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建设在山东省城乡小文化广场中的作用

时间:2023-05-30 15:1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论证分析山东省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表现形式;探讨面向大众、准确定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整合资源、与时俱进,横向发展、纵向协作,兼顾重点、便民惠民的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文化发展原则;提出强化政府职能、利用广场优势、融合文化资源的发展策略,为进一步推动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文化发展和繁荣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持。

关键词:体育文化;城乡小文化广场;作用;发展策略;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G8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4)03-0016-05

Effect of sport cultural construction on urban and rural small cultural squares in Shandong province

PING Yong-zho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 261053,Shandong,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micro cultural squares in Shandong province, sport culture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essential and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pattern of manifestation were analyzed. Some principles were discussed, such as public orientation, accurate pinpoint,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prominent feature, resource integration, advance with the times, horizontal development, lengthways cooperation, emphasis consideration, benefit or convenient to people.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such as intensifying function of government, using square advantage and fusing cultural resource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practice support were offere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sport culture in urban and rural micro culture squares.

Key words:urban and rural micro culture square;sport culture;effect;development strategy;Shandong province

收稿日期:2014-04-26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山东省街镇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编号:13CTYJ10)。

作者简介:平永忠(1962-),男,山东潍坊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社会学研究。城乡小文化广场作为文化书屋、文化大院等公共服务场所的升级版,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居民的娱乐、休闲、健身环境,丰富了乡村文化内涵,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公共文化福利。目前,空前活跃的城乡小文化广场所形成的广场文化,成了贴近时代、贴近老百姓的大文化,小广场也成了乡村文化发展的大舞台。城乡小文化广场作为新兴的农村文化场所,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健身、休闲、娱乐的公共平台,也为公益性体育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由于山东省城乡小文化广场的建设尚处在加速发展阶段,在建设的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对体育文化促进城乡小文化广场文化发展的作用认识不够,发展策略的研究有待深化。因此,体育文化能否与城乡小文化广场的公共文化建设相协调,真正把城乡小文化广场建设成为“利民、便民、惠民”的体育文化场所,已成为当前城乡小文化广场建设与发展的热点和重点问题。

1山东省城乡小文化广场建设现状

山东省现有县级单位140个,街道460个,乡277个,镇1194个,76000多个行政村,9500万人口。自2013年开始建设城乡小文化广场以来,已建成1.9万余个,基本完成了30%的建设目标;2014年计划完成60%的建设任务,目前正在建设和筹建的有5.3万多个,为2015年实现全省乡村的基本覆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加快城乡小文化广场建设的同时,山东省制定和细化了城乡小文化广场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其主要内容为:行政村建设一个小型文化广场,为每个行政村培养一支文化活动队伍,为每个行政村配备安装一组文化器材,为每个行政村培育一个当地的文化品牌项目,建立一套文化运行机制的“五个一”的建设工作任务[1]。由于山东省对城乡小文化广场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大大加快了城乡小文化广场建设速度。目前,以泰安市城乡小文化广场为代表的广场建设,已形成由点到面、连线成片的整体推进格局。山东省城乡小文化广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山东体育科技第36卷总第150期2014年第3期平永忠体育文化建设在山东省城乡小文化广场中的作用No.3 20141.1政府高度重视城乡文化建设

山东省地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公共文化发展的政策,把城乡小文化广场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去抓。2013年山东省将“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作为城乡文化建设重点,制定了相关政策、落实了资金,扎实地推进这项文化惠民工程进行。在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的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考核指标,极大地激发了各地建设的积极性。

1.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2013年山东省投入21.8亿元用于文化惠民实事建设,其中省财政3.2亿元,各级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18.6亿元[2]。2014年山东省将农村文化小广场覆盖列为重点工程,计划每年财政投入1500万元,在全省扶持命名300个全省优秀农村文化小广场,扶持贫困地区建设200个农村文化小广场,对500个小广场每个给予3万元资金扶持[1]。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拓宽建设资金渠道,采取地方资金配套、企业赞助、个人捐赠、乡村自筹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确保了城乡小文化广场的建设进度。

