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服务业发展概况

时间:2023-06-09 09:30:1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m=iuݨky教育服务业、医疗保健及社会工作服务业、艺术及休闲服务业、其他服务业等。台湾服务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初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

早在日据时期,服务部门中的行政、贸易、商业、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等行业已初具规模,由于当时台经济以农、林等一级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服务业是农业之外最重要的产业部门。

国民党退据台湾后,陆续实施进口替代、出口扩张政策。50至80年代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工业产值占GDP比重由1952年的19.5%提高至1986年的44.8%,就业人口比重由16.9%提高至41.6%。这一时期人均GNP由197美元提升至4071美元,带动岛内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消费型服务业稳步增长,加上辅助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保险、科学技术服务业等也有一定程度发展,产业结构中服务业比重始终保持在47%~50%左右,比工业占GDP比重高出至少3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由1961年的30%左右提高至1986年的41.4%。服务业主要部门包括批发零售业、“行政及国防”、不动产业、运输仓储业及金融保险业,1986年五大服务业占服务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27%、17.6%、11.6%、10%和8.7%。

(二)快速发展时期(1986—1995年)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台湾推动的自由化、市场化、国际化,以及促进产业升级等各项财经举措,为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由于土地、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上升,台制造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开始向服务部门扩张或转型;市场开放使外资服务业进入岛内,促进台服务业结构由传统服务业转向现代服务业;1986年台当局出台“推动策略性服务业发展方案”,以融资、投资奖励等手段重点扶植产业关联效果明显、市场潜力大、与民众生活关系密切和附加价值高的超级商场、连锁商店、征信保全业等14项策略性服务业。1986—1995年成为台服务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服务业产值由1.3万亿元(新台币,下同)增加至4.6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4%。其中,增速最快的是医疗保健业19.4%,其产值占GDP比重由0.7%提高至2.1%,其次是金融保险业和不动产业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8.7%和17.4%,占GDP比重均上升约4个百分点。1995年台前5大服务业为批发零售业(24.6%)、不动产业(15.3%)、“行政国防”(14.2%)、金融保险业(13.0%)及运输仓储业(7.3%)。1988年台服务业占GDP比重突破50%,1993年又突破60%,标志着台已实现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同期人力资源也由第一、二产业部门流向服务业,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由1986年的41%上升至1995年的51%。

(三)调整转型时期(1996年迄今)

在经历了10年快速发展后,台服务业增速出现一定程度的减缓,1996—2000年间服务业平均年增长率从两位数下降至8%。服务业进入调整转型期,岛内市场狭小、生产外移,以及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弱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台当局为此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2004年制定“服务业发展纲领及行动方案”,2005年实施“促进商业研究发展辅导办法”,2009年出台“服务业发展方案”并成立“行政院服务业推动小组”,2011年着力推动10项重点服务业。但10年来台服务业增长率逐年下降,2000—2010期间,年平均增长率已降至2.9%,落后于工业(3.2%),金融保险业、运输仓储业等甚至呈现负增长。台服务业结构出现变化,2009年前五大服务业调整为批发零售业(28%)、不动产业(13.8%)、“行政国防”(11.5%)、金融保险业(9.6%)、教育服务业(7.5%)。

台湾服务业的发展特征

台湾服务业发展受岛内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呈现以下特征:

(一)发展早熟

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律,主导产业依次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但台湾在过去60年里,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始终占最大比重。1952年台湾服务业产值比重已达48.4%,即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化时期,工业产值也从未超过服务业。1980年以后由于电子计算机、通信技术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传统服务业升级,更使台湾服务业比重快速上升。2001年达69.4%,已接近美(78.2%)、英(73%)、日(71.6%)等发达国家水平。而同期台人均GDP仅13,348美元左右,与美(35,441美元)、英(24,387美元)、日(32,651美元)等相比台服务业提前进入成熟期。

台服务业呈现上述特征主要是受特殊的经济环境和政治体制影响。首先,台湾是外向型岛屿经济,这种经济模式对服务业(如外贸、金融、保险、仓储、运输等)依赖相当高,服务业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快速成长起来。其次,早期国民党当局为对抗大陆,设置了异常庞大的军队、行政系统,军、公、教人数众多,导致“公共行政”服务产值庞大。此外,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岛内资金过剩,大量资金涌入股市和房市,金融及不动产等行业出现非正常增长,即所谓的泡沫经济,这股泡沫是撑大台湾服务业产值的重要因素。

(二)增长缓慢

美、英等服务业发展成熟的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服务业带动,经济增速与服务业增速大致相当。尽管台湾经济中的服务业比重已接近美、英的水平,但实际服务业生产力偏低,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台经济仍主要依赖制造业出口带动。尤其是2000年以来,台服务业处于超低速发展阶段,2000-2009年间,服务业劳动生产力指数年均增长2%,远低于工业和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主要原因为:一是大多数服务业发展较成熟的地区都以现代服务业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快速发展为主要特征,但台湾相关服务行业如医疗保健业(-1.1%)、金融保险业(0.3%)、技术服务业(-0.3%)等劳动生产力基本呈低增长或负增长状态,目前台湾服务业的主要增长源仍然是批发零售、不动产业等传统服务业,难以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二是台服务业以岛内需求为导向,过去主要依靠生产性服务业(支持生产活动并使其他产业顺利经营和发展的服务业)如金融、通讯、信息、流通业等带动整体服务业发展,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岛内企业加快对外投资,并将生产制造环节大规模转移到岛外,对岛内生产性服务业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三是2000年以来台人均GNP一直处于13,000至17,000美元的水平,并未随经济增长而明显提升。受台民众收入增长缓慢的影响,岛内生活型服务业如批发零售、食宿餐饮、医疗保健业等也基本呈低速增长态势。

