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化解社会压力,引导青少年价值观健康发展

时间:2023-06-07 13:30: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社会压力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由客观因素引发产生的一种体现在人的精神层面上、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趋向的重大社会问题。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讲,社会压力是及其负面影响的存在,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健康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积极减轻和消除社会压力及其负面影响,对引导青少年在思想上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化解社会压力及其负面影响,应从切实落实“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出发,在构筑完善的社会制度体系、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加快法治社会建设等三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营造有利于实现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社会压力 负面影响 青少年 价值观

社会压力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一种重大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运行已全面进入市场化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并深度融入全球化发展潮流,面对不断凸显的各类社会矛盾及由其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压力,积极探索化解社会压力及其负面影响的途径及措施,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与自觉践行,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社会心态,激发社会各界的正能量,特别是引领青少年价值观的正确发展,培育其爱国情怀、奋发向上心态、积极进取和创新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化解社会压力及其负面影响是新形势下培育青少年健康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社会压力是社会环境氛围或外部事件、力量、要求或社会问题作用于人的精神层面、与人的内在心理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能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的意识力量,会使人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约束和压抑,引发出内心焦虑和身心紧张情况,这种状况如果长久持续存在得不到及时调整,就会使人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种种心理问题,形成人的精神压力,进而产生对社会或周边环境的不满,在一定程度影响对党和政府倡导的社会价值体系的价值期待和价值认同,并影响到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

社会压力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客观产物,成因较为复杂,类型也较为广泛。其“压力源”既有社会资源供需不均衡矛盾、利益获取全面市场化竞争日益激烈等客观因素所致,也与整体社会制度体系建设滞后于社会快速变革转型、一些体制机制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障碍、社会生态不良和个人观念的一些偏差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因而压力类型较多,影响覆盖面也较广,涉及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多方面,如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学习压力、各方面竞争压力、环境氛围压力、舆论压力、住房压力、教育、医疗压力、人情压力等。无论何种压力,如果长期作用在个体人的身上,都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同时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变化与价值认同和行为趋向。

青少年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必然也会感受到有关社会压力的影响,只是年龄段不同,感受的压力类型和程度不同。另外,受家庭经济、文化熏陶、所处环境、社会关系、自身经历等多因素影响,对各种压力的感受也会不同,对社会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及自身价值认识、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上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总体上看,目前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即从童年到即将进入成年这一生理转换较为剧烈的阶段,对青少年群体影响较大的社会压力主要有学习、经济、就业、工作、住房、人情关系等六大类型。这几类社会压力综合作用到青少年群体身上的情况较普遍,对青少年群体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心理塑造、品质培育、价值观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因为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育成长期,在思想意识上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育发展形成阶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受社会现实和一些社会压力的负面影响,极易在人生信仰和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行为取向上出现偏差。

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青少年群体的理想信念、品德意志、道德素养、价值追求、精神风貌等思想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乃至成败,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通过宣传、舆论、教育和明确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的价值导向,积极消除或减轻社会压力及其负面影响,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青少年的价值追求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健康发展,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与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与重要任务。

二、减轻或消除社会压力及其负面影响的现实路径与对策探究

减轻或消除社会压力及其负面影响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政府部门能够单独完成或解决好的。落实“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缓解有关社会压力及其负面影响,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从我们当前的社会改革发展实际出发,现实路径是必须充分发挥党的统一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独有的政治体制优势,从上到下以各级党委政府为主导,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各方力量,充分运用我国特有的政治和行政体制优势,优化组合有关社会经济管理运行的法规制度资源,科学整合社会经济资源,积极利用好各种宣传教育资源,着力强化制度执行力,建立统一高效的社会管理工作体系,切实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作为化解社会压力及其负面影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现实发展中所面临的有关社会压力的突出问题,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1.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和完善有关化解社会压力问题的法规制度体系,并切实保障严格执行到位。

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社会全面、自由竞争导致相关利益分配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及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进而产生社会压力、影响社会心态健康问题是必然现象。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必须切实从“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出发,建立和完善既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形态,又有利于激发人的正能量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和谐发展的社会制度体系,以合理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和矛盾,不断改善民生,呼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使群众有更多更高的幸福感,从而促进社会心态的理性平和。为此,在社会制度体系的建设上,一方面要适应现代化的潮流与趋势,按照习总书记所指出的方向“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把化解社会压力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从顶层设计上统筹规划,努力使中央与地方、区域之间、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综合性与专门性法规政策的制定实现协调、一致,提高法规制定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同时应重视通过法规政策不断缩小区域之间、阶层之间民生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尽可能控制社会压力的产生并减轻与消除已有社会压力及其负面影响。一方面要按照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等一系列有关工作要强化落实,切实重视加强制度执行运行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使各级领导体制、国家根本制度、各层面具体法规制度与执行机制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高度科学化、系统化、集成化、程序化、规范化的高效运行制度体系,提高法规制度的执行力、落实力,并促使各有关方面在实践中坚持依法办事,公正地处理各种社会问题,以利充分发挥法规制度的整体合力,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将有关社会压力及其负面影响尽可能解决于萌芽之初,為推动社会走上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环境美好、公平正义、人际和谐、民主文明的良性发展道路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

