵活,这对劳动力从稳定市场内到市场外临时工的转移工作也提供了便利。在“劳动权利现代化”这一方面,欧洲委员会发表的绿皮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本家的权利,对处于市场结构基层的应用性人才来说,这无疑是对他们的保护。劳动权利是通过近百年的社会抗争争取来的权利的总称,《劳动权利现代化》旨在以最大的柔性进行招聘和解雇,这就确保了市场就业机制的灵活性,这是欧洲委员会首次对市场劳动关系进行大规模干预。此外,为了使灵活的就业保障机制顺利实施,欧洲经济学者们推出了丹麦模式和荷兰模式两个典型。丹麦模式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预先解雇的长期限不作要求,降低失业补偿额度;失业后的前三个月受到政策限制;能够领取的失业救助基金比例提高,达到原来工资的70%~80%。而在荷兰,服务业市场相对于丹麦更加灵活,强调解雇应该柔化,建立更加严格、积极的对下岗人员培训和补助性工作等相关政策,此外,对工作时间也要求建立统一标准,对保障也应该有一个最低水平。

美国的就业保障制度建立的历史较长,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现代服务业这一行业,需要劳动人员具备精深的理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的是懂技术、善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满足这一要求,美国的一些经济学者和行政人员给出的建议是:第一,加强实践培训、增强应用性人才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由联邦政府出资提供职业培训,改革对人才的培训管理体制,从根源上提升人才的专业技能,降低被解雇的可能性。讲求实效,更好地调动区域产业的积极性;第二,由于美国各个州的经济发展不均衡,政府强调要合理调配劳动力资源,扩大就业门路。例如补贴迁移费用、为迁移者提供专业职能培训等措施,以适应新地区、新职业的技术要求;第三,将城镇建设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新兴产业园区,以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现行的就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保障美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国内现代服务业应用性人才就业保障机制。回顾国内,我国的服务业起步相对较晚,发展程度相对滞后,虽然我国的现代服务业由于改革开放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行业规模也逐渐发展壮大,但总体水平依然未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正逐步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力军。现代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劳动就业岗位中占有很大比重,那么这样一大批劳动人员的就业保障问题就被纳入了政府考虑的范畴。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国内的区域产业导向下的现代服务业与应用性人才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应用性人才就业的逻辑关系。从现代服务业的内部产业结构来看,产业是一个经济实体,会随着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对现代服务业提出越来越精细的不同的要求。而应用性人才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也是区域产业发展下的重要力量,他们是企业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应用性人才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是一种供求关系,区域产业要想得到好的发展,就必须依靠应用性人才的智慧劳动;应用性人才要拥有一个好的平台施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就必须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也就是说,有需求才会引发供应,有区域产业引导才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第二,区域产业导向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前提。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在区域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推进的,没有整个产业的发展,相应地应用性人才的就业就得不到保障。以广西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例,据统计,20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服务业产值同比增加20%左右,对广西的产业贡献率达到了25.1%,成为了广西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据此,广西省人力资源局和社会保障厅指出,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需求量将达到100万人左右。并在未来3~5年,培育建设一批满足各个层次需求的人才高地,实现真正的人才聚集与产业聚集相匹配。因此,这样良好的发展环境,不仅使现代服务业的前景一片光明,也是对应用性人才就业的根本保障。

第三,区域产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改善应用性人才的就业状况。区域产业的发展亟需大量的人才,才能与其发展速度相匹配,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的现代服务业正处于发展上升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市场需求的急剧增长,拉动了行业内应用性人才需求的激增。调查显示,现代服务业应用性人才尚未饱和,甚至有些地区处于极度缺乏状态,这就为应用性人才的就业带来了很多机会。当然,现代服务业需要的是高效的、专业人才,以便于提供高质量、内容丰富的服务,这也就提升了应用性人才的地位。首先,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区产业经济水平的高低,地区经济发展越好、水平越高,其人才队伍的资质也就越高。区域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能够满足各个层次需求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其次,现代服务业涵盖的范围较大,产业需求不再仅仅是单一的策划、宣传或者销售工作,而是需要一些能够从生产基本操作到企业基层,甚至中层管理工作的应用性人才。市场的扩大必然吸引更多企业的投资进入,行业内各企业为增强竞争力,必然就会招聘更多专业性人才,这也是产业发展下,为应用性人才就业保障带来的机遇。

现代服务业应用性人才就业保障机制完善建议

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就业保障制度,从整体上看,投入和得到的效果似乎并不成正比,主要问题表现在局限性、不平衡性和保障与效率矛盾等几个方面。因此,构建我国现代服务业就业保障机制的基本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切入点进行完善:

以区域产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现代服务业是为整个区域产业发展服务的,应用性人才必须与时俱进,了解行业发展信息。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都对现代服务业应用性人才就业保障机制提出了特殊要求,必须要适应区域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各地方高校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来培养、输送人才,加强与企业联合办学,共同建立人才培训基地,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对生产、策划、销售等市场活动也有一定了解,懂得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根本。构建现代化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就业保障机制,就要秉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要把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发展之本,只有培育出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所用,企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企业才会为这些员工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因此,在企业中要培养并发挥应用性人才的积极性、创新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成为具有积极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的社会主体。

以政府力量为支持。就业不是一个简单而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了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应该是多环节的全面性保障,不仅需要法律的硬性约束,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宏观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拓展就业领域。政府适时适当地调整就业政策,实施积极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调节劳动力资源分配。建立针对现代服务业的就业信息网,让应聘人员市场需求状况一目了然,也有利于他们准确选择就业领域,减少后期的失业问题。对政府政策的参与可以使行业内的就业竞争趋于公平公正公开,为行业制定统一标准,不仅能够加强市场监管,健全就业保障机制,还能够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保护。

以再就业为保障。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劳动人员大多来源于高校培养的学生,这些学生初入职场,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时可能受负面因素影响较多,因此要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的再就业功能。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是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最终目标,建立服务业应用性人才的失业保险制度,要求社会保障部门加强对服务业行业内的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政府要协助建立健全的应用性人才失业保障制度,为一定时期内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人给予适当的安置和帮助。

此外,现代服务业是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带动下应运而生的,是结合现代化的创新技术、产业形态和全新的服务方式来对传统的服务业进行改善,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其本质上来讲是源自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需求推动。因此行业内对应用性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必须要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技能和良好的创新能力。这就对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的门槛变得更高。对求职者而言,除了外界的社会保障,最重要、也是最可靠的就业保障就是掌握专业技能,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树立超强的服务意识和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这样才能使就业变得更有保障、更加稳定。市场要起到规范行业发展、优化企业竞争的作用,为应用性人才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科学的培训。企业要认识到人才是发展的核心动力,没有优秀的员工,企业就没有良好的发展。企业可以适当地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提高应用性人才的薪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多晋升机会,使之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且良好的就业环境必然对人才形成极大的吸引力,这样既可以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又可以提升企业形象。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区域产业作为首要的推动力量,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区域产业导向下的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增长点,而人才是拓展现代服务业的首要力量,尤其是具备专业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积极应对,为企业培养并输送更多高精尖人才。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协调好行业内人才分布密度,为广大服务业的人才谋福利。总之,在就业保障问题上,不仅需要政府出台相关调度政策,建立健全的就业保障机制,更重要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维护。

(作者分别为南京邮电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讲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副研究员)

责编/张晓

推荐访问:应用性 现代服务业 保障机制 构建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