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花生产成本及其对棉花价格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3-06-05 10:24: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利用1979—2008年《全国农产品成本资料收益汇编》中棉花生产成本和收益的数据,分析棉花生产成本及其构成变化,考察了棉花生产成本和棉花价格的变动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棉花生产成本和价格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之前两者的相关性非常强,而流通体制改革后两者的相关性明显减弱。

关键词棉花;生产成本;价格变动;相关系数

中图分类号S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1-0037-03

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由其成本和利润构成,在农产品的成本中,生产成本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农产品的价格和其生产成本息息相关。已有文献对棉花生产成本进行了研究:谭砚文等[1-2](2003年、2004年)运用方差分解法对我国棉花生产成本的波动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工费、化肥、农药、以及“三提五统”费用是影响我国棉花生产成本波动的主要因素。罗英姿等[3](2003年)利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4]数据,将中国与其他主要产棉国家棉花生产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的进步是未来我国棉花生产成本能否降低的关键。詹成佳[5](2007年)以农产品完全成本核算手法,利用实地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赣北棉区棉花生产成本与效益,指出减少化肥使用比重、推广高产抗病虫新品种等是农户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但是现有文献对棉花的生产成本和价格都是单独考察,较少有分析棉花生产成本变动与价格变动的关系。本文利用1979—2008年《全国农产品成本资料收益汇编》中棉花生产成本和收益的数据,分析棉花生产成本及其构成变化,并考察棉花生产成本的变化对价格形成的影响。

我国农产品的成本收益核算体系在1979—2008年间几经变化,特别是2004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新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指标体系,新的指标体系在体系结构、指标名称、指标涵义乃至调查汇总方法等方面和1998年版的指标体系作了重大调整(国家发改委,2009年)。为了方便观察年度之间的比较,本文在分析我国棉花生产成本及其构成时将核算方法进行了统一,同时所有的费用都通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折算到1979年的价格水平以扣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1棉花总生产成本及其构成变化

生产成本指生产过程中为生产产品而投入的各项资金(包括实物和现金)和劳动力的成本,反映了为生产该产品而发生的除土地外各种资源的耗费,其主要构成为物质费用和人工成本,其中人工成本的计算方式通过生产者(包括其家庭成员)和雇佣工人直接劳动的天数(不包括租赁作业时由被租赁方提供的劳动用工)乘以每天的工价。1979—2008年我国棉花总生产成本的3个组分中,物质费用和人工成本是主要的组成部分,税金的花费比较低,特别是2003年以后,由于我国农业税的取消,棉花生产的税金支出为0元。总体来看,我国棉花生产的总成本呈现了增长的趋势,2008年的棉花生产成本是1979年的1.84倍。在调查年份,总成本也呈现了一定的波动趋势,明显的波峰出现在1984年、1991年、1996年。成本最低的年份在1980年,而最高年份出现在2008年。在绝大部分年份,棉花生产的人工费用高于物质费用。1979—2008年,人工费用增长了2.11倍,高于物质费用1.75倍的增长幅度。1978—2008年间我国棉花生产成本呈现出了阶段性的波动特征。

第1阶段为1979—1986年,这段时期棉花成本的波动频率比较高,基本上是一年上涨下一年下跌,总生产成本的波动主要是由于人工成本的波动引起的。该阶段的物质费用和税金支出都相对比较稳定,而人工成本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和下跌趋势,造成了总成本的波动。虽然这个时期的波动频率比较高,但是波动比较平稳,总成本绝对波动幅度(绝对波动幅度年度之间增长的标准差)为10.39,物质费用绝对波动幅度仅5.49,人工成本的波动幅度达到22.92。这一时期的平均生产成本为1 366.65元/hm2,其中人工成本占49.33%,物质费用占46.58%。

第2阶段为1987—1996年,这个阶段棉花生产总成本在波动中呈现巨幅的增长趋势。总成本从1987年的1 500.15元/hm2增加到1996年的2 019.90元/hm2,增长了1.34倍。这一阶段间的生产成本波动趋势是1988—1991年持续增长,1991—1993年出现下降,1993—1996年不断增长。虽然生产成本波动频率不大,但是表现出的波动幅度较大,绝对波动幅度为12.33。其中物质费用波动幅度为9.04,比人工成本8.06的波动幅度要高。这一时期的平均生产成本为1 725.75元/hm2,人工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进一步增大,达到了52.59%。