2.充分运用好各类宣传资源,抓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正能量的传播,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提升社会正确价值意识观念。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媒体传播方式、手段、影响面与影响力及效果有了很大提升,特别是电视、网络、手机的飞速发展,已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各种信息交流带来极大的便捷,使中外传统与现实的各种文化和思潮的传播面、传播速度与影响力大大增强,对社会公众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塑造产生重大影响,造成社会各阶层群体价值观的多元化与离散化,对党和政府提出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价值导向的认知认同与践行提出严峻挑战。特别是基于社会生存压力引发的一系列物质和精神压力沉重的现实,对青少年的人生信仰和为国家、社会奉献精神、奋发进取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潜移默化地产生着一定不利影响。所以缓解有关社会压力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一要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教育不仅仅是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加强社会性的思想引导教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各类宣传教育资源,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及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尤其要重视以红色基因传承凝聚人心、引领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价值观的健康发展。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形成的精神根基和力量源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众具有强大的激发自觉、强化使命、凝聚人心和力量的精神作用,是我国特有的社会价值观和精神基础。因此,从各级学校到社会各界都要重视抓好以红色基因为特色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与时俱进不断树立当代各方面新的精神典范榜样,推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正能量的传播,引领社会德育和青少年价值观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二要重视对社会文化传播的管控,要强化政府干预,不能对各类文化的传播放任自流,尤其对“名人文化”、网络文化的传播应正确把握好方向和度,防止各类不良文化把青少年引向歧路。要重视用法制措施捍卫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和价值观及各历史时期民族英雄与各方面先进模范人物,保护好青少年的精神圣地。三要在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也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科学知识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认识现实,认识自己,拓展视野,正确认识人生“成功”的标准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学习榜样,勇于面对困难,树立自信,积极进取,正确认识心理期待与现实的关系,淡定心理,提高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以心理的健康促进健康价值观的养成。四要重视加强社会心理健康工作。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压力的客观存在必然会从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影响公众的心理健康。所以从政府到各类社会组织都要重视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加强公共服务的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把对人的心理健康关心纳入身体健康的范畴和日常工作之中,启动公共服务的“减压阀”,采取多种形式,及时疏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不畅问题,并努力打造使人感到愉悦、和谐、友爱、安全、心理轻松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氛围,以减缓社会压力给人带来的焦虑和其它负面情绪。五要通过多种措施,大力淡化社会的功利化对人价值评价标准,鼓励青少年的多元化发展,培育正确的社会价值意识,以利从根本上缓解人们的“功利焦虑”感,从而减轻乃至消除社会压力的负面影响。

3.全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营造公正、和谐、互助友善的社会环境,为从根本上消除和减轻社会压力及负面影响创造条件。

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快速深入发展,推动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而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建设的明显滞后,使得社会公正失衡,运行失范,导致了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人际关系等不同程度出现“失调”,一些社会问题反映到个体人身上就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通过焦虑、挫折表达出多种负面情绪,从而影响个人健康价值观的培养,进而影响到对社会正确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所以消除或减轻社会压力及其负面影响,促进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价值观向健康方向发展,必须首先通过法律法治的手段来规范社会各方面的行为,合理调节各方利益关系,维护所有人的正当权益,使社会运行规范有序,彰显公平正义,再辅之以正确的思想教育和舆论导向,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引导人们的价值意识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进而激发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建设全面法治社会,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与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法规制度体系,促进社会的全面有序运行,特别要加快完善行政法规制度及运行程序,严格规范所有公权力的行使,坚决纠正权大于法的现象,推进政务运行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强化监督体系和机制建设,大力将依法办事落到实处,坚决清除社会运行中各方面有违国家法规的“潜规则”和腐败现象,努力减少社会公共事务办理中“人情关系”的影响,着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二要大力加强全民法制和法治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和法治意识直至法治信仰的培育,引导全民,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懂法、知法、尊法意识,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习惯,推动“熟人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改良社会生态,为消除和减轻社会压力及其负面影响创造基本社会环境条件。三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义融入法治体系,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与制度体系,并通过相关措施保障落实,要切实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和弘扬,让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公德的行为受到约束和惩戒,切实纠正当前社会运行中的知行脱节、政府宣传的社会价值导向与社会实际行为不相符的“两张皮”现象,使国家立法与社会立德形成正循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与自觉践行,从而化解社会压力及其负面影响,推动青少年健康价值观的发育发展和养成。

参考文献:

[1]罗文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光明日报,2017.

[2]桑玉成.促进社会共识的意义与路径.光明日报,2017.

[3]张谦元,梁海燕.改革攻坚期应重视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明日报,2017.

本文是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社会压力对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NJSY1639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推荐访问:健康发展 化解 价值观 青少年 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