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室外展区广场主入口设计探讨

时间:2023-06-04 15:0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导游人视线

在花博会展览期间人口广场是主要人流集散地,场地客源主要为游览人群、参展商及相关专业人员。其对展览会自身关注度高,景区的设计应提供便捷游览参观路径,为游客创造良好环境。因此要在设计时应更多的考虑人口区域的通达性,使其便于进入。

4.2.2 从人行道向广场的过度是边界设计的工作重点

花博会整个展区分为室外展区和室外展区两部分。主人口的位置正是主展馆与室外展区的过渡空间,与主场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花博会展览的主体。广场与外展区道路直接相连,又紧邻主展馆,位置优越。

4.2.3 突出花文化主题、创造广场形象

以生态花博、文化花博、和谐花博为指导思想进行设计;以主题景观为核心,为地方展区创造良好条件,对主展馆进行全面、有效的补充。花卉博览会的召开正值国庆60周年期间,紧抓展现花博精神、表达祖国人民如鲜花般美好生活这一主旨,突出国庆节日的喜庆气氛,强调园林设计中环境与文化艺术的结合。

4.3 景观布局

采用柔性边界解决广场和道路的连续与通达,使人口广场具有视野开阔,流动性好等特点,同时将建筑很好的融入广场环境中来。

4.3.1 通過主题花坛、花柱等造型再现展区文化特色和喜庆气氛

广场中心设置一主题花坛,选用宫灯造型作为花坛的主景,宫灯上彩绘花牡丹等图案烘托喜庆和谐的文化氛围。四周布置不同花色的时令花卉,内嵌轮廓鲜明标语文字,沿花坛南北两侧布置八根间隔8m排列有序的花柱及八根造型灯进行围合,使广场传达出国庆节日的喜庆气氛,并突出了花文化展览主旨。花柱的阵列解决了人流穿行往复的需要,产生了良好的视觉连续性与通达性。通过借景手法的运用,以展区标识花博塔做为背景,为室外展区主人口营造出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和感召力(图2、图3)。

4.3.2 通过花卉布置解决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围绕广场中央的小型建筑,其功能主要为游览问询、厕所、食品、医疗救助、小商店等。对建筑周围设置花卉种植区,通过植物景观营造,利用宿根花卉和时令花卉相结合的种植方式,与建筑物相互协调。不仅突出花卉绚丽多彩的主题,同时也将建筑很好地融入广场环境中来。

4.3.3 地面铺装再现花文化主题

广场铺装采用花瓣造型,采用大面积由中心向外发散状的铺装形式,借助铺装颜色变化划分广场与外部道路的边界,在视觉上限定了空间。与花柱造型共同组织成广场场地空间,不仅梳理了交通系统,起到了隔绝车流、疏导人流的作用,同时也营造出人文氛围。

主人口方案的设计,在视觉上赋予了展区有序的感受,提高了展区空间的可标识性,更为重要的是它注人了一个连续性甚好的公共空间系统,保护空间的内部氛围,另一方面将空间内部的信息传递出去,与外部主展馆之间产生相互的关联,达到了保持广场内外连续性和通达性的融合要求。

5 结论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要根据不同行为下空间的不同需求来限定空间。公共空间的核心景观固然是重中之重,但公共空间的边界处理也不容忽视。它一方面保护空间的内部氛围,另一方面将空间内部的信息传递出去。广场主人口作为开放空间的边界,在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边界形式、功能需求、视线控制、交通组织等要求,更应注重边界的公共性与开放性,保持广场内外的连续和通达,使边界的布局放眼于整个城市空间设计上来。只有这样,空间的凝聚力才能持久,城市广场的艺术感染力才能得真正体现。因此,应该重视并设计好公共空间的边界。

参考文献:

[1][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倪梁康.关于空间意识现象学的思考[J].新建筑,2009(6):4~7.

[3]芦原义信.街道的美[M].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4][美]克莱尔·库拍·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M].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5]John L Motloch.景观设计理论与技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96~204.

推荐访问:展区 室外 第七届 博览会 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