(三)就业率低

大多数服务业仍属于劳力密集型产业。随着工业化发展,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大量流入工业部门,而当服务业发展成经济主体时,劳动力应随之流入服务业部门。服务业发达的地区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一般高于或接近产值比重,如香港、美国、英国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分别占总就业人数的86%、79%、77%(2006年),韩国服务业产值和就业人口比重分别为62%和66%。但台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仅58%,远低于产值比重68%。造成台服务业就业能力低于正常水平的主要原因是:表面上看台服务业产值比重接近70%,已处于发展成熟阶段,但其实际发展水平与服务业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台服务业中“公共行政及国防”、不动产业、进口税、加值型营业税等占服务业产值比重近30%,占GDP比重超过20%,但这些服务行业对就业的贡献很小,拉低了整体服务业的实现就业率。这也是台失业情况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台结构性失业(因产业结构改变而失业)人数已攀升至5.6万人,其中许多都是产业结构调整后从制造业领域流出,却并未被服务业吸纳的劳动力。

(四)服务贸易长期逆差

对外贸易包括商品进出口和服务进出口,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服务贸易的内容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重要性不断提升,美、欧等发达国家服务业贸易已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虽然台湾属于外向型经济,商品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70%,但台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主要服务岛内市场,服务贸易长期呈逆差状态。据台相关部门统计,1995-2007年台服务贸易逆差累计达730亿美元。直到2008年以后,受两岸加快经济合作、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规模扩大等因素影响,台服务贸易才由逆差转变为顺差。2010年台服务贸易出口金额增长了28.7%,服务贸易净收入(顺差)达29亿美元。其中,在台“中央银行”规定的三类服务贸易(运输服务、旅行服务与其他服务)中,运输服务贸易由2007年逆差11亿美元转变为2010年0.4亿美元顺差,旅行服务贸易由2007年逆差39亿美元缩小至2010年7亿美元。台服务贸易由逆差转变为顺差,最主要的因素是“三角贸易”规模扩大,即所谓“台湾接单、海外生产”,台湾厂商仅在岛内保留营运总部,将来自美、欧等地的订单转移到海外(以大陆为主)生产,2010年台“三角贸易”净流入超过100亿美元。若剔除这部分原本属于商品贸易范畴的“三角贸易”,台服务贸易实际仍处于逆差状态。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比较,台服务贸易影响力呈下降态势。2000-2008年,台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比重由1.34%下降至0.89%,占亚洲比重由6.52%下降至4.64%;2000-2009,年服务贸易进口占全球比重由1.75%下降至0.94%,占亚洲比重由7.08%下降至3.77%;2009年台服务贸易出口比其他“四小龙”地区香港、新加坡、韩国分别少551亿美元、431亿美元、251亿美元,且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五)两岸合作滞后

20世纪80年代受岛内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大幅上涨,以及新台币快速升值等因素影响,台商纷纷赴海外展开大规模投资。台商对外投资(大陆除外)的重点迅速由制造业转移至服务业,据台“主计处”统计,截至2010年底台对外投资服务业金额累计达402亿美元,约占对外投资总金额的61.3%;2010年投资海外服务业15.9亿美元,其中,亚洲占37%,主要集中在香港(10%)和马来西亚(23%);北美洲占25%,以美国(24%)为主;欧洲仅占1%;其余大部分经“免税天堂”进行转投资,包括加勒比海(28%)、萨摩亚(3%)等。

祖国大陆是台商赴海外投资的最重要地区,截至2010年底台湾投资大陆金额累计达973亿美元,占台资金流出总额(1629亿美元)的60%,但台商投资大陆呈现与其他海外地区不同的特点。由于大陆生产成本低,早期台商赴大陆投资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后又发展至高科技制造业,但服务业投资一直不是重点,截至目前台湾投资大陆服务业仅120亿美元,约占12%。然而,2008年以来台商投资大陆服务业呈 快速增长态势,2008年、2009年服务业占投资总额比重分别升高至14.8%和15.7%,2010年更快速攀升至24%。2010年台投资大陆服务业35亿美元,首次超过对其他海外地区的投资,且超出金额1倍以上。从投资行业来看,2010年台商投资大陆通讯传播业同比增长2倍、金融保险业增长9倍、不动产业增长65倍、技术服务业增长11倍、“公共行政及国防”业增长25倍。

现阶段岛内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已经引起台湾当局的高度重视。10年来,台湾当局先后制定多项服务业发展规划,如2004年“服务业发展纲领及行动方案”与2006年“服务业产业升级转型计划”,但效果均不显著,并未实现其将服务业产值由2006年的8.5万亿元提高至2009年10.5万亿元(实际产值8.7万亿元)等基本目标。2008年马当局执政后,提出“产业再造”施政方针,敦促“经建会”等部门研拟出台了新的“服务业发展方案”。2009年12月台“行政院”多个部门共同组建“服务业推动小组”,截至2010年底止,台当局制定完成了全部10项重点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及执行措施,并于2011年全面启动10项重点服务业的推动方案。但台湾当局一系列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措施能否奏效仍值得观察。

推荐访问:台湾 服务业 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