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性沟通的技巧

时间:2023-06-06 09:42: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摘要:通过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实例,比较讨论式沟通、告知式沟通和解释式沟通的效果优劣,研究有效性沟通的技巧。

关键词:讨论式沟通 告知式沟通 解释式沟通

我曾经在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一个特立独行、不喜欢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上课时,他不听讲,自己做题,但老师布置的作业又不完成,课后也不问学科问题,对我的提问沉默以对,总的来讲,他是个“哑巴”学生,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两耳不闻窗外事,把课堂当自习,把老师当空气。和这种学生打交道,真是一大挑战,有老师甚至劝告我,不理睬他是最好的方法,他自己也说:“老师你不要理我就好”,这真是让人无语。

高一时,他凭借着自己初中的基础,学习还勉勉强强能跟上,偶尔还考出比较好的成绩。到了高三,因为方法的问题,慢慢落到了40名以后。这时,老师对他普通的要求或建议,已经无济于事,毫无作用了。在一节课堂上,他不仅不听讲,还与邻座大声的谈笑。看到他如此无视课堂纪律,不尊重我的教学,扰乱课堂,这让我不禁怒火中烧,恨不能立即把他驱出课堂,但理智让我平复了自己的心情,我应该尊重其他正在听课的学生,完成其余的教学任务。下课后,我带他离开教室,尽管我很想大声训斥或者直接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不对的原因是什么。但类似处理的方法,以前也对他实施过,基本是没有效果的。这次我想改变策略,只做一个倾听者,不做任何负面的评价,耐着性子听听他怎么讲……随着深入的交谈,我才知道,他不愿意听课,是因为听不懂!原来高三复习开始后,他基本是单打独斗的学习着,由于长时间没有认真听课,高一时的基础又没有打扎实,复习的进度越来越慢,上课也就更听不懂了,恶性循环...现在成绩不理想,向前追赶的动力不足,自信心逐渐下降,反而有点自暴自弃,就有了今日的行为。

他告诉我,从来没有一个老师让他说出这么多心里话。我震惊于他的这番话语,并且深深肯定了他的坦诚。随之,我只是拿出他班高一到现在10多页的成绩表,让他看看自己2年多的变化。他看到自己从进校的录取分前五名,一步步下落,分数越来越惨淡,失落的头越来越低下去。这时,我并没有对他进行长篇大论,只问他有什么感想。他思索良久,说这两年做错太多,不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习惯。我接着让他谈谈对未来这半年,希望如何改进复习计划?是否改变已证明取得反效果的方法?有什么近期目标?他诚恳的表态,上课一定会虚心听讲,通过练习努力消化,以前没学好的知识课后抓紧补上等等。就这样,听讲的问题,作业的问题,态度的问题,我一个字都没有说,居然全部沟通了。两星期后的月考,结束时已是傍晚,他突然跑到我面前,羞涩而主动的向我汇报近期的学习状态,还信誓旦旦的表示,这次考试是高三以来最满意的一次。没想到他会主动与老师交谈,我又惊讶又感动!我看到了成功沟通的力量是多么的惊人,不仅可以改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可以打开学生的心结,让他们的性格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把这种沟通称为讨论式沟通。老师们惯用的沟通方式还有告知式和解释式。告知式就是直接告知学生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解释式则更详细的说明,学生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要那样做。

告知或命令是很多人应对矛盾最直接的做法,却也是最没效果的做法。对着班级大喊“闭嘴”、“安静”、“某同学不许讲话”,容易使学生对命令产生抵触心理。还有诸如学生违反规定,却只告知他必须安静,必须上课认真听课,必须把作业写完,再加上一句“否则罚站,罚抄,罚……”只会让他表面接受你的命令,心里则更反感你,甚至反感起你教授的学科,达到厌学的反作用。想通过告知让学生乖乖听话,很难。

那么,为什么笔者会认为讨论胜于解释呢?因为任何一种行为的产生或改变,都必须依赖于行为产生者本身内心的决定或改变。老师不论如何沟通,都是希望改善学生的行为,那这种交流必须直通内心,触动心灵。简单来说,用讨论的方式意味着尊重和理解学生,这首先会让学生对你产生敞开心门。而且通过讨论,老师知道学生做某件事的动机之后,才能实事求是、就事论事的劝说。沟通必须建立在通情达理的氛围中,先通情、后达理才是正确的顺序,因此我认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从解释胜于告知,讨论胜于解释。

(作者单位:江西南昌市第十中学)

推荐访问:学生进行 有效性 沟通 教师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