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需要社会合力

时间:2023-05-31 12:42: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早在1955年7月,教育部就出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减负的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之后,几乎每隔几年,相关部门就会根据新形势出台相应的减负政策。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减负”作为教改的重要内容。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减负”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显然,行政力量干预已经达到峰值。

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依然没有减轻。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研究”显示,“00后”在校时间和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均超过“90后”,学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重,睡眠不足现象也更严重。

由此看来,减负仅仅有政策是不够的,还需要各级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家长乃至社会的通力合作,切实将“减负”措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一,杜绝高考、中考的成绩炒作。尽管各地教育部门已明确指出:有关单位和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炒作所谓的“高考状元”“中考尖子”。但是,每年的高考、中考成绩一经发布,同一市、县内相同类别的学校的高考、中考成绩排名也就成了人所共知的秘密。而社会大众也会以高考、中考成绩作为衡量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这就在无形中加大了学校的升学压力,涿鹿教育局局长因教改辞职便是例证之一。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过好“减负”第一关,坚决杜绝高考、中考中的炒作行为。

第二,规范高考、中考的加分项目。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长对孩子的额外“加餐”,要求孩子参加多个兴趣班,其主要目的(甚至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孩子在高考、中考中得到加分。好在《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出台,教育部已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对本地区中考、高考中的加分项目进行规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对于国家规定的和地方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必将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也有助于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三,优化学校教师实绩考核。虽然各地教育部门都有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学校都不得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对学校、教师进行排名,不得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奖惩教研人员、校长、教师。但是,现实状况却是考试成绩依然是相关单位考核学校、学校考核教师乃至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这也是各校补课、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相关部门和学校应该优化学校的教师教学实绩考核方案,合理考查、使用学业成绩,避免出现唯分数、唯升学率论英雄的现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四,转变家庭社会成才观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是,当下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普遍过高,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棒、能力强、兴趣广,最终能考上名牌大学,成为孩子圈里的佼佼者。而这种过高的期望与美好的想象所引发的行动就是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这也是导致孩子学业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但没有考上好的大学,只要努力,同样能成就一番事业。有这样一则故事:杜鲁门新当选美国总统,记者采访其母亲:“你有这样的儿子,你一定很自豪。”杜鲁门的母亲回答:“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当家长、社会都能有这样的人才观时,我们也就不会再过分地看重考试成绩,学生的学业负担自然就会越来越轻。

第五,切实提升教师的职业良知。一名有职业良知的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世界眼光的合格公民,而不是为了学科教学实绩,靠题海战术,甚至发动学生父母给孩子加压,一门心思地培养“考试机器”。诚然,教师、学生、家长应该追求一流的教学质量,但那是建立在一流的课堂教学水平基础上的。

总之,唯有各级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家长乃至社会通力合作,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负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

推荐访问:减负 合力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