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3-06-02 11:2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职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应以培养适应不同职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教学体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可以从企业聘请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职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加强校企联合,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业管理;教学改革

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仅有三十年的历史。但是近几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物业管理企业数量剧增,目前全国物业管理企业约有六万家,从业人员几百万人。虽然从业人数众多,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学历普遍较低,专业不对口,难以满足现代物业管理发展的需求,行业亟须专业人才。

一、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与物业管理行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在进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应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不断更新专业建设方案,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可以缩短理论课时和应用性不强的课程的学时,同时增加实践学时和实践环节,通过开展专项实训、专业见习、职业顶岗实践等活动,为物业管理行业培养高层次实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物业管理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合理设置课程及实践环节,培养既具有一定管理知识和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所以,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现代物业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具有创新精神、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在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时要以应用为主旨,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在教学中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行传统的“2.5+0.5”的教学模式转变为“1.5+0.5+0.5+0.5”的教学模式,即三个学期在校学习、半年校外职业顶岗实践、半年回校学习、半年毕业实习的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实际岗位上锻炼专业技能,实现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在校课程为中心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转变。

2.根据行业发展,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为保证课程的生命力,课程设置应该与时俱进。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服务范围呈现多元化趨势,除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还涉及写字楼、商场等商业物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端物业管理人员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因此,我们可以相应开设针对商业物业、别墅、高档公寓等高端物业的课程。物业管理专业人员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不仅是保安、保洁、维修维护、绿化等方面的管理,还可以是房地产、物业的经营以及综合服务。高职院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根据社会和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相关课程,以适应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3.注重教学计划实践环节的设置。物业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对业主居住的房屋、配套设施设备及其相关场地进行管理、服务,并为业主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物业管理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所以,在人才培养中,教师必须注重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在每学期利用固定的时间进行非专业和专业的技能训练。非专业训练通过推广计算机应用、普通话、礼仪、应用文写作等内容,训练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训练主要用于规范和指导各项专业的技能。职业技能训练内容要结合每学期物业管理专业课程制订,结合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接触的工作项目和工作环节,使技能训练标准规范化,训练场所、实训设备规范化,技能训练过程规范化。

三、加强校企联合,与企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

1.从物业服务企业聘请优秀的专业人才担任校外兼职教师。高职院校可以聘请物业服务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等专业人员作为校外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的专业改革工作和实践课程教学活动,或聘请行业专家来校为学生传授经验知识。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管理岗位上的高级人才,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示范教学等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职业顶岗实践。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应注重技能培养,强调学以致用。但由于物业专业建设时间短、资金不足等原因,目前各高职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缺乏实训场所和设施,难以满足技能教学的需要。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签订实训基地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校企合作。校外实习企业的优势在于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地向企业寻求合作,而是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

推荐访问:探析 教学改革 物业管理 高职院校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