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两所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分析

时间:2023-06-06 15:54: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为学校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某两所高校在校生1312人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学生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性交、血液、母婴)认知较清楚(92.9%、93.9%、96.8%),认为与艾滋病人共桌吃饭、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分别为85.9%、84.6%、47.4%;被调查的学生对艾滋病的基础知识表现为男生多个选项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二学生多个选项明显高于大一学生和大三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两所高校学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对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高于非传播途径和基础知识。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与之相处的态度仍存在着明显偏差和歧视。

【关键词】 大学生; 艾滋病; 知识; 态度; 行为

从国际流行趋势来看,青少年是艾滋病的主要受害群体之一。据统计,全世界25岁以下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超过总感染者的50%。而在我国HIV感染者中,有近57%的人为20~29岁的年轻人[1],大学生便处于此年龄段中。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具有较大的社会活动范围,且又正处于性欲旺盛时期,再加上具有思想不成熟,缺少对新生事物的识别判断能力等原因,极易受到艾滋病的威胁[2]。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对于AIDS/HIV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免疫疫苗,因此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当前最好的“疫苗”[3]。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就有必要了解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鉴于上述艾滋病流行趋势,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为学校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以便高校开展对学生更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某两所高校在校生1~3年级1312人。

1. 2 方法

1. 2. 1研究工具调查问卷:采用李迎[4]在对乌鲁木齐市非医学类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关艾滋病KAP调查中使用的《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艾滋病知识(K)20个条目、态度(A)10个条目、行为(P)4个条目及学生基本情况、知识来源、喜欢教育方式6个条目,共计40个条目。问卷不计分,对于各条目答对人数或类别用百分数表示。

1. 2. 2调查方法 在取得学校管理部门及校医院领导同意后,选取1~3年级在校生,讲解研究目的及填写注意事项,学生自愿填表,匿名调查,限时填写,填完后现场收回。对收集上来的问卷按年级归类,不合格的给予剔除。剔除标准:①问卷有漏项未回答的;②不能辨认字迹,模糊不清的。总计发放问卷1314份,有效问卷1312份。

1. 2. 3统计学方法对合格问卷进行编码,统一格式,输入EXCEL程序,利用SPSSl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描述和χ2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某两所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某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例如:仅5.7%的学生认为艾滋病由男传给女的可能性大于女传给男;仅27.7%的学生认为与艾滋病人性交后1周,不能诊断出艾滋病;在回答“增强机体抵抗力能预防感染艾滋病吗?”这一问题上,只有14.1%的学生认为不能预防感染艾滋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理论知识普遍掌握较好,特别是艾滋病的三条主要传播途径学生知晓率较高,均在90%以上,但对非传播途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仅有47.4%的同学认为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2.2 某两所高校不同性别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被调查的学生对艾滋病的基础知识表现为男生多个选项明显高于女生,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3某两所高校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渠道及最喜欢的方式

2.3.1某两所高校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渠道学生获得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电视、报纸、书刊、宣传材料、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电视(75.3%)、报刊书籍(68.3%)、免费宣传材料(61.2%)是学生学习艾滋病知识的3个主要来源,而在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中应居主导地位的专家讲授则排在倒数第三位,仅占26.9%。见表2。表2某两所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获得来源来源人数合计(%)电视98875.3报刊书籍89668.3免费宣传材料80361.2网络70653.8宣传栏、广告栏66050.3广播43733.3朋友41231.4专家讲授35326.9医生17713.5咨询服务594.5

2.3.2某两所高校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最喜欢的方式调查显示,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最喜欢的方式以专业老师讲授为第一位,占44.9%,其次为电视、广播,占40.4%。见表3。

