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儿童文学创作管窥

时间:2023-06-08 11:18: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一日,笔者正在伏案疾书,忽然接到广西知名童话作家陈丽虹老师的来电,她问笔者参不参加今年的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评选活动。

我回答她说,我的资历尚浅,而且手头没有什么好的作品,就不参加了。

该奖前身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设立于1981年,2014年更名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每年评选一次,分年度作品奖(文字)奖5种,年度图书(绘本)奖5种,年度单篇作品奖5种,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最高奖项之一。其他比较著名的儿童文学奖项还有冰心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张天翼儿童文学奖等。通过深入的查询,笔者了解到,广西儿童文学作家获上述奖项的作家寥寥无几,为什么在广西的纯文学出现了“广西三剑客”“广西后三剑客”轰动中国文坛,作家们屡获大奖,与之相比,广西的儿童文学为何却很少出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精品呢?广西儿童文学创作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笔者想从下面几个问题进行阐述、剖析。

广西儿童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要找出广西儿童文学作家无缘大奖的原因,还得追溯源头,从历史发展状况说起。有人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十七年文学(1949—1966)”“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新世纪文学”,广西儿童文学也经历了这四个阶段。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至六十年代是广西儿童文学始兴时期,也可以说是广西儿童文学作家的初创期和摸索期,由于没有人带路,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当时出现了一批最能代表广西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比如肖甘牛、莎宏、韦其麟等。他们深受叶圣陶的影响,取材于民间故事,将民间传说和口头文学进行加工和提升,进行第二次创作,形成了具有童话性质的叙述方式。这一时期的童话创作只是民间传说和口头文学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加工,还没摆脱民间神话传说的窠臼,与儿童文学的定义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儿童文学还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文化大革命十年,这时期的政治与文化混合在一起,整个社会动荡,文艺创作陷入一片混乱。这个时期的文学虽然有所创作,有所发展,但是与其他时期相比就逊色多了,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是空白的。相反,儿童文学因为种种原因,在这样一个以阶级为斗争的政治环境中却大放光彩。为了配合主体政治思想宣传,广西儿童文学创作一时兴起,林植峰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童话《小鲤和小鲫》和《三只小蜜蜂》。前者叙述的是与阶级敌人斗争的故事,后者描述的是要提高警惕,严防坏人浑水摸鱼、阴谋破坏,阶级斗争色彩浓厚。

在经历了“文革”十年创伤之后,文学界回复正常,中国的儿童文学也进入了繁荣兴盛期。广西儿童文学作家在这一时期基本上融入全国儿童文学繁荣的态势,积极参与了艺术创新,他们关注现实,保持着敏锐的艺术感觉,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如莫克的《中华国宝》,柳林的《金银花》,海代泉的《螃蟹为什么横行》等。另外叶锦、常海军、唐海涛等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作品也令人刮目相看。

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进入了令人欣喜的再发展期,90年代末,国家领导人批示要重视文学“三大件”,儿童文学与长篇小说、电影电视一样被纳入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于是,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儿童文学就有了很好的起点。广西儿童文学紧跟时代步伐,正确把握时代脉络,其文学创作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出现了寓言、科幻、童话、科普、校园小说、少儿奇幻、少儿玄幻、少儿武侠、儿童散文、儿童诗歌等儿童文学类型,并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本土儿童文学作家,如常海军、陆刚夫、王勇英、陈丽虹等人。他们创作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品,如常海军的儿童小说《作家与女孩》,陈丽虹的童话故事《两头蓝鲸》。特别是王勇英,她的儿童小说登上了全国开卷畅销童书排行榜,获得了《儿童文学》等权威杂志的认可,在全国形成了一种“王勇英现象”。

无缘大奖的原因

上文说到,广西儿童文学创作开始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当时的儿童文学作家多从民间故事入手,将流传于广西各地的民间神话传说改编成童话和寓言故事,因此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受当时的政治环境的影响,儿童文学也被政治功利化和创作概念化,成为政治服务的工具。虽然这个时期广西儿童文学作家写出了不少作品,但质量不高,因此也就难以获得奖项。

一直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政治环境的宽松,文学作品不再贴上政治标签,广西儿童文学才有所创新,也获得了一些奖项。比如莫克的《中华国宝》获得全国优秀儿童读物一等奖,柳林的《金银花》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海代泉的《螃蟹为什么横行》获得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思想的进一步开放,文学作品不再受到政治环境的禁锢,各种各样的文学流派开始发展、创新、繁荣,儿童文学也不例外。广西儿童文学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再以民间神话传说为蓝本进行第二次创作,在创作上形式多样,出现了科普、科幻、奇幻、玄幻、寓言、武侠、校园小说等种种新体裁。因此在这一时期,广西的儿童作家获奖甚多,如常海军的《作家与女孩》获得第十七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陆刚夫的《金凤凰》获首届中国文化遗产动漫作品大赛优秀创意奖,王勇英“弄泥的童年风景”系列获得2012年度冰心图书奖,短篇小说《荡山族》获得首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三等奖,陈丽虹的童话故事《两头蓝鲸》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

