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冲突研究

时间:2023-06-06 08:3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课堂师生互动的一种形式。教学冲突客观存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一种特定现象。但对课堂教学冲突的理解也因人而异,本文认为课堂教学冲突发生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学互动过程之中,是由于双方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认识的差异而产生的冲突,是一种认知、情感上的差异。

一、课堂教学冲突的分类

1.以课堂教学冲突的内容为主线进行的分类

(1)知识冲突

传授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所在,知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知识冲突是最常见的一类课堂教学冲突。知识冲突指在教学互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由于知识的分歧而引发的冲突。知识冲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由某一具体知识点的分歧而引发的冲突;由教师知识储备数量多少而引发的冲突;由文化背景知识差异而引发的冲突。

(2)价值观冲突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价值观。在教学的互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价值观念上发生的冲突就是价值观冲突,如持有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观点,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等。价值观冲突主要表现为隐性冲突和显性冲突两种。隐性冲突只是一种消极的对待,没有产生面对面激烈的对抗;而显性冲突则是一种非理智的言语或行为的激烈对抗。教师和学生不同的价值观在互动的课堂教学中碰撞而发生了价值观冲突,价值观冲突的双方竭力阻碍对方价值观的实现,而要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观。课堂中的价值观冲突更需要教师处理得当,否则价值观冲突会扩大,影响课堂教学正常进行。

2.以课堂教学冲突的过程为主线进行的分类

(1)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之间的冲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学习新的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和谐教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探究的精神。有些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的培养,使得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教师主宰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遏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知的欲望,导致教学冲突产生。

(2)教师教学进度和学生接受程度之间的冲突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讲得很好但是学生无法接受,或者是教师教学进度和学生接受程度不一致,这样的教学都是失败的,会产生课堂教学冲突。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避免出现学生“吃不饱”和“消化不良”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进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努力建构和谐课堂。

(3)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期望之间的冲突

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学生期望多元评价体系,使自身的各方面潜能得以发挥。然而,尽管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当前的学校教育还是以知识来衡量学生,成绩还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这种评价体系是缺乏公平性的,尽管教师结合了诸如形成性评价等一些评价方式,但教师评价体系还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还是以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师眼中所谓差等生的自尊心受挫,因此教师单一的评价方式和学生希望被认可之间必然会产生冲突。

3.以课堂教学冲突是否具有目的性为主线进行的分类

根据课堂教学冲突是否具有目的性,课堂教学冲突又包含以下两种冲突:一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冲突,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这种教学冲突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促进教学而精心设计的,是教学环节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所教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由于认识的不同,由于各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分歧和矛盾。该冲突是偶发的,不是设计的,不具有目的性,这类冲突常与班级管理和人际关系有关。

二、正确认识课堂教学冲突,合理利用冲突

1.课堂教学冲突能加强师生沟通,通过反思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冲突发生时,冲突双方会宣泄各自的情感,把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这也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师生把真实想法表达之后,冲突反而会得到化解,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冲突中,学生在冲突之后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这种沟通更能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中发生教学冲突是难免的,虽然有时候冲突双方在事发的时候难以冷静,难以合理地、恰当地解决冲突,但冲突之后,师生都会反思各自的行为。教师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是否一致;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会反思评价方式是否符合学生个性的发展;会反思精心设计的教学冲突策略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反思自己的说话语气是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等等。学生会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妥当;会反思自己对课堂教学策略的观点是否正确等等。总之,教师和学生都会在反思中成长。发生课堂教学冲突后,通过反思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2.课堂教学冲突能带来教学变革的契机

课堂教学冲突是课堂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面对课堂教学冲突,教师只能勇敢地去面对。从另外一个层面讲,课堂教学冲突是教学变革发出的讯息:原有的教学需要改变,需要创新。因此,课堂教学冲突一方面给教师课堂教学造成了困难,给教师增加了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学变革的契机。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抱怨教师难当了。从学生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冲突之所以频繁发生,是因为学生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识,学生对教师有了更多的期望和更高的要求,学生有了更多的兴趣和爱好。教师不能通过压制来消除课堂教学冲突,只能去接受,酝酿出新的冲突,达到新的和谐。

教学不应是一种权威式的教学,而应是一种对话式的教学。对话式的教学强调师生的平等关系,基于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进行学习的协作。对话式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多元个性都得以发展。面对课堂教学冲突,是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师作出抉择的时候了,社会呼唤教学变革的到来。

3.课堂教学冲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学冲突使得思想的火花得以碰撞,学生和教师、其他学生交流,修正观点而获得新的见解。冲突带来的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品尝到了学习、探究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譬如,课堂中,学生的不同观点引发思维的冲突,思维的冲突带来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对不同的观点提出质疑,会发生激烈的辩论,通过质疑、辩论、思考、创新这一系列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课堂跌宕起伏的教学过程,正是课堂教学冲突造就了课堂教学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了主动创新思维的能力。

