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师的情感投入与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3-06-06 11:30: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英语作为语言学习的一门课程,具有不同于其它专业学习的鲜明特点和独特规律。语言学习中参与并影响学 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包含两大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因素往往易被忽视。本文对教师的感情投入与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之间的关系,作了论述,以期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感情投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感因素 参与意识 和谐的课堂氛围

英语作为语言学习的一门课程,具有不同于其它专业学习的鲜明特点和独特规律。语言学习中,参与并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包含两大类,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指的是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记忆系统,其直接参与学习过程;而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学生的动机、情感、兴趣、性格和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其中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成果的重要影响往往最容易被忽略。

一、情感因素对学生语言习得过程及课堂参与意识的影响

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情感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积极的定位、维持和调节作用。而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大多从英语教学法等外部环境人手,过分注意语言学习中大脑的理性和认识功能而忽略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语言学习中过分强调语言学习的认识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情感因素是一组复杂的心理组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觉(feeling)、情绪(mood)、态度(attitude)等。研究发现,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美国的Douglas Brown从其本人及别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认为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具有决定性的本质(crucial nature),凡是不成功的外语学习都可归咎于各种各样的感情障碍。美国当代语言学家克拉申也在“情感过滤假设”中提出,语言学习者实际上并不全部吸收他们所接触的语言材料,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自信、焦虑等都会对输入的语言材料加以筛选。因而情感因素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不仅包括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如焦虑、抑制、自尊心及学习动机,同时也包括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如移情与课堂交流等。

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较大的情感障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在面对英语教师和全班同学说英语时都有过紧张和焦虑的体验,因而焦虑感成为阻碍学主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要因素。抑制是指为了保护自我形象而采取的回避和退缩的行为,学生遭受的批评和嘲讽越多,其自我保护的意识也愈强。因而在课堂学习中无法正确面对学习困难的挑战,其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也会严重受损。学习动机能够为学生指引方向并提供内部动力,而自尊心则使学生对自身价值和能力做出相应的评价和认识。只有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自我感受,才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并增强其自信心。移情是指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一种意识或行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正确运用移情和课堂交流因素,就能架起师生之间彼此理解、沟通的桥梁,使学生有充分的空间表达情绪、释放情感,进而形成一种学生积极参与并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及观点的课堂参与意识。

二、教师情感投入对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作用

语言学习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的投入对于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积极、热忱的情感投入有助于构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内在动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自觉地融入课堂的交际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对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运用移情原则,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际活动。在课堂教学的移情原则中,进行积极情感投入的教师往往乐意放下个人的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参照标准来看待事物。此时,教师将自身置于学习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待英语课堂并考虑学习者与自己相似或不同的需要和体验。因而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扮演诸如朋友、桥梁甚至心理咨询者等不同角色,使课堂形成平等、尊重、互动和融洽的气氛,也使师生间相互理解与尊重的情感共鸣油然而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与人交流的愿望,肯定的情感会加强这种愿望,而否定的情感则会抑制这种愿望。师生间具有的情感共鸣有助于产生肯定的情感体验,如快乐、满意与尊敬等,并促使学生缩短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为此,学生能够减轻自我保护的抑制性情感因素,并打消顾虑和不安全感,从而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交际活动。

(二)正确看待情感因素对学生语言习得过程的影响和作用,切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课堂参与意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的第一要素,情感即是动力。真正注重积极情感投入的教师在课堂中会平等关注每一位学生,使其拥有均等的机会参与课堂活动。英语水平较低、自信心欠缺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对待差错时,更容易表现出焦虑和抑制等不良情感趋向,此时教师的情感投入就成为帮助其树立信心并培养外语学习兴趣的关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珍视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向自身的外语水平挑战的同时,不仅要帮助学生确定外语学习目标,而且要使学生在循序渐进地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提升其自信心。毋庸置疑,学生只有在课堂交际活动中被尊重、被关注、被理解、被欣赏时,才会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并积极努力地付诸实践、参与其中。

(三)通过非言语行为,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宽松空间。教师课堂上的言行往往对学生影响很大,学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声凋、身姿、手势的变化中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看法。真正做到情感投入的教师在课堂中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并积极利用课堂机会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投入课堂活动。教师在情感投入中往往借助非言语行为,即身势语来传情达意,以此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教师说话时柔和的语调、温暖的声音以及愉快的面部表情都具有传递功能和感染力。教师在情感投入中表现出的对学生真诚的关注和亲切的引导不仅会缓解学生用英语交流自己的想法、感受时所产生的焦虑情绪,同时也会使学生认识到,语言中的个别“错误”不会阻止其学习的进步,却有可能成为他们积极尝试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因而教师情感投入为学生营造的宽松的语言环境,有助于鼓励学生摆脱沮丧、自卑的心理,重新获得参与课堂交际活动的动力。

三、英语教学中教师情感投入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途径

情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并无时无处不在起着作用。由于情感因素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以及教师情感投入对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积极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用情感之火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倾情投入,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使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一)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知情合一。语言习得是将学习与实践、交流与互动混为一体的学习过程。既然侧重交流和实践,情感必然成为左右学生是否愿意参与交流和实践的决定因素。西方学者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倾情投入的教师就会有意识地改变传统教学中将注意力集中于认识系统而忽略情感系统的做法,在传授理性知识的同时,充分重视学生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对情感的依赖和需要,并发现、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情感上的症结,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做到知情合一,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供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二)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对语言学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情感,如参与活动的兴趣、情绪、信心等。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自己要精神饱满、愉快热情,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情感投入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情感。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与创造性思维活动给予鼓励和保护,并对学生的错误和胆怯应予以接受和理解,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其信心并更加努力地参与课堂活动。

(三)尊重学生的需要与个性特征。众所周知,成功的教育必然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需要和个体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作为语言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语言潜能、动机态度、性格智力以及学习策略上各有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他们的个性和人格,并且要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投入对学生的需要及个性特征的真诚尊重和重视往往使其“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旦学生与教师达成共识,学生就能把教师的需求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创造无忧环境,激发交际意愿。心理学家指出,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创造性自由表现出来的重要心理环境,而不良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造成压抑感和不安全感,使学生的创造性不能自由发挥,并产生戒备心理。学生在一个愉快、轻松并且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学习积极性更为高涨,使用目标语言参与交际活动的意愿更为强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善于情感投入的教师就应努力创造一种“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轻松和谐的无忧环境,使学生对课堂产生亲切感,减轻其学习的焦虑感和无能为力感。这样,学生的自信心会不断增长,并有能力进行自我调整和主动适应,进而融入交际课堂。

(五)保持课堂活动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相交流,由单向的灌输关系变为多向的互动。为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参加诸如Role-Play、Pair-work、Group-work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实践证明,课堂中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减低了学生课堂活动中的焦虑感,促进了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互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热情并以开放、协商、激励的态度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会因此从教师的情感投入和协商式、鼓励式的话语中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更为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

(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要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同样,课堂上的语言习得过程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来完成。语言习得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在真实的话语环境中运用语言交流信息、传递信息的技能。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感投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自我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就会感到自己的真实价值与重要性,并切身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角,从而迸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最终达到熟练运用英语的境地。

显而易见,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最优秀的教师、最完善的教材、最有效的教学法都不能替代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忱和自觉性。而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是“热忱、亲切”的,绝大多数学生渴望教师在教学中以积极的情感贯穿课堂。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刻不容缓。尽管情感因素不能取代认知因素,不能解决英语学习中的所有问题,但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情感投入却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营造出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到真情与关爱。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推荐访问:试论 课堂 投入 意识 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