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中服务业的结构演变与协同发展

时间:2023-06-09 10:3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iviuεa?i|M7m5m5}xMwm5]׍]6]i~?学生人数。城镇化率代表着城市人口的规模,第二与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代表着非农人员的就业结构,最后的学生人数是彰显城镇人口的基本素质。

所谓产业城镇化,即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比重的变化。其代表性的指标包括人均GDP、GDP增速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等。前两者能够反映城镇化的经济发展,后两者可以直接的体现城镇化的发展程度。指标越高,代表着间接性的产业结构调整越好,产业城镇化程度越高。

所谓空间城镇化,即地理空间上的城镇化表现,具体体现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条件的升级,包括公路密度、城镇密度和人均建成区面积等代表性指标。公路与城镇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内,城市内的公路与城镇面积,是量化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表现。这些指标能够稳定地体现城镇化的发展情况,体现城乡之间的空间变革。

所谓生活城镇化,即标志着社会生活的进步与发展,可以体现人民生活水平、教育程度、医疗卫生等方面在城镇化中的改善。生活城镇化的指标包括很多方面,本文选取代表性的指标包括人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通过这些指标,能够更多层面的体现城镇化带给人民生活的切实改变,彰显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城镇化发展中服务业结构协同优化策略

通过对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服务业结构演变进行分析,综合评价我国城镇化与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关系及水平,可以初步看到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对于未来的城镇化发展,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与基础理论,提出更优的发展策略,进而推动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升级,带动全国的经济发展。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发展经验,在城镇化中期过渡发展至中后期的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将成为引领服务业的核心产业。所以对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服务业结构协同优化策略,本文希望从以下四个角度入手,有针对性地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升级,推动我国服务业的跨进式发展。

(一)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针对现代化企业的需求,政策上应更多的引导信息、物流以及高技术与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针对现代物流产业的飞速发展,应不断完善铁路、公路和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着眼各个省市的物流战略发展,政府应做好产业园的规划,构建大区域的物流体系,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科技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在全面创业的浪潮中,为创业主体提供全面的科技服务,通过实施专项服务,加快智慧型的医疗、交通、物流发展,通过产业聚集的辐射作用,引领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金融业方面,需要做好其他领域的资本供给基础。通过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进行金融业的创新,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在传统成熟的金融行业,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更要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整合金融资源,推进区域化的金融发展,促进金融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贡献。

(二)突出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时,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也不能忽视,因为在城镇化的发展中,生活性服务业对于就业和扩大内需、强化居民收入等方面具备重要作用。在消费市场的细分趋势下,我国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应该强调贸易区的开放与合作,通过引进知名品牌打造新型业态,不断完善商业体系。针对家庭服务业方面,我国应该不断提倡公共服务机构与企业、个人和志愿者组织的多元化结合发展,构建全面的家庭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通过针对性、有效性的资源分配与利用,推动城镇化社区的稳定建设与发展。

(三)积极发展地区特色服务业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不同地区的区域性资源特色不同,所以在服务业的发展进程中,应该根据地方特色,制定有针对性的、特色化的服务产业发展战略。例如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可以在科学规划下,打造地区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围绕旅游资源特色,打造民俗游、乡村游及生态游等特色产品体系。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地方文化产业的特殊性,以龙头企业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将文化品牌更大范围、更大力度地进行推广,塑造省级或国家级文化产业。

(四)培育发展服务业新型业态

集中政府财力结合政策扶持,根据地区不同的服务业新业态发展程度,打造龙头企业,发挥企业的示范性作用,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分步骤、分层次推动行业发展。基于现代化的市场环境,壮大服务外包与电子商务业态,加快培育节能与物联网服务,缔造城镇化经济的新增长点。在电子商务兴起的市场环境中,传统产业模式受到了严重影响,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发展主题,包括物流、金融、商贸及旅游等方面,都应该强化电子商务方面的应用,同时更要做好行业的延伸,缔造可持续发展路径。

结论

通过历史分析、比较分析,以及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的方式,本文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服务业的结构演变过程与特征,进行了系统化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即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方面而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服务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轨迹基本一致,就是在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流通业的产出就业比下降,房地产与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与就业比增加。目前,我国城镇化与服务业的协同发展还处于协调发展阶段,需要借助一定的策略,推动协同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在四个层面加快服务业结构演进,协同城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速,分别是: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突出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地区特色服务业以及培育发展服务业新型业态。

参考文献:

1.崔宏桥.城镇化进程中吉林省服务业结构演进与协同发展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岳文海.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

3.张勇,蒲勇健,陈立泰.城镇化与服务业集聚—基于系统耦合互动的观点[J].中国工业经济,2013(6)

4.彭永樟,陶长琪.我国城镇化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PVAR模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5.杜鹏.我国服务业及其区域差异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3

6.芮明杰.产业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7.曾桂珍,曾润忠.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协整及因果关系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5)

8.贾慧捷,何青松.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测度及发展对策分析[J].商业时代,2014(35)

推荐访问:发展 协同 演变 服务业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