4.课堂教学冲突能产生教学和学习的动力

冲突和矛盾是一种客观存在,正是由于冲突的存在,使得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发展,也正是因为冲突的存在,世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沙丁鱼的故事中,沙丁鱼为了抵制鲶鱼的进攻而竭力反抗,这些竭力反抗的沙丁鱼的生存本能被调动了起来,全部活了下来。鲶鱼效应告诉我们:一定要勇于接受挑战,因为挑战的存在,生命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课堂中的教学冲突同样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挑战,课堂教学冲突能给教师带来教的动力,给学生带来学的动力。冲突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设想没有冲突的课堂:教师死气沉沉地照本宣科,学生听着催眠曲昏昏欲睡。没有冲突的课堂就没有思想碰撞的火花,也就没有创新,没有认知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正是师生的互动产生了冲突,冲突带来生机、活力,使得课堂教学系统朝着更高的、更平衡的、更加和谐的状态发展。

三、应对课堂教学冲突的策略

1.教师要接纳冲突,建构积极的、建设性的冲突

教学冲突是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产生的,是不可避免的,教师首先要承认冲突、接纳冲突,承认教学冲突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心理上理性地去对待教学冲突。教师要承认自身的局限性,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价值观。

冲突有积极性冲突和消极性冲突,正因为冲突有其积极的一面,有其安定的功能,这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建构积极的、建设性的冲突。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根据新知识和旧知识的特点,精心设计新旧知识的冲突情境,呈现新旧知识的矛盾情境,这样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知的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堂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提出新的问题,设计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去解决新问题。这种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冲突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是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极力主张在课堂教学中人为地设计各种学习中的矛盾,利用冲突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利用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

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前提,教师具有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教师具有的特定学科的知识,如针对英语教师则指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文学、语音学、语法等知识以及教学和测试知识等。条件性知识则指教师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则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相关知识,是和教学经验密切相关的。可见,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才能正确应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冲突。

3.教师要具备教学智慧

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很多事先没有预料到的细节,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巧妙地去应对。教师具有的这种能力就是教学智慧,教学智慧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学智慧是教师在复杂的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表现为教师在处理难以预料的问题时或处理特殊师生人际关系时具有的能力。面对课堂教学冲突,教师要利用教学智慧使教学冲突转化成教学和谐,同时在教学冲突中历练自身的教学智慧,通过教学冲突反思教学,智慧地解决冲突,积累自身的教学智慧。具体讲,教师具有的教学智慧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即时捕获信息并作出决策的智慧,使混乱的课堂、原本无序的状态转变成有序的、可控的课堂;巧妙点拨和合理引导的智慧,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和有效点拨者。

4.教师要转变观念,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的教学观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控制课堂的领导者,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有着平等的话语权。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在课堂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师更多地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组织者、协作者。新型的教学中,学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协作共同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后希望教师能成为他们的朋友,进行更多的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更渴望教师倾听他们的声音,彼此交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只有教师转变自身的观念,重塑新型教师角色,才能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避免课堂教学消极冲突的出现。

5.教师要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艺术

教学经验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教学经验即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才能获得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来源于直接的教学实践和间接的观察。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可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指课前备课的艺术、课中语言的艺术及对学生管理和评价的艺术。教师要增加课堂魅力来吸引学生,减少课堂冲突,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6.教师要转变评价机制

课堂教学冲突有些是由于教学评价机制引发的,单一的、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评价机制引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就要发挥评价机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教学和谐要求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用积极的、正面的、全面的评价来鼓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超越冲突,建构和谐——教学的理想守望

和谐是人们对理想的守望,现代意义上的和谐是一种自由的和谐。现代和谐观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静态的和谐,更注重动态的和谐过程,通过动态发展达到更高的、新的、更成熟的和谐是它的理想归宿。冲突与和谐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冲突与和谐交替出现:冲突会带来新的和谐,和谐中蕴藏着冲突、变革的动力,人们所期望的更成熟的和谐又会到来。

这样的画面会经常映入我们的眼帘:学生围坐在教师的身旁,教师投入地讲解、学生悉心聆听,时而师生交流、时而学生质疑。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令人向往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互助、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之中充满了冲突,教师要有接纳冲突的勇气,解决冲突的智慧。教师要超越冲突,建构和谐,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洪艳利.冲突与和谐——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课堂师生冲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 李素娟,邢伟荣.师生冲突: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现代教育科学,2008(10).

[4]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

[5] 肖翠红.课堂中的师生冲突探析.江西教育科研,2007(3).

[6] 徐继存.发展中的中国教学论:问题与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9(3).

[该文为中北大学2012年度校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2012Y020)的研究成果之一]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冲突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