1.3创新广场文化建设机制

目前,山东省在加快小广场覆盖率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建设与服务均衡发展工程,做到公共文化服务逐步提升,机制保障逐步完善。一是健全了建设工程有领导分管+配备专门组织机构+具体的实施方案的组织领导和研究决策机制;二是完善县市扶持+乡镇自筹+社会捐助+整合资源+对外对上争取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三是构建政府、乡镇、文化、体育、群众团体齐抓共管的部门分工协调机制;四是建立了政府投资+村民集资+富裕户捐赠+群众投劳的建设机制;五是构建了城乡小文化广场管理使用、文化计划、活动开展、维护保养、文化准入的广场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六是构建了面向基层公共文化人才培养、培训、发展民间组织、文化扶持的文化发展机制;七是构建了城市广场文化+社区广场文化+城乡小广场文化的交叉发展的联动机制;八是建立了小广场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的考核评价机制和督导机制;九是强化了文化资源共享、城乡、村村文化交流的文化引导机制;十是健全了以 “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覆盖率为重要考核内容的评优、评先的鼓励机制。

2山东省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2.1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地域性城乡体育文化

山东省的历史文化、大众文化、区域文化都具有多元性,使不同地区的城乡存在着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的差异,小广场体育文化也表现出不同的地理、人文、风俗、民间、民族文化特色。如潍坊市昌乐县是山东省西瓜的主产地,当地群众把西瓜文化同体育娱乐联系起来,创编西瓜舞,并组织附近村庄广场西瓜舞比赛;青州市弥河镇的云河回族村,民族传统项目的花式毽球、摔跤、武术是广场开展的主要项目,都体现出地方独有的体育文化特色。地域性体育文化也成为当地城乡小文化广场的龙头文化。

2.2乡村与城市融合的休闲体育文化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加快,都市文化也影响着乡村生活的变化。特别是年轻人外出打工和文化传播渠道的便捷化,乡村文化已逐步向城市文化靠拢,城市的休闲理念也影响着乡村群众生活观念的转变。因此,人们在繁忙的劳作之余,把休闲、娱乐、健身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从体育活动内容看,多数城乡小文化广场综合了乡村和城市大众性的体育活动项目,乡村腰鼓、扭秧歌,城市现代舞、广场舞、街舞、轮滑、太极拳、太极剑等等,兼顾到了各个层次群众文化基础,兼顾到了群众文化可接受性的需求。

2.3政府组织与部门推广型的小广场体育文化

小广场作为政府、文化、体育部门以及乡、村组织各种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当地政府开展各种培训、推广文化和体育项目系列活动的中心。如今,体育知识讲座、文体表演、体育竞赛、体育技能培训等都在不同的时期没有不同的主题,满足着不同人群的需要。

2.4商业推广型的小广场体育文化

城乡小文化广场的商用价值也为众多企业带来了商机,他们利用小广场地缘优势进行产品宣传、展示和促销活动,运用组织、赞助、冠名等文体活动来树立企业形象。虽然广场的文化活动掺杂了许多商业色彩,但也应该看到,企业产品的宣传、促销活动,也给广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必要的物质、资金和先进文化支持,达到了双赢效果。

2.5节庆性体育小广场文化

许多乡村依托广场的资源条件,在传统节日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将节庆性活动用文化、体育的形式表现出来,诸如春节、元宵节等节日组织的联欢、文艺演出、文体活动、各类民俗的庆典活动;有关部门举行的主题性社会活动日,如艺术节、音乐节、舞蹈节、“全民健身日”等活动,都在小广场上举行,充分体现了小广场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使得节庆性体育文化有了更大发展空间。

3城乡小文化广场在城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城乡小文化广场的建设不仅是为城乡居民搭建的“草根小场院”,更是为城乡居民提供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大舞台。广场的中心性、便捷性为城乡文化传承、发展以及现代文化的传播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1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议题。城乡小文化广场既是乡村文化建设的“窗口”、“标签”,也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必要条件。小广场作为乡村的公共空间,所打造出的自然环境文化、家居绿色文化、生活环境安康文化都会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和温馨家园的建设。如潍坊市昌乐乔官镇下庄综合文化广场,现有休闲健身区、健身路径、门球场、棋牌桌椅、篮球场等体育场地和设施,并为老年人设置了专用会场,在加大广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广场周围栽植苗木400多株,设置了休闲区和休息区,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广场环境。

