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及其对象的层次结构研究

时间:2023-06-06 15:2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关于图书馆学及其对象研究,应在图书馆学对象、图书馆学研究者、图书馆学的关系基础之上寻求研究者的视域融合。按照图书馆学研究者的认识层次的划分,图书馆学对象有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次,相应图书馆学学科也呈现现象学、元学、方法学层次或形态。从根本上讲,图书馆学对象是所谓“图书馆性”,图书馆学呈现现象学形态,是对图书馆现象的本质、内在联系、社会功能、发展规律等方面认识成果的系统化和理论化。这种系统化和理论化是图书馆学人对图书馆发生发展现象的理解与解释。

关键词: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对象 图书馆学研究者

中图分类号: G25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5-0001-07

Library Science and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Its Research Objects

Wang Hongxin (Library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464000)

Abstract:The study of library science and its objects should be the fusion of researchers" horizon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of library science and its objects and researchers as well. The research objects can be divided into ontology,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according to the awareness level of the researchers. Accordingly, the library science presents different forms or levels, like phenomenology, meta-science, and methodology. Basically, the library science object is so called "library nature", its phenomenological form is the systematization and theorization of the knowledge on the essence of library phenomenon, its internal relations, social 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law. This systematic and theoretical study explains the phenomenon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

Key words: library science; library science objects;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ers

CLC number: G250.1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5-0001-07

什么是图书馆学?什么是图书馆学的对象?这是图书馆学研究者必须回答的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问题,对此在图书馆学界还存在争论,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他们对图书馆学及其对象的理解与解释各不相同。“要素说”、“矛盾说”、“规律说”、“结构功能说”、“交流说”等等,学说林立、不一而足,但都存在缺陷,主要缺陷表现在:其一, 没有把图书馆学的对象与客体区分开来;其二, 没有把图书馆学与它的研究对象区别开来;其三,没有把图书馆学的对象与图书馆学的内容区分开来。[1 ]究其原因,是图书馆学研究者在关于图书馆学及其对象的回答中都忽视了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图书馆学对象、图书馆学研究者、图书馆学。不同的研究者视域不同,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与解释自然是不同的,当然回答也不同。

本文就是要在图书馆学对象、图书馆学研究者、图书馆学的关系基础之上寻求研究者的视域融合。

1 图书馆学对象、图书馆学研究者、图书馆学的关系

图书馆学与图书馆密切相关。就当前的研究状况来看虽然不能肯定地说“图书馆学的对象是图书馆”,但可以肯定地说“图书馆是图书馆学的对象”,而且是“核心的对象”,图书馆学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图书馆”展开的,图书馆学的核心价值就体现在对图书馆认识结果的凝结以及对图书馆认识过程的解释与指导。因此,首先要对图书馆有所认识。要认识图书馆,就要把图书馆放到人类信息活动的大背景中去考察。人类的信息活动与人类的劳动相伴而生,人类劳动越来越表现为社会化的信息劳动(信息基本循环图见图1)。

其中W是人们认识改造的对象;K’[S]是社会的或(和)他人的主观的或(和)客观的知识结构;K[S]是人(个人或团体)的知识结构;ΔI是人从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的信息;K[S+ΔS]是K[S]吸收ΔI后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表示作用与联系。这个图示表明:人类与世界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人类知识结构与世界的作用与联系,突出了社会劳动的信息化过程与科学化过程;主体在活动中获得信息ΔI被K[S]吸收同化形成新的有序的知识结构,再反作用于认识改造的对象,从而促进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获得新的信息,而每一循环都使个体或(和)社会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上升为新型的知识结构,使得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其参与者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使个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实现自己的价值。[2 ]

图书馆就起源于信息基本循环图式(见图1)所描述的劳动过程的社会实践。随着人类信息交流活动的发展,人类知识不断增加,大脑记忆和口头流传已不适应社会发展,以文字记载保存和传播时代文化知识以及传统价值观念的社会需要,催生了图书馆,是图书馆文化建设取向的根本原因。人类信息活动这种社会实践过程的自觉性、组织性、目的性和社会性不断加强,这就要求有相应的社会机构来承担相应的职责与功能,图书馆应运发展了,这是图书馆社会建设取向的根本原因。图书馆的产生又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进步与信息交流活动的社会化发展。这就强化了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推进器、社会化组织环节以及社会制度安排的地位。图书馆建设包括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两个方面。不仅是文化设施和工具,以储存、组织、序化传播人类知识,同时也是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与制度,以保障公民基本信息权益的实现。[3 ]

信息基本循环图式也可以借用来描述图书馆学对象、图书馆学研究者、图书馆学的关系。此时,其中W是图书馆学的对象;K’[S]是图书馆学研究者共同体的或(和)个人的主观的或(和)客观的图书馆学知识结构;K[S]是图书馆学研究者(个人或团体)的图书馆学知识结构;ΔI是图书馆学研究者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图书馆学研究活动)中得到的相关信息;K[S+ΔS]是K[S]吸收ΔI后形成的新的图书馆学知识结构;然后通过学术交流建构进K’[S];“+”表示作用与联系。每一循环都使个体或(和)图书馆学研究者团体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上升为新型的知识结构,这个循环表现为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康德认为人的认识机能分为三个层次:感性——知性——理性。这里的感性对应直观,知性对应范畴,理性则是自由的层次(对应于批判)。人通过感性直观获得对象的表象,这些直观通过知性思维产生一定范畴的概念,这些概念体系通过理性批判还原直观才能形成知识,才能开始新的知识形成过程。

推荐访问:图书馆学 层次 对象 结构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