然而,与北京、上海、重庆、辽宁、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儿童文学创作大省相比,广西儿童文学仍处于“第三世界”,连“发展中国家”都排不上。作家少,知名作家更少;作品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精品更少;获奖少,获大奖更少。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广西难以出现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是作家对儿童文学认识上的偏差。现在整个社会环境都持有这种观点,认为儿童文学是“小孩子的玩具”、“小儿科”、“小打小闹”,其作品不能反映社会现实,映射社会的阴暗面,挖掘人性,担负起唤醒大众良知的重担,在文学史上没有地位。即使发表或出版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不一定能受到人们的关注,引起社会的反响。而纯文学就不一样了,只要你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一个中篇,立刻会得到人们的关注,引起社会的反响。

其次是纯文学的强盛光芒掩盖了儿童文学。广西的纯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坛上占据一定的地位,“三剑客(东西、鬼子、李冯)”擎起了“文学桂军”的大旗,后来又有“后三剑客”(光盘、朱山坡、田耳)接棒,正因为这样,广西的纯文学光芒太过强盛,因此就显得儿童文学很弱小,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再次是广西儿童文学创作后继乏人。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以及大众化、普及化,为文学创作与繁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发表文学作品不再是难事。只要你在文学网站注一个册、自己申请一个博客,便可以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了。这一时期广西涌现出许多“作家”,也出现过一些在全国有影响的“网络作家”,然而,他们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关于诗歌、成人玄幻、奇幻、穿越、惊悚、宫廷、爱情等方面的内容,却没有人将笔触及儿童文学。尽管广西出现了前面所述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家,现在又有几位年轻的作者加入到儿童文学创作的领域,比如盘晓煜、朱德华、梁安早等人,但与其他儿童文学大省来比,后继者少得可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最后,广西没有公开发行的有影响力的专业少儿期刊和报纸,出版社对儿童文学的关注和扶持很有限,也没有设立相关的奖项,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西儿童文学作家获奖。

有利因素

尽管广西的儿童文学创作形势严峻,但并非毫无希望,也存在着一些有利的因素。

首先,从全国儿童文学的区域性发展经验来看,每个省的儿童文学发展是需要有人指导和引领的。比如邻省湖南,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的带领下,涌现出了以邓湘子、皮朝晖、谢乐军等为代表的青年湖南儿童文学“湘军”。广西已经有王勇英、陈丽虹等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笔者希望在王勇英、陈丽虹等作家的身边,能聚集起一批本土儿童文学作家,集结成“儿童文学新桂军”,面向广西,走向全国。

其次,广西的山川秀丽,同时又有多民族的文化习俗,这就给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势。比如,王勇英的系列乡土少年成长小说“弄泥的童年风景”,就是深受老家博白客家文化的影响,并以此文化为背景,创作出充满客家方言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由于该系列小说具有淳朴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独特的客家文化背景,作品一问世,立即引起中国儿童文学界的关注。

再次,广西最高的文学大奖——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开始有意识向儿童文学倾斜,如陆刚夫、王勇英分别荣获第五届、第六届文艺创作铜鼓奖,梁安早获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第七届文艺创作铜鼓奖,尤其是王勇英获得第二十五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让广西儿童文学作家们深受鼓舞,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第四,接力出版社是全国少儿出版界的一个精英社,也开始关注本土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该社的总编辑、全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白冰就说过:“只要广西有作家、作者愿意搞儿童文学创作,我们出版社就一定全力支持。”广西的《少年科技博览》《学苑创造》《小聪仔》《小博士报》《创新作文·奇趣故事》以及《同龄鸟》等一些报刊发表本土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第五,有关部门和省作协开始重视本省的儿童文学创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对儿童文学作家的发现和培养工作。自治区文联文艺研究室主任范浩鸣曾表示,作协正在商议成立广西儿童文学委员会,将广西各地的作家召集起来,适当开展研讨会、专题会和交流会,和媒体合作,把广西的儿童文学推广出去,为广西儿童文学创作创建一个相互交流、携手进步的良好平台。同时也会对一些有潜力的作家进行培养,努力争取诸如参加鲁院文学高级研修班这样的机会,为作家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尽管有了上述有利因素,但广西的儿童文学作家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其他儿童文学发达的省份相比,广西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要想缩小这种差距,首先,广西的儿童文学作家要有强烈的团队精神,相互支持相互批评,做到资源共享,其次,广西儿童文学创作者要有忧患意识,奋笔疾书,勤于创作。第三,广西儿童创作者要懂得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捕捉、了解孩子们的阅读意向、兴趣,深入他们的生活中,切不可闭门造车,写一些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的作品。第四,正如南宁市文联副主席常海军所说的,除了文本创作之外,还要考虑所创作的作品能否一石三鸟,即能不能将文本改编成动画片,是否生成动漫市场的衍生品。最后,要多宣传自己。虽说“好酒不怕巷子深”,但是在这个通信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好酒也怕巷子深了。因此,要有意识地将创作与现代多媒体网络、博客等结合起来,进行宣传和传播。

虽然广西的儿童文学创作最初以散乱、各自奋斗、改编或第二次创作的形式出现的,起点较低,但是笔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文学形式必定会发扬光大,结成新的广西儿童文学“桂军”,成为广西文学创作中的一支中坚力量。

(梁安早,中国少数民族学会会员,广西作协会员,桂林文学院签约作家,在各类报刊发表各类作品一百五十余万字,出版著作十部,第五届广西少数民族花山文学奖、第七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获得者。

袁红波,灌阳县高级中学校长,灌阳县教育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发表过多篇论文。)

推荐访问:管窥 广西 文学创作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