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叙事,拼凑的伦理

时间:2023-06-03 18:2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兄弟》在现实悲剧与幽默之间产生了裂痕。如果将视野集中在李光头家庭内部,悲剧占据了主线,而所谓的喜剧和幽默情节却是李光头生硬地牵扯出来的。在兄弟分道扬镳之后,他们之间两条线索的情节推进都出现了巨大的裂痕。这双重关系直到其中一方的死亡才达到最终的理解和转换。正是这没有血缘关系的、偶然结合的、带有复仇因子的新家庭才存在这样复杂的伦理关系。能够缝合悲剧与幽默线索的兄弟伦理本身也是脆弱而分裂的,这是一个无奈的反讽。

关键词:情节 伦理 分裂

在《兄弟》里,现实的悲剧与幽默出现了裂痕。幽默逃逸出了“恰如其分”的范围。先不提幽默是否上升到“闹剧”的程度,幽默与历史、人物关系之间是否存在过于夸张和简单化的问题。就从承载了悲剧与幽默的主体入手:如果将家庭分成两种伦理力量——以李光头为代表的离心力与其余三人代表的向心力量。如果将视野集中在家庭向心力量内部,悲剧占据了主线,而所谓的喜剧和幽默情节的产生却是李光头生硬地牵扯出来的。喜剧与宋凡平、李兰无关,他们短暂的幸福与浪漫被更为深重的悲剧所掩盖。老实木讷的宋钢也少有惊人之举。李光头的偷窥、福利厂、求婚、与刘镇民众合伙做生意、处美人大赛……这样,文章就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来自家庭的向心力,这股力量维持了家庭的和睦、团结和生存。但历史没有放过这个平凡的家庭,文革的残酷演绎出当时最为常见的家破人亡。余华将他的残酷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宋凡平的慷慨情死和李兰的撒手归西,使这条线索泪痕点点、血迹斑斑。另一条线索是让这个家庭趋于离散的力量。李光头一句无意的话将继父宋凡平推向绝路,因为林红与宋钢断绝兄弟之情。之后是他抢占历史先机、钻商业空子的生存史和发家史,这条线索离奇、夸张、荒诞,让人称奇,也让人喷饭。这分裂的两条线索用各自的逻辑共同走向肉体的和精神的毁灭。它们常常互不相干,但在许多时候却互相伤害。推动这两条线索前进的是过于机械的历史能量:文革与改革开放,两种历史,两种人生。

兄弟之间并非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余华倾注了力量与激情让兄弟二人产生冲突,进行较量,虽然宋钢的戏份相对较少,但毕竟是主角。力图缝合这两条线索裂痕的是宋钢与李光头兄弟之间的伦理关系与感情关系,这也是这部小说的要害之处。如果余华能够在动荡的历史之中敲打出二者之间复杂的关系、丰富的情感,将兄弟之间的悲剧推向更宽广层面,引发更深邃思考的话,《兄弟》引发的置疑也许就不会这么多。家庭的悲剧与李光头的喜剧之间难得的两次碰撞来自于兄弟两人共同竞争刘镇的大美人林红。在“异性”面前,兄弟俩失去了“人性”。第一次,李光头以偷窥为前科,以小孩报信为前锋,以福利厂集体求爱为中锋,以宋钢的通风报信为后卫,攻势咄咄逼人,其间笑料不断。可是最后进球修成正果的却是宋钢,喜剧变成了悲剧——李光头做了结扎手术宣布从爱情的舞台退场。认真观察一下,这个三角恋爱并没有比时下的肥皂剧高明多少——煎熬、误会、情死不成、意外结合……然而余华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的语言以及追求过程的时代性和喜剧色彩。陈思和认为,李光头的结扎富有象征意味——爱情时期的终结与性放荡时期的开始。没有了生殖能力,却保留了性功能。①这个分析是到位的,至少写到这里,余华的核心叙述虽然没有给人惊喜,但也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在一些细节方面(比如结扎)还有相当高明的伏笔。

