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

时间:2023-06-07 15:48: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学生头脑中的综合与提升,是学生化学学习的最终结果和对化学认识的最高境界.在初中阶段,学生初步形成的化学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元素观、物质微粒观、物质变化观、物质分类观.

具体的化学知识并不会自觉地成为化学观念,而是由知识升华为观念,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教学任务,它应当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活动的每一步都应当与观念的建构联系在一起.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可以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围绕问题设计教学,促进观念建构

在以建构观念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就是围绕问题来设计教学过程.为了尽快地将教材中的化学观念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观念,我们需要根据课程进度,将化学观念的基本含义转化为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深层思维活动.在利用问题促进观念建构时,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并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只有围绕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教学,我们才能克服那种以表面活动为基础、以灌输为中心的教学指导,同时也才能使学生克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

二、创设情景,利用活动建构观念

化学科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决定了化学观念的建构必须与社会生活情景相融合,化学知识的学习需要融入到有关的社会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之中.用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情景和基于问题的探究活动来代替静态事实、结论的传授,为学生创设一个参与交流、表达、亲身经历活动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体会到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价值,促进化学观念的建构.情景活动是把知识形态的化学观念与学生的经验、态度以及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中介与桥梁,如果离开一定的情景活动,任何形态的化学知识都将游离于学生的经验世界之外,更不可能达到观念性认识的境界.

例如,“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教学时,学生往往对于为什么要滴加酚酞溶液感到茫然.为了有效地发挥这个实验的功能,可以创设如此情境:演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学生观察到无明显现象.追问:“它们混合后无明显现象,是否说明它们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何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真的发生了反应?”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学生交流设计方案,然后选择一两种方案让学生分组实验,验证酸和碱确实发生了中和反应,并及时建构中和反应的概念.

三、运用类比建构观念

在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一些无法直接观察的事物和现象作出解释.这时,就需要把学习的新观念与学生以前熟悉的观念或事物进行类比,从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出发可以缩短学生思维认识的历程,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发展.

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有限的化学元素与庞大的物质世界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起科学的元素观,教师往往用英语字母之于英语单词、积木块之于积木造型进行类比,以便于学生理解庞大的物质世界是如何统一于有限元素的.

在用类比促进观念建构时,应尽可能寻找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教学中的大多数类比是由教师提供的,其实应该培养学生自发运用类比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观念的深层理解.

四、加强实验教学,促进观念建构

化学以具体物质为研究对象,而物质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只有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手段,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使物质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时才能显示出来.然后,在实验所给出的直观的、真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才能对物质获得深刻的认识.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的深入理解也需要借助化学实验,通过学习者的亲自设计、操作、观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再现化学概念、原理的发展、演变历程,再对获得的宏观现象、化学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达到对学习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

例如,在分子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用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实验,帮助学生建构分子间有间隔的观念;通过“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倒置在盛有二氧化氮集气瓶口上方,两种气体也能均匀混合”的实验,帮助学生建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观念.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统筹安排,循序渐进,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的始终.作为一线教师,本人希望有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以观念为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来,不断丰富化学基本观念培养的理论体系和实证研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出贡献.

推荐访问:建构 观念 初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