2.4某两所高校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及行为结果

对“不必担心通过拥抱握手传染HIV”,91.3%的学生持同意态度。男生持赞成态度的84.5%少于女生持赞成态度的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之间对此项持同意态度的以三年级最高(100%),其次为一年级(92.9%)和二年级(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不会因献血而感染艾滋病”,仅19.6%的学生持同意态度。18.1%的男生持赞成态度少于19.9%的女生持赞成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之间对此项持同意态度的以一年级最高(27.7%),其次为二年级(18.2%)和三年级(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90.4%的学生认为“不正当的性行为可感染艾滋病”。不同性别、年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8.2%的学生认为“HⅣ阳性者的检查结果应保密”。不同性别来说,36.6%的男生对此项持同意态度,明显低于64.6%持同意态度的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只有少部分的学生(10.9%)认为同性恋是不正常的,是病态的。男生(15.3%)多于女生(9.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之间二年级(18.2%)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HIV感染者公共场所工作”,74.4%的学生持同意态度。男生(79.2%)多于女生(72.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来说,三年级学生持同意态度的为(88.9%),明显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我会和艾滋病患者约会”,仅有14.7%的学生持同意态度。男生(8.3%)低于女生(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之间一年级(23.2%)高于二年级和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与艾滋病患者一起上课”,54.5%的学生持同意态度。男生(55.6%)高于女生(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之间三年级(77.8%)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96.1%的学生对艾滋病患者持同情、理解的态度。男生(84.5%)明显低于女生(9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对艾滋病患者持同情、理解态度的的二年级(100%)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69.2%的学生认为学校或幼儿园应收纳艾滋病儿童。不同性别、年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1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调查的学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掌握欠准确和全面,这与李迎[4]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虽然健康教育使更多大学生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但教育中涵盖的知识过于理论化,实用性不强,深度与广度有待提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理论知识普遍掌握较好,调查结果比焦淑丽[5]及李敏杰[6]等的研究结果稍高,相近于张玉亚等[7]的调查结果,说明近年来大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学校和社会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从而提高了对艾滋病的认识。而对于非传播途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说明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方面宣传力度不足,很多学生把非传播途径误认为传播途径,谈艾色变,增加了其恐惧感。因此通过健康教育课在大学生中进行全面系统的艾滋病安全性教育,以帮助其正确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知识,弥补认识不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对艾滋病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方面男生多个选项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二学生多个选项明显高于大一学生和大三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二年级是大学学习阶段中受到有关艾滋病知识教育最多的年级阶段。男生整体认知水平高于女生,可能由于男生对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通过朋友同学交流、上网等途径获得的艾滋病知识多于女生。但是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女性更易感染HIV,因此在抗击艾滋病的过程中,女性的有效自我防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宣传教育中应更加关注女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生理、心理趋于成熟,在今后的艾滋病健康宣传教育中,学校应兼顾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的特点,要有针对性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其知晓效果。针对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的片面性,开展全面系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这也有助于大学生成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主力军[8]。

3.2大学生艾滋病有关信息的获取渠道及最喜欢的方式

学生艾滋病知识最多来源于电视、报刊书籍等大众媒体,由于大众传媒其教育形式简单,受教育面广,经济实用,不失为一种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好手段,应予以充分重视。而在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中应居主导地位的专家讲授则排在倒数第三位。这说明我们高校中对于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还远远不够,许多学校领导对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为了能更全面地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就必须充分发挥专业老师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有利条件,定期开办预防艾滋病知识专题讲座,并根据教育部有关精神,动员学校各有关部门及团组织、红十字会等广泛参与,通过同伴教育、主题班会、绘画、读书活动、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展开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相关生活技能,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

3.3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

调查表明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与之相处的态度仍存在着明显偏差和歧视,学生虽知艾滋病病人应当被关爱,但并没有真正认识关爱的含义,他们反对“鄙夷、歧视艾滋病病人”,但对歧视持反对态度者中很多是迫于来自外部的是非观念与良知的压力,而非内心真实意愿[9]。这表明要逐步消除这种偏见与歧视,需要对AIDS有更深入的了解,并结合心理卫生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等,在增强防病知识和意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建立对待AIDS病人或感染者的正确、理性态度,消除偏见和歧视。另外由于受西方性解放的影响,部分学生认为同性恋是很时髦、很前卫的事情,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在艾滋病传播扩散当前,同性恋已成为我国防艾工作不可回避的现实。

3.4性行为方面

多数大学生既初步懂得HIV的传播同性接触密切相关,但同时却采取危险行为,即存在性病艾滋病知识与对待危险行为的态度不一致的现象。当今大学生的性观念正日趋开放,而与之对应的是预防意识的淡薄和预防技能的缺乏,这种性行为与防病相分离的现象已置大学生于感染HIV的高危境地。这也提示我们,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时,应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强化干预,对大学生性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注重宣传安全套在预防艾滋病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4小结

与大学生日趋开放的性观念和活跃的性行为相比,他们对艾滋病的预防意识和预防技能并没有相应提高,这些都使得近些年来大学生成为HIV的高危易感群体。因此,亟需采用大学生容易接受的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对其艾滋病知识薄弱部分进行强化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其性行为,遏制艾滋病在校园中的流行。

参考文献

[1]张孔来.艾滋病.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7.

[2]陈钢,顾防.浙江省580名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l,17(2):107-108.

[3]关丽华,李良成.一种新型的艾滋病健康促进活动模式.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3(1):57.

[4]李迎.乌鲁木齐市非医学类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关艾滋病的KAP调查.新疆医科大学,2008.

[5]焦淑丽,谷有来.东北电力学院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498-499.

[6]李敏杰,吕海侠,等.在校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1):18-19.

[7]张玉亚,董晓梅.广东省司法警官专业专业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500-501.

[8]郭建丽,徐勤,刘瑛.清华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调查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2,18(9):554-556.

[9]何忠虎,季成叶,张冰,等.大学生同伴教育候选人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基线调查.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5,26(10):803-806.

推荐访问:艾滋病 所高校 北京某 态度 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