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农村学校语文教学路在何方?

时间:2023-05-31 16:00:1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改的先进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这给处于僵局中的农村学校教育带来了转机。然而在这场教改的洪流中,很多学生在众多先进方法的指引下被搞得晕头转向、一脸茫然,原因是什么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我们很多老师外出学习先进经验是肤浅的、盲从的,是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的,有人反而因此丢掉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老师的盲从必将导致学生的忙乱、迷糊。身为苏北农村学校的一线语文教师,笔者探访了本县多所农村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在此就我县农村语文教学中口语教学、阅读教学、课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谈几点拙见。

一、口语表达训练不到位及解决措施

通过学习一些名校名师的先进教学方法,我深深感到他们的学生语文基本功非常扎实,口语表达明白畅晓。而我们的学生语文基本技能比较差,课堂上的口语交际训练是大多数农村学生的难题,复述故事时往往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讲得很好,或记忆力好,能背诵个大概,而大多学生则语无伦次。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孩子表达锻炼较少,羞于开口。而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教学中如果不切实际地一味按照名校名师的先进教学方法去教学,结果只能是徒劳无获。针对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训练难的现状,笔者认为可尝试以下几点措施:

1.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在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我们每每见到,在私下玩耍时,成绩最落后的学生也能流利地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归功于特定的情境加上放松的身心。因此,笔者认为在特定的情境里营造宽松的氛围才能让学生真正表达出自己的主张、思想;而离开了特定的环境或是离开了宽松的氛围,学生往往难以恰当组织语言。学生有了对口语表达的感性认识和积累,又具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之后,下面一步应该是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从理论迈向实践了。为了让人人都参与,我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制造出如下机会:

(1)新学期伊始,我要求刚入班的学生来一个“一分钟自我介绍”,班里出现了诸如“我来自原二(5)班,姓×名×,但是我的理想与做伟大的政治家相差的距离有十万八千里,现在我只想与大家在这个集体里共同努力,争取考取理想的学校”;“我不高,但我决心考出高水平的成绩,请大家相信我××一次”;“我相貌平平,但我很善良,请大家接纳我”等妙趣横生、满含深情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新生与新生间的心理距离,大家互相留下难忘的印象。

(2)语文课结束时,要求同学们注意老师的总结性发言,然后加以复述。这样不但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每节语文课前搞一个“三分钟讲演,一句话点评”的活动。如有一次以“成熟的标志是什么”为题的演讲,有的同学一针见血地指出成熟的标志是有理智,特别是初中阶段,不应当谈恋爱,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有的学生胸有成竹地说成熟的标志是遇事有主见;有的很有感情地说是能给予爱;还有的充满哲理地说是能从别人的角度看待自我;更有人郑重其事地说是善于否定自我……演讲时同学们慷慨陈词,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听得大家心服口服。

(4)半学期就举行一次班委改选,每次改选举行一次班干部竞职演说。这一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蓬蓬勃勃。有的同学在竞职演说中这么说:“虽然‘十个班长八个呼’,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可是小小的我还是有一个小小的愿望:當一回班长,过把瘾就下也值得。”有的同学说:“要做我就要做得最好,请大家相信我。”诸如此类有声有色的语言还有很多,就不再一一列举。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的口语表达水平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5)结合“五一”“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搞几次大的演讲比赛,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才可以让学生逐步做到把语文学习融入生活,学生才会逐步在生活中学好语文,用好语文,这也就是教改要达到的效果。