兄弟两人从此分道扬镳,叙述的两条线索开始清晰。原本荣辱与共的好兄弟在接下来的历史进程中命运却有了天壤之别。从李光头发家开始,情节逐步失控,李光头结扎之后的发家史、放荡史和宋钢下岗后的一系列情节都出现了硬伤。两条线索演进过程中,构成叙述真正关节点的核心功能出现了巨大的伤痕。正如南帆所言,李光头在刘县以一人之力,将垃圾堆在县政府大门口好几年,所有官员都对他无能为力,李光头在满足了自己的报复之心后,又神速地将其移开了。这个幽默出格了,这种违反常识的情节却在小说中占据了核心的位值。宋钢这边,“有可能追随那个名叫周游的骗子离开刘镇,至于隆胸、迟迟无法返家以及最终的卧轨自杀无不疑窦丛生。人们赔了一把眼泪之后定神想一想,这种生离死别背后没有多少生活的必然。”②情节的因果链条不再环环相扣,从这两段开始脱落。加之许多叙述语言脱离了历史语境,余华的“失真”有些过了。

如果说兄弟二人各自的两条线索都出现了裂痕的话,那么两条线索交合之处是不是就叙述得浑然一体了呢?显然叙述的力量已经无法实现这种统合,靠兄弟之间的伦理关系来缝合两条线索之间的裂痕也没有了可能。

解决兄弟之间冲突的润滑剂只有回忆——童年的回忆。更重要的是李兰临死前对宋钢的托付:“宋钢,李光头是你弟弟,你要一辈子照顾他……”③这句话几乎是一个魔咒,宋钢的牺牲、退让都是因为这句话在脑间徘徊、作怪,也是宋钢抛弃李光头后良心受到谴责的缘由。这导致了兄弟之间感情投入的不平衡。宋钢曾经为了成全李光头甘愿上吊自杀,在李光头说出“兄弟也一样宰了”的狠话之前,兄弟情分高于性的成分,伦理战胜了欲望。李光头对宋钢的付出却没有这么多,一块拾到的破手表,发迹之后的十万块钱,一个投入生命,一个给予物质。我们看到的是兄弟之间的伦理情谊在欲望面前的渐行渐远,最后欲望击败了伦理,李光头与林红的乱伦关系使得兄弟之情在绝望中彻底破裂,这也预示着宋钢末日的来临。

这段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之间的伦理不是与生俱来天经地义的,是人为“拼凑”和强加的。这种先天不足的兄弟关系完全建立在想象之上,建立在童年有限的交往和李兰临死前对宋钢的托付上。李光头对宋凡平、宋钢在潜意识上从来没有过真正的认同,不但没有认同,还不断地下意识地复仇:把宋凡平推入绝境的正是李光头转述他关于“地主”大逆不道的解释。宋凡平死后,宋钢接替了他父亲的角色,最终也被李光头的乱伦行为推向绝路。李光头可能还没意识到直到宋钢死后才真正地激活了他的兄弟之情。余华在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上也有他独到的艺术构思:李光头一直都在抵触这种想象、虚拟的兄弟感情,直到最后才追悔、赎罪。宋钢却当真了。最终宋钢的自杀也源于他深爱了却背叛他的兄弟和女人。如果他不把李光头看作是兄弟,乱伦的罪恶也就无从谈起。虚拟的兄弟感情内部既隐藏着复仇的种子,也有至死不渝的坚贞。一个以假为假,一个以假为真。宋钢的死抵消了一切复仇的因素,让李光头顿悟了他们之间的兄弟之情,但为时已晚。兄弟的伦理之情在欲望面前溃败、崩塌之后有死亡,也有新生。当这段由记忆和童年经验勉强拼凑的伦理关系面临欲望考验时,显现出对立的双重关系——复仇与团结。宋钢与李光头似乎承担着两代人的恩怨——赎罪与复仇。这种双重关系直到其中一方的死亡才达到最终的理解和转换。这正是没有血缘关系、偶然结合、带有复仇因子的家庭才存在的复杂的伦理关系。这样,在兄弟为争夺林红反目之后,两条线索的情节在各自推进的过程中,都出现了用幽默无法解释的情节的唐突和失真。能够缝合悲剧与幽默线索的兄弟伦理本身也是脆弱而分裂的,这是一个无奈的反讽。

注释:

①陈思和.我对《兄弟》的解读[J].文艺争鸣,2007,(2).

②南 帆.夸张的效果[N].文艺报,2006.

③余 华.兄弟[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251.

(蔡福军,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推荐访问:拼凑 叙事 伦理 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