第3阶段为1997—2000年,棉花生产成本逐年下降,从1997年的1 926.60元/hm2下降到了2000年的1 626.30元/hm2。总生产成本的构成中,物质费用和人工成本都出现下降,其中物质费用从759.15元/hm2下降到了685.35元/hm2,而人工成本从1 105.35元/hm2下降到了880.50元/hm2。这一时期的波动幅度非常低,总成本的绝对波动幅度仅3.80,物质费用的波动幅度为3.21,人工费用波动费用为6.99,都比前2个阶段低。该时期的平均生产成和前一阶段基本持平,为1 745.25元/hm2。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进一步增加,而物质费用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分别为54.80%和41.77%。

第4阶段为2001年至今,棉花生产成本除2003年发生小幅下降外,逐年上升,从2001年的1 692.45元/hm2增加到2008年的2 409.90元/hm2,是2001年的1.42倍。这一时期的生产成本波动幅度为3.49,物质费用和人工成本的波动幅度分别为4.72和 6.32,人工成本的波动幅度达与物质费用。该阶段的平均生产成本达到1 987.95元/hm2,物质费用所占的比重和前一阶段接近,而人工费用比重进一步增加,达到56.40%。

2棉花生产成本对棉花价格形成的影响

2.1棉花总生产成本和价格变动的相关性

1979—2008年,棉花总生产成本和棉花价格的变动趋势如图1所示。总体来看,棉花市场价格高于棉花的生产成本,在调查的30年中,仅在1999年和2008年时,棉花的市场价格低于生产成本,其他各个年度市场价格都高于生产成本。棉花的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变动情况表现出很好的协同性,在绝大部分年度间,价格伴随着成本上升而上升,同时成本下降也带来了价格的下跌。在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之前,棉花价格的波动频率较低,棉花价格和成本的波动曲线极其相似;而在1999年后,价格和成本的波动曲线差异较大。

棉花生产成本和价格变动的相关分析表明(表1),在1979—2008年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41 2,其中1979—1999年相关系数为0.961 6,而2000—2008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454 1。因此,总体来看,棉花生产成本和价格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之前两者的相关性非常强,而流通体制改革后两者的相关性明显减弱。

2.2棉花生产成本分项和价格变动的相关性

2.2.1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人工成本与价格变动的相关性。从图2可以看出,棉花生产的直接费用和人工成本与价格的变动表现出很好的协同性,即在大部分调查年份,价格随着这2项支出同方向地上涨或下跌;且在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之前,棉花价格与直接费用和人工成本的波动曲线极其相似;而在1999年后,价格和成本的波动程度有些差异。

棉花生产成本和价格变动的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1979—2008年人工成本和价格间的相关系数为0.930 2,直接费用为0.925 4,而间接费用和价格间的相关系数仅为0.460 3;分时间段来看,1979—1999年人工成本和价格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55 0,直接费用为0.953 6,间接费用也达到了0.90;而1999—2008年人工成本和价格的相关系数降低到了0.386 6,直接费用为0.436 8,而间接费用和价格之间的相关系数只有0.016 8,说明1999年后间接费用和价格之间几乎不存在任何联系。因此,人工成本与棉花价格之间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价格之间的相关系数较低;在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之前,棉花生产各项费用与价格之间的相关性较强,而流通体制改革后,各项费用和棉花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减弱。

2.2.2直接费用中各项与价格变动的相关性。棉花的直接费用包括了种籽秧苗费、化肥费、农药费、机械作业费、排灌费、农膜费和其他直接费用。表3列出了各项费用和价格之间的相关系数,各项直接费用和价格之间都表现出了正的相关性,除了其他直接费用以外,各项直接费用和价格的相关系数都在0.7以上。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农膜费用,其次是化肥费和种子秧苗费。分时间段来看,1979—1999年,各项直接费用和价格的相关性都在0.8以上,其中种子秧苗费、化肥费、农药费和农膜费和价格的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而在2000—2008年,各项直接费用和价格的相关系数都在0.7以下,只有种子秧苗费和排灌费和价格之间的相关系数超过了0.5,此阶段各项费用和价格的相关性明显弱于1979—1999年。由此可知,各项直接费用和价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之前即1979—1999年,各项直接费用和价格的相关性明显强于流通体制改革之后即2000—2008年的相关性。