2.了解相关知识,聆听背诵名家名篇,初步形成语感

因为我们的学生长期处在“应试”的指挥棒下,对口语交际往往知之甚少,要想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先让他们了解一些有关口语交际的知识。口语交际包括聆听和说话两部分。聆听主要指学生在听完整段、整篇说话后,能准确地分析与判断。说话可分为普通会话、日常交谈、辩论、演讲等形式,聆听和说话很多时候是同时进行、相互感染的。口语表达常常通过言语的表音外壳,用语调、语气、语势、语速、重音、停顿,以及拟声、叠音、儿化等多种口语修辞手段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无论是日常交谈、辩论、演讲,口语表达都应该做到发音准确、语速适当,所用语音、语气恰到好处。了解相关知识以后,第一步就是聆听和背诵一些名家的演讲名篇,如林肯的《满怀信心,迎接未来》、丘吉尔的《在美国度圣诞节的即兴演讲》等,聆听以后,要求学生归纳出这些演讲的主要意思,说出短时间内记住的名言,记住多少说多少,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背诵。背诵的目的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体会演讲语言的特色,初步形成口语语感。因为演讲语言有别于其他语言,它是经过加工了的文学化的口头语言,具有生动新鲜、内蕴丰富、逻辑严密,说之上口、听之入耳、形之于声、会之于意等特点。

当然以上几种方法并不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它们常常是交错进行、综合使用的。为了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重视并更好地进行口语教学,我们热切地期盼高考、中考语文试题也能像英语考试那样增加听力和口语测试,用这种无形的指挥棒去指挥口语教学,我相信到那时,无论是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会重视起口语教学来。

二、阅读课“教”得太多、阅读积累形式游离及解决措施

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是实现阅读生成的必经途径。在学习名校名师的示范课后,我深深感到他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探究,他们的课上得很“轻松”,而我们生怕学生不知道,抱着书“满堂灌”,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这使我们的教学又走入误区。因此我建议:

1.摒弃“满堂灌”,把阅读时间还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群体或个体完成阅读任务

目前国家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学校不得利用节假日补课,语文课每周只有五节(其中两节是作文课),剩下三节课,如果每篇课文都利用课堂教学来完成,肯定是无法实现的;即使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无法深入领会。因此真正做到大胆取舍至关重要。我建议每个单元只选一篇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围绕这一课充分展开,由文本走向生活,再从生活回到文本。课堂教学还必须与习题训练相结合,让学生提高解题的能力。其余几篇则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群体或个体完成,自学内容由老师精心制定,还可借助多媒体对几篇文章的自学方法与思路做一交流。另外要注意,对于布置的自学作业要做到适时、细致地检查,抽样点评,坦诚交流,要尽可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

2.摒弃形式上的课外阅读,把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真正实现课外阅读的目的,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形式上的阅读只能是浮光掠影,学生得不到阅读的真谛,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我推进学生阅读的具体做法是:

(1)制作课外自主阅读卡,按所选书籍的章节组织阅读。阅读卡内容包括好词好句、精彩片段、阅读心得等栏目。

(2)不定期地组织阅读情景剧演出。如读《西游记》时节选“三打白骨精”一段,让学生进行情景再现表演,检查学生对课外文本的理解程度,以此促进学生阅读,加强阅读的深度。

(3)采用阅读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每月进行一次阅读能力竞赛,以此拉动整体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讀氛围。

三、课堂评价语较多及解决措施

在外出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有些老师看到名师对学生大力赞赏,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因此得到充分的调动,于是就把这作为课堂上的法宝,滥用评价语。评价学生的优点、长处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不分重点、不分好坏一味表扬,结果只会对学生产生坏的影响。

那么,如何正确评价呢?

1.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进行适时、适中的评价。如学生回答问题非常准确、精炼,可以说:“你的回答太棒了!”若学生回答问题有所偏颇,可以让其他学生帮助纠正,教师可以不做评判。

2.通过考试、作业等情况,进行分类表扬,以节省时间,同时又能使学生有成就感。

当然,评价方法还有很多种,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因校灵活使用。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计较一时的分数高低,从语文教学的传统形式中走出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农村教育改革的最好出路。正如温家宝同志在北京三十五中听课后的讲话所指出的:“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

推荐访问:语文教学 路在何方 新课程改革 农村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