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就业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时间:2023-05-31 11:3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结合,是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媒介,与大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联系紧密。依托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克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问题,建设就业指导课“课程思政”,建立就业指导“三全育人”体系,改革教育方式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特殊且重要的一个群体。大学生的年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决定了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不够成熟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培养德才兼备、可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于信息化时代,受网络自媒体等的影响较大,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许多障碍和隐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涉及范围广、内容全面,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同大学生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是学生获取就业资讯和就业政策的重要来源,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综上所述,依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可操作性,可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

1 就业指导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切入点

1.1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结合

一直以来,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阵地”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等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2019年3月18日,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挖掘其他课程中和教学方式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依托各门课程建設“课程思政”。目前各高校均开设有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同时在高校“第二课堂”、日常学生工作中也贯穿就业创业等内容。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兼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高校应充分发掘其课程思政资源,并积极将其与其他学科以及学生工作相结合,共同助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2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媒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在高校“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就业指导需要来自教师的指导,来自家长的支持、优秀校友的鼓励示范,来自朋辈的互相学习,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需要各个方面全员参与;就业指导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从大一大二的专业引领、职业心理、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到大三大四的笔试面试技巧、就业程序指导,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就业指导需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打好基础,需要借助“第二课堂”予以深化,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同时也需要高校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并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方式。综上所述,就业指导的要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高度契合,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

1.3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大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联系紧密

思想政治教育若要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注重实践导向,注重对教育对象的感染和教育对象的体验。只有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依靠实践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大学生就业指导包括传统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求职等环节,同时又与专业课、基本技能与常识、心理健康等内容密切相关,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以上各个方面的内容,从中选择适当的内容为切入点,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实现独立,融入社会,因此高校要及时宣讲形式与政策,注重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综上所述,依托就业指导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由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决定的,也是大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史的必然诉求。

2 依托就业指导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标新立异又渴望得到认同,他们成长于信息时代,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习惯了即时资讯,不喜欢被约束,这些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新挑战。当下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缺乏实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教育目标空泛,“不接地气”,缺乏针对不同个体的个性化教学目标,很多大学生觉得共产主义理想等概念过于遥远模糊,理想信念不坚定;其次,教育内容陈旧,缺乏整合性和系统性,往往是“跟着热点走”,学生的理论认识分散零碎,不成系统,无法真正“入脑入心”;最后,教育方式落后,以说教式的理论宣讲为主,无法贴合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热情,学习热情不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下,如果只是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进行简单宣讲,理论与实践、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两张皮”,势必不能达到相应的教育效果。

2.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开展就业指导的主要途径,当前高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课程的实际效果。首先,课程内容缺乏实效性。课程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大部分内容较为陈旧,不能及时更新,缺乏时效性。其次,理论与实践脱节。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大学生普遍对这门课程热情度不高。第三,课程开设不科学。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开设在大三或大四,注重培养高年级求职技巧,轻视低年级的职业规划。最后,课程师资力量较弱。就业指导课教师多由二级学院的辅导员担任,且实践指导经验不足,专业师资队伍薄弱。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都存在重说理、轻实践,教育方法不灵活,教育目标不具体,教育内容不系统,对学生吸引力不够等问题,这给依托就业指导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

3 依托就业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3.1 建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

(1)创建思政资源数据库。就业指导课党的课程中包含着各种思政元素,对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要更加注重职业观的教育,注重在日常就业指导课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分专题分领域,利用一切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在不同的知识要点中发掘出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学资源和素材的要点,将思政教学目标与专业教学目标结合,整理出有系统、有针对性,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就业指导课课程思政资源库。

(2)培养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在新时代,高校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教师,不仅要对与就业有关的理论知识有较好的把握,更需要主动承担起育人的职责。一方面就业指导课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另一方面高校也应该成立专业工作室,为教师们提供研讨、交流的机会。

(3)改革就业指导课考核方式。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就业指导课的考核方式加以改革,更加侧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如在平时成绩中增加思想政治考核项,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或职场模拟,考察学生的团队精神、对职业道德的了解程度和内化水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以及职业观是否积极向上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价值引领和思想教育。

3.2 建立就业指导“三全育人”体系

(1)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生态系统,实现“全员育人”。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个人、教师、家庭、院系、学校、社会就是不同层面的微系统,像一个个同心圆,构成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生态系统,任何一个微系统都是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素,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情感鼓励、知识储备、政策支持等,并在此过程激励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对其的价值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

(2)合理设置就业指导课,实现“全过程育人”。就业指导课应合理设置,贯穿大学生活始终的一门课程。大一应着重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特点、树立积极健康的职业观,并合理进行大学四年的职业规划;大二应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专业课和掌握外语、计算机等基本技能,同时继续了解目标职业相关信息;大三大四应在之前的基础上,着重对学生进行就业实践指导。在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就业指导过程中,可以持续不断进行阶段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3)将就业指导与其他课程和学生工作相结合,实现“全方位育人”。将就业指导工作与专业课的学习结合其阿里,发挥两者的互补作用,使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体系融会贯通,全面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将其与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社团活动、党团活动、资助工作、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在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和引领。

3.3 改革教育方式引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1)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大数据技术,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和思想困惑,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和指导;注重挖掘各种资源,将学校、企业、社会、校友纳入到就业工作系统中,并通过网络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突破传统课堂和传统媒体的局限,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宣传就业成功案例和全国各行各业的优秀从业者,通过全方位“浸润式”的宣传教育,引领大学生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

(2)采用体验式教育。体验式教学即以体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体验式教育以志愿活动、参观红色革命、参演红色情景剧等多种方式得以实现,在就业指导中,体验式教育以模拟面试、参观企业、专题调研、团队合作等方式得以实现。依托就业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讨论红色资源开发、在模拟面试中考验学生价值取向和职业道德、在合作项目中体验团结协作精神等多种方式。

(3)建立榜样示范机制。榜样的激励作用能够触动学生,激励学生,优秀的校友、学长、前辈的经历对大学生有深刻的影响。优秀的就业榜样一定是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不仅能借鉴和参考就业榜样的求职和奋斗经验,同时也能通过生动鲜活的例子得到思想认识的进步,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大学生还可以通过采访、调研等方式,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和红色产业,助力地区的经济发展。

4 结语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以及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不断提高标准,从各个层面持续对依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真正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3-19.

[2]罗来松,王丽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0):121-125.

[3]杨莉,陆勇敏.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思考[J].智库时代,2019,(41):191-192.

[4]尹兆华.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传媒,2019,(08):82-85.

推荐访问:就业指导 依托 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