2.2.3间接费用中的各项费用与价格的相关性。间接费用在棉花生成成本中的比重较小,总间接费用和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也小于直接费用和价格之间的相关性。棉花生产间接费用由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管理费和销售费用构成,其中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费是主要构成成分。表4中相关系数分析表明,1979—2008年除了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外,其他3项间接费用和价格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7以下,其中管理费和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仅0.142 3。1979—1999年各项间接费用和价格之间的相关性都在0.7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折旧费和价格间相关性达到0.937 7。1999—2008年各项间接费用和价格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3以下,说明其间不存在明显的关联。

3结语

总体来看,我国棉花生产的总成本呈现了增长的趋势。在绝大部分年份,总成本中人工费用高于物质费用,物质费用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直接费用是物质费用的最主要构成部分,绝大部分年度直接费用的比重都在85%以上,并且呈现增长的趋势,间接费用的比重则呈现下降的趋势。

棉花生产成本和价格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5-7],在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之前两者的相关性非常强,而流通体制改革后两者的相关性明显减弱。从长期变动趋势来看,棉花生产成本曲线和价格曲线几乎是协同变动的。在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之前,政府的定价行为很大程度上考虑到棉花的生产成本;而在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后,棉花价格放开,棉花价格更多地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生产成本对棉花价格的影响在减弱。棉花生产成本和棉花价格的短期波动趋势也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性。在1999年之前,两者之间的涨跌幅度比较一致;而在1999年以后,尽管涨跌的方向基本保持一致,但是棉花价格涨跌的幅度明显大于生产成本的涨跌幅度,这说明了生产成本的变动引起了价格更加剧烈的变动。

各成本分项中,人工成本与棉花价格之间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与价格之间的相关系数较低。在直接费用中,种子秧苗费、化肥费、农药费和农膜费与价格的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各项间接费用和价格之间相关性较弱,特别是1999年以后,间接费用和价格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关联。

棉花生产成本和价格之间强烈的相关性说明了生产成本是决定棉花价格的重要因素。从根本上抑制棉花市场价格波动,增强棉花的国际竞争力,需要从控制棉花生产成本,增加棉农的生产利润着手[8-9]。在棉花各项成本中,人工成本、化肥费、种子秧苗费、农药费、农膜费等和棉花价格之间的相关性最强。因此,我国需要改变传统的一户一棉的分散生产方式,逐步实行规模化种植,提高棉花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实行科学的种植制度和施肥方式[10-11],降低投入成本;此外,抑制农业生产资料的大幅上涨也是降低棉花化肥、农药和农膜投入过高的重要途径。

4参考文献

[1] 谭砚文,李崇光,汪晓银,等.中美棉花生产成本的比较——方法拟合与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3(6):35-40.

[2] 谭砚文,李崇光,温思美,等.对我国棉花生产成本波动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8)):31-32.

[3] 罗英姿,王凯.中国棉花生产成本分析及国际比较[J].农业技术经济,2003(4):36-40.

[4]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80-2009.

[5] 詹成佳.赣北棉区棉花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J].江西棉花,2007(12):23-24.

[6] 庞守林.中美棉花生产成本结构差异的经营杠杆效应[J].中国农村经济,2006(9):33-44.

[7] 胡雪梅.我国棉花生产成本的构成及变动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4):478-481.

[8] 祝宏辉.新疆两种经济体制下的棉花生产成本差异及原因分析.[J]中国棉花,2008,35(1):5-7.

[9] 蔡荣,虢佳花,祁春节.棉花价格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6):30-31.

[10] 马晓河.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成因分析与走势判断[J].唯实,2008(7):85-88.

[11] 彭珏.农产品成本理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0(6):55-57.

推荐访问:生产成本 其对 棉花 棉花价格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