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重视地域特色,弘扬乡村文化之我

时间:2023-06-04 09:3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乡村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乡村的历史是有脚步的,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滚滚中华历史的必然。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当拨开纷繁复杂的表象,去发现乡村文化的足迹,并循着乡村历史的足迹去把握乡村历史文化的规律,实现乡村文化的再次腾飞。

关键词: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乡村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方式的载体,也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近日重读了《人民日报》“人民观点”专栏就隆重推出的以“于传统中筑牢文化自信”为题的一系列评论文章。特别是《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用历史滋养“新的时间”》两篇文章,高屋建瓴,切中肯綮,发人深省,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深受教益,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传播者,颇有启发,倍受鼓舞。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筑牢全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就必须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从哪里来?首先是从传统中来。正如人民日报评论中指出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安身立命、发展壮大之源,亦是面向世界、走向未来之本”有鉴于此,近年来,举国上下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并取得了一定成绩。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和开展旅游事业的需要,大家都在努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恢复重建过去的历史古迹,或开发文化底蕴深厚的新景观,借以实现城市改容,进而提升城市形象。我们德州市不少地方的人文古迹得到恢复重建,如德州董子文化街的建设、平原三国文化广场、夏津会盟台的建设和庆云海岛金山寺、齐河定慧寺、德州永庆寺的复建,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的共同性格就是这一地域的灵魂体现。特别是当今,我们正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推进,使得传统的乡村文明和生活方式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保留乡村记忆,重视乡村文化对于传承文化和历史,对于教育子孙后代非常重要。我们中国是曾经一个农业大国,大小乡村遍布各个地方,乡村文化曾经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乡村文化是地域文化中不可轻视的重要一部分是整个地区或者历史的“具体而微者”,包含了这个地域城市于鄉村,历史于未来的的所有生命因子,对于研究历史、传承传统文化起到窥斑见豹、一叶知秋的作用。研究乡村文化就是走进了中国历史深处的小街小巷,他们比我们在宽阔大道上更能发现历史遗存与文化风骨,更能帮助我们找到一段真实的历史。一棵古老的柳树、一栋岁月斑驳的陈年老宅、一幅一息尚存的老照片、一个字迹模糊的老牌匾、那一个个历经风霜的老人……多少年以来,那些许多普通人眼中的寻常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正日益变得稀有和珍贵起来。这些物品、景致,其实承载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因为,每件物品都有一段历史,每个人都是一部书。在人和物背后,蕴藏的是整个乡村的文化史、文明史、发展史。有关这些人和物的记忆,有着深厚的时代烙印、文化烙印、情感烙印,几乎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一个忘记历史、失去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没有未来的民族。有鉴于此,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都在呼吁留住乡愁、保存乡村记忆。特别是近几年时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的乡村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也要看到,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由于或多或少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办法措施方面的不足,使得工作成效难免不尽如人意。我们也要看到,各地在弘扬传统文化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重保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古墓、碑刻、老宅、古树等等,以及一些较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大运河传说、百年老字号、地方戏曲,特色文艺等,而对于诸如镇史、村史、家族史,乃至那些极富地方色彩的民俗文化、乡间故事传说、民谚、童谣等的挖掘整理,重视程度不足,保护力度不够。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极富地域色彩的乡村文化,乃是多少代人的积累,一旦无人整理,就永远消失了。

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乡村记忆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乡村的历史是有脚步的,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滚滚中华历史的必然。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当拨开纷繁复杂的表象,去发现乡村历史的足迹,并循着历史的足迹去把握历史的规律、勘透历史的本质。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把握今天、预知未来!割断历史的现实容易陷入迷茫,如同航船没有了罗盘。譬如我们曾经让学生讲解自己村庄的历史和风俗,发现一些学生即使来自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县市,但他们对于自己家乡的风俗历史也是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我们去一些颇有历史渊源的村庄考察,村民根本不了解自己的村史,连一些名人之后都不知道自己的家族之事了。德州学院季桂起教授曾经这样说“地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创新的结果。没有历史积淀,一个地区的文化就不会有厚度、有深度;而没有创新,这个文化就不会有活力、有生机。研究地域文化的意义主要有两个:“古为今用”和“推陈出新”。我们的目标是在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的结合点上,创造体现德州人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的地域新文化。”这也是对乡村文化的比较全面的诠释。

我们始终坚信决定一个民族走向的,归根结底是它的文化。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五千年,自有其存在的理由,自有其他民族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乡村文化作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在恢弘的历史潮流中,它不应被历史遗忘,中国乡村文化不应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被人为的剔除,它是中国古老文明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理应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记忆封存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力里。基于此,对中国乡村文化的研究,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既重视资源发掘,也重视学术研究。通过深入发掘,了解各个乡村曾经有过的丰富内容;通过学术研究,认识各个乡村文化的特点、规律及其精华所在,使它们更好地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二是既重视发掘、研究,也重视实际应用。通过发掘、研究、疏理乡村文化的内涵,明确可继承的遗产与需弘扬的传统,过滤已为历史所淘汰的糟粕;通过实际应用,使历史文化遗产发挥当代作用,造福人们的现实生活,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为当代文化的创新性建设提供资源。

我们始终坚信:中国乡村文化不仅有着光辉灿烂的过去,更会迎来繁华似锦的未来!

作者简介

付金平(1972-),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硕士学历,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作者单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访问:乡愁 地域 乡村 重视 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