3.2完善居民生活方式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乡下人”的生活方式也有了根本上的转变。城乡小文化广场所开展文体活动不仅起到了焕发村民的精神,还起到了提高文化修养、不断完善个人的生活方式的作用。广场的人群聚集效应,显现出文化传播不可替代的特有功能。广场文化的大众性、文化交流的可接受性,参与者和观赏者的一体性,都为文化的传播打下较坚实的基础。城乡文化小广场的建设也为高雅艺术和城市文化走向乡村架起了桥梁,拓宽了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相结合的通道,时尚、文明的广场文化也成为了城乡居民的重要的生活方式。

3.3丰富居民余暇生活

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城乡居民闲暇生活的重要内容,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赏。小广场的文化活动,无论是参与者和观赏者,都可以使人感到轻松愉快,缓解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压力,在积极的休闲和娱乐中得到释放,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走访得知:建有文化广场的乡村喝酒、赌博的少了,参加广场活动的人多了,串门闲聊的少了,关心国家、镇上、村里事的多了,群众自觉不自觉到广场 “求乐、求知、求技”,广场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实惠,彻底改变了过去村民的生活方式。

3.4促进居民的社会交往

城乡小文化广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得大多数人走出家门在小广场上聚集,在祥和、热闹的环境中娱乐、休闲、健身,成为群众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主要场所。兴趣、爱好把大家联系在一起,为广大人民群众增进交往、交流感情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培养了村民团结、互助、合作观念,推动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广场所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现代都市文化,极大的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彻底改变了过去乡村文化生活的匮乏局面。小广场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文化氛围,感染、吸引着众多的群众参与其中,自觉不自觉的成为广场活动中的一员,也为每一个活动参与者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现自我价值的平台[3]。

3.5提升居民文化素养

城乡小文化广场不仅是文体活动的场所,也是乡村弘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优秀传统美德“大讲堂”,引导着城乡居民建立正确的荣誉和道德观念。在参与广场文化活动中,不自觉的净化了思想,不断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城乡小文化广场作为文化传承、文化知识传播的宣传教育基地,国家政策的宣传、文化知识的普及、各类技能的传授等都会在广场活动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突显出文化广场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对提升城乡群众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文化发展对策

4.1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文化发展的原则

4.1.1面向大众,准确定位

城乡小文化广场作为老百姓自己的文化舞台,其建设要秉承惠民、便民、利民的宗旨,以当地文化、经济、民俗、民情为基点,着力打造教育性、观赏性、可接受性的群众体育文化,营造适合大众的广场体育文化氛围。首先需要明确体育文化建设思路。城乡小文化广场的体育文化建设涉及的面较广,内容较为繁杂,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广场的体育文化建设需要建立一支群众基础好,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体育文化工作队伍。广场的各项活动采取“官”管民办、民管民办的方式,将广场文化活动推向社会、走向市场,做到广场文化的“社会化、群众性、公益型”,扩大广场文化活动的社会参与层面,活跃群众文化。第二要把握好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文化发展的定位。各级政府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把文化广场建设成为传递正能量的文化磁场。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广场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处理好文化发展主题与普及的关系,把握好群众需求与供给的关系,保证文化广场活动组织有序化、安排周密化、内容健康化、形式多样化,用先进的文化占领文化广场这块阵地,优秀的文化形式占领这块舞台,坚决抵制不健康、落后的文化和封建迷信活动进入广场,确保广场文化安全。第三要准确把握好文化服务管理定位。要发挥广场文化优势,做到广场文化活动的宏观指导与规范管理同步,建立职能管理机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做到广场文化活动组织与协调、内容与形式、培训与推广的事务制度化、规范化。

4.1.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齐鲁文化是山东省特有的一种地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山东省的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山东省地域辽阔,56个民族齐全,风土人情各异,民俗体育内容也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因此,小文化广场的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地域、民族、传统、民俗等因素,挖掘地方体育文化资源,传承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推广与发展现代体育文化,实现传统与现代、地域与都市文化的有机结合。例如:威海荣成市瓦屋石村的渔家歌舞队、渔家锣鼓, 潍坊市杨家埠的风筝、荡秋千等民俗文化,都是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化,也是广场的特色文化,更是地域性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1.3整合资源,与时俱进

