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关系刍议

时间:2023-06-06 10:54: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并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特定的学习目标。它应当包含三个层次: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敢于求疑的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和追求真理基础上的“坚持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发掘和提升他们的学习潜能,促进其自主发展、全面成长、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与时代发展的趋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健全他们的人格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自主学习”不是“学生自学”,而是“主导—自主学习”

在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时,很多教师往往放弃了自己应有的主导地位,而把“自主学习”简单理解为“学生自学”。实际上,中学生离“完全自主学习”还有很大的距离。一方面,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长期主动性,在学习的兴奋期过后,就迅速回归到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习惯于听命而不是自己主动探究;另一方面,很多教师本身就是在传统教育中成长起来的,自身的“自主学习”就存在诸多问题,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方面更是缺乏相应的经验。如果在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没有培养起来时,就要求自学,他们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相对抽象的概念、观点等基本知识的。

因此,中学阶段的“自主学习”应当是一种“主导—自主学习”,是在教师主导教学的基础上,学生自愿、自主、自动、自思、自悟、自检、自结和自续,而不是一种简单、无序、盲目的完全放手的学习。由于受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尚需借助教师的引领、参与和调度。倡导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抛弃接受性学习,而是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教师的讲,依然要成为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重要环节。否则,就会把他们引入歧途,不仅能力得不到提高,就连最基本的知识也难以掌握。所以,唱戏的是学生,搭建舞台、导演制作的还应当是教师,教师的主导作用仍不容忽视。

二、教师在“主导—自主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在“主导—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并激发学习动机,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为个性特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习过程变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他们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掌握并创造性地运用学习方法,促进他们获得知识技能,使智力水平得到较快发展,最终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从而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学习目标,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望。“学是儿童生命的本质需求”,学生求知欲望的满足和持续程度以及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是决定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中学生正处于个体发展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有着追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思维敏捷、上进心强、富于进取,而且能确定学习目标,制定达标的措施,不少学生还能够自觉地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地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这种求知欲望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

教学中要强化并持续学生的求知欲望。其一,教师本身要透彻理解所教的知识,要做到“说得清、道得明”。不仅在微观上能够对知识点的“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多层面、多角度地全面把握,还要能从宏观上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在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清楚知识点间的联系,进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协调、整合,提高学习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二,教师应不断吸纳新知识、新信息,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要以合适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重组和重构新知识,并激发他们的注意力,以促使他们的头脑保持警觉和知觉集中,从而迅速地选择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提取、迁移创造,达到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的目的。

2.激发学生的求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中学生由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其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甚至转换为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特点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意义障碍”,即对一些知识、观点的获得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当他们怀疑或认为知识、观点不正确时,就会“打破沙锅问到底”。这种批判性的学习需求,应在教学过程中引起教师的关注、维护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

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疑兴趣。采用研究性学习可为学生不断地质疑、探索、表达个人见解提供广阔的空间。采用合作探究学习,则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中超越原来的个体化行为,而成为群体合作的行为,成为发展团队精神、群体意识和合作意识的良好契机。因此,要从学生最熟悉的、最常见的疑惑入手,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勇于质疑,创设“愤”、“悱”情境,以满足他们求疑、好疑的需要,从而摆脱对各种权威理论和观点的盲目崇拜、服从,使其在心底形成一种理性的怀疑态度和独立的批判性习惯,为创新知识提供内在源泉。

3.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既是为人的准则,又是学生获得对事物真理性的知识、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运动、发展规律的要求使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基于求知欲望和求疑兴趣不断地提出新的假设、理论,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都明显增强,并培养起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教师主导教学时,要充分把握这一心理特点,将求真需要培养成求真精神,以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其一,要创设具体而明确的探究性活动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体验,以尽可能地巩固和发展求真需要,进而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学生学会能动地、灵活地认识问题,并勤于思考、敢于否定、善于创新,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其二,要尝试对知识的批判性考查和训练。教材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主要依据,是社会生活的升华和一定理论知识的总结,但不是惟一的“圣书”。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分析思考、质疑的态度,阅读教材内容和案例,并设置和创设多种变式练习,以对已有知识进行批判性考查,从而促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中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最终达到建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目的。

推荐访问:刍议 主导作用 学生自主 关系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