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理念构建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时间:2023-06-07 18:5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在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化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成为众多一线教师讨论的焦点。因此,本文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探究意识以及重视师生角色互换方面对新课标下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提升展开了探讨,以期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贵生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和任务为主线,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贵生课堂指的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教学任务,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基于贵生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将其与小学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教学导入、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方面为切入点,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信息素养。

1  巧用信息技术进行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的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准备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内容,新课导入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了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进展。在传统科学课上,教师只能利用语言、有限的图片进行新知导入,单一的表现形式无法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多媒体进行新课导入,将所学内容巧妙展示出来,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例如,在六年级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火山和地震”教学过程中,由于火山、地震这些自然现象很多学生并没有亲身经历过,缺少对这些自然现象的感性认知。

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视频播放功能,让学生观看一些纪实性的视频。教师语言进行解说:“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的视频是大自然的哪种现象?你知道为什么这些自然现象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到了问题的答案,老师将其书写在黑板上——火山和地震,点出今日的学习主题。在视频中,学生们可以看到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为人类生活带来的破坏,在它们面前我们人类真的是无法抗拒。视频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你们知道地震、火山是如何形成的吗?如果我们遇到了,应该怎么办?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的相关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现在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新课的导入,能够快速抓取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他们主动进入课堂学习之中。

2  创新教学导入环节

在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对教师设计的课堂导入往往并不感兴趣,课堂导入设计状况不容乐观,这对于以培养学生技术信息能力为目标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来说,无疑会大大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设计时,应当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合理的课堂导入方法,以此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以安徽省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美化学习计划书”的教学为例,笔者通过多媒体展示了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日常计划书”图片,文本内容包括起床时间、健身时间、领导会见、项目仪式等,通过“日常计划书”可知马云每天5点准时起床,一直忙到晚上8点左右,工作时间被安排的满满当当。学生在浏览图片的过程中,被马云的“日常计划书”吸引了注意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兴趣。笔者抓住时机,直接导入本节课的主题“输入计划内容”,其中教学目标是认识Word文字软件,掌握符号的插入方法,使用Word文字软件制定课余计划表。可见,合理且新颖的课堂导入能够在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为学习新知识提前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3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当代教育所公认的。所以无论出于何种教学目的,都应该优先考虑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从信息技术的教材内容来看,想要直接利用信息技术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师不应该将眼光局限到教学内容中,而是应该在了解学生自身情况的基础上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巧设导入、趣味教学、精讲精练,如此必然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授“画再多的圆也不累”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输入数据的函数和类型转换函数的格式,学会用Circle语句来进行画圆,同时掌握数量众多的同心圆的画法,我在进行备课时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因此,上课之后,我首先要求学生拿出一张纸,并在不依靠任何工具的前提下画圆,看一下一分钟能够画出多少标准的圆,随着这一小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纷纷投入了进去,从最终结果来看,圆的质量与数量是呈反比的。借助这一活动的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而我迅速将学生引入到了画图程序中,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利用信息技术引入更多课外资源

较之于一般的平面纸质媒介,视频承载的信息量大,可以强密度地、快速地輸出更多知识性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科学知识,可以扩充教学信息量,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火山和地震”这部分内容后,为了让学生学生在自然灾害面前保护自己,掌握一定的救生技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课外的资源,如一些地震避险的自救常识,让学生们明白在公共场所如何进行个人防护,可以展示一些案例,告诫学生们在群众集聚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千万不能慌乱,很多悲剧往往都是因为秩序混乱、逃跑时相互压挤导致人员伤亡的,再如在室内遇到地震的救险常识等。这些都是在课外知识,但是都相当重要,对于学生也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基础课程,根据其学科特点,教师应当在坚持“贵生课堂”理念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注意加强学生的探究、实践等方面的培养以及开放性思维的发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创新能力。众所周知,在大数据时代的当下,信息技术是人们必备的技能之一。随着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当代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其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所以,当代教师理应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尽可能的将注意力转移到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上,从而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而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5  增强自主探究意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增强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条件。同时,在新课标下,当代教育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意味着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探究性问题的提出来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考虑到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操作信息技术,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条件和时间来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在循序渐进中实现对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教授“系统恢复与备份”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其步骤,我在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增强。考虑到学生对计算机维护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必要的操作基础,所以我在上课后首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大家在以前有没有重装过系统?重装后都是怎么解决软件的重新安装呢?随着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纷纷说出来了自己的解决方法。趁着学生兴趣正足,我顺利将学生引入到了系统的恢复与备份的话题上,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主动对其操作展开了探究,这对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6  巧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能够及时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指导和改进意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同时客观地检验自身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例如:以安徽省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课堂照片需编辑”为例,笔者将教学评价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教师评价,笔者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疑问知识点,以示范教学的形式进行了评价和纠正。比如如何裁剪图片?从视图——工具栏——图片,调出图片工具,点击图片,选择图片工具栏上的裁剪按钮,拖动图片边缘的控制单就可以了。第二阶段是学生评价,笔者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提升,同时,学生对实践操作和完成结果进行自评、互评。比如在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时,要根据Word文字量以及排版情况而定,切勿因为错误的图片“文字环绕”方式而打乱整篇文档的结构。可见,笔者巧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地位,丰富了评价信息的来源,帮助学生提高了自我认知水平。

7  重视师生角色互换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主要依靠的是教师的讲解,学生则是机械的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显然,这一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新课标下,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有了新的定位,教师越来越偏向于学生的引导者,而学生逐渐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基于此,当代教师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角色互换,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层次需求,使学生主动进入到学习之中,进而逐步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授“随意变换字体和字号”时,考虑到这一部分的内容较为简单有趣,所以我在上课后首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组,并在简单介绍应该如何操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自主设计文字的字体、大小和样式,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质量最高。在这一过程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的角色来对学生的操作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評价,充分实现了角色之间的互换,切实将学生放在了课堂主体的位置。最后,在小组交流以及自己进行操作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信息技术之态势不可阻挡,教师应该尽快担负起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任,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在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课堂教学,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工作,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让传统课堂焕然一新。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环节中利用多媒体,来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一些教学难点通过多媒体课堂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另外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展示更多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的信息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培养起他们对于科学的探索兴趣。

8  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倡先学后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是讲得多而练得少,基本就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状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薄弱。而随着“贵生课堂”理念的渗透,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全面化和个性化发展,并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期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基础信息技能。

例如:在安徽省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电脑硬件知多少”的教学中,笔者将任务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常见的计算机设备外观,了解其功能,学会对计算机外部设备进行分类,学会计算机内外部设备的连接方法。笔者依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以此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比如:像鼠标、键盘、摄像头等属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有输入设备,就会对应输出设备,找一找机房内哪些是输出设备?对此,学生能够初步归纳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区别,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最后,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揣摩并总结“电脑硬件知多少”的问题答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9  帮助学生理解新知

多媒体可以再现生活中的场景,突破了传统教学课堂下只能依靠书面文字的单一教学模式。另外很多知识点由于抽象性强、过于宏观或微观,小学生并不能很容易理解,这些借助信息技术的flash动画等,可以对某些现象或远离进行分步骤地演示,让学生更容易去理解。

例如,同样是在学习“火山和地震”这部分内容,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就包括了引导学生去了解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在新课导入环节展示完地震的视频后,学生会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但是因为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并不直观,学生也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必须发挥一定的想象力以及在一定的模型辅助下才能理解,因此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这时候,教师可以课前准备好地震发生的模拟演示视频,让学生了解地壳下的运动,让学生明白地震的发生原理——地壳的岩层由于受到了巨大的挤压,形体发生了褶皱,当褶皱不断被挤压突然断裂,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一地区的地壳就会猛烈地震动起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也就形成了地震这种自然现象。在形象化的视频演示下,模拟了整个地震的发生过程,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这一知识点,加强了学生对地震这一自然现象的认知。

总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工作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教师必须明白技术的发展最终的目的是为人类的生活而服务,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技术的使用要坚持适度原则,千万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运用,让小学科学教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实现发展和进步,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雷锋小学)

参考文献

[1]阮义保.小学科学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学周刊,2018(32):35-36.

[2]刘明娣.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新课程研究,2018(09):115-118.

[3]蓝浩.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讨[J].福建电脑,2017,33(12).

[4]戴亚萍.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5).

[5]戴迎娟.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J].思维与智慧,2016(20).

[6]黄勃.让教育回归本真——对比“贵生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几点思考[J].软件(电子版),2015(9).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新理念 构建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