政府及各级部门、村委不仅是小广场的建设者、管理者,更应该是广场文化的传播者。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城乡文化建设工作,从文化下乡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都为农村的文化发展和繁荣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也不难看到“播种”式的文化下乡没能彻底改变乡村文化落后的面貌,“喂食”式的送文化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城乡文化差距依然很大。因此,要想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文化差别,就要做到 “文化下乡”常态化,“文化交流”多元化,使现代文化与乡村原生态文化始终保持较高的融合度,才能进一步使乡村文化跟上时代的脚步,与都市文化的发展相适应。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着力整合有效资源,不断丰富广场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扩大广场文化的影响力,增大文化广场的吸引力,使广场的文化活动成为文艺、电影、科技、卫生、法律、健身的重要场所。

4.1.4横向发展,纵向协作

城乡小文化广场的文化“根在群众”,“根深叶茂”才是小广场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小广场体育文化的建设首先要从当地居民的文化需要、诉求、基础和发展的支撑条件出发,整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源、传统资源、乡村资源,发挥典型小广场的样板推动和乡村文化“中心户”、“带头人” 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城乡特色、时代特色的小广场文化,实现城乡和村庄群众性体育组织、体育文化“能人”、农村体育文化形式的左右联动,促进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文化的横向发展;其次各级部门要在吸取和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好文化广场体育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努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下的体育、文化等有关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分工明确,齐抓共管,开展政府指导性文化、企业赞助文化、民俗、民间和民族文化的纵向交叉、交流,使城乡文化互动最大化,文化资源利用效能化,增大广场体育文化的广度,拓展广场体育文化的宽度,加大广场体育文化建设的力度,实现广场体育文化的上下联动,做到文化发展的优势互补。

4.1.5兼顾重点,便民惠民

广场的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文化建设的必备条件,必须把体育场地设施这个“硬件”建设好、使用好。第一要注重实效、实用。广场的体育配套设施既要做到设施项目易学易练,又要做到健身设施适合男女老少;既要有常用的健身路径、篮球场,又要有投资少,易于开展的轮滑、门球、台球的场地、设备,要充分考虑大众的需求。第二要注重广场健身区的布局和活动环境的合理分配。在充分考虑体育项目的数量、类别、开展涉及范围的大小、不同运动项目之间有无干扰、参加人数比例等因素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广场的健身区域。同时还要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按“动”、“静”项目分类,保证各项体育活动的规范化、安全化。

4.2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文化发展路径选择

4.2.1强化政府职能

乡镇政府的职能不仅是领导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且还要全面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4]。首先,作为城乡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应站在改变城乡体育落后面貌,提升我国农村整体体育文化水平的高度,按照利民的公益性、惠民的均等性的原则,构建惠及大众、利益共享、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其次,作为城乡小文化广场建设和文化发展的倡导者和实施者,必须履行好城乡文化建设和管理职能,真正把体育文化建设成为小广场的主导性文化,乡村文化发展的主题性文化。

4.2.2利用广场优势

第一,要利用好小广场建设的契机,把风格各异的地域体育文化元素都有所展现,使其成为乡村标志与名牌;第二,要利用好小广场的文化环境优势,把广场建设成为体育文化传播、健身方法技能传授、健康知识普及的“体育特色板块”;第三,要利用小广场人群聚集优势,提升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使更多的群众加入到体育锻炼中去,自觉的成为广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自觉的实现由参与者到收益者再到传播者的角色转换,把文化广场建设成为“播种文化”的广阔天地,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文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第四,要利用小广场先进文化的引导优势,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培养人们的文明行为,树立确的人生观、生活观、道德观。

4.2.3融合文化资源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文化、娱乐、健身需求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特征。小广场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鼓励各类文化设施联建共享,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大力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第二,融合城市广场、街镇广场、乡村广场的优秀文化理念,以“健身性、参与性、趣味性”的运动项目为重点,构建具有惠普性、可接受度高的特色小广场体育文化;第三,建立以城带乡、以镇带村、先进村带动相邻村的模式,常态化的开展“城市广场文化下乡”、“乡村广场文化进城”、“镇村广场文化交流”等面向老百姓的文化活动;第四,遵循“因地、因时、因人而异的原则,采取小型多样的形式,开展适合不同人群、地域、季节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第五,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的文化辐射效应,引导支持企业、社区、个体依法兴办文化、体育团体,调动农民体育协会、爱好者等基层组织的积极性,打造一支人员众多、土色土香的“草根”体育文化队伍。

5结论

城乡小文化广场的体育文化建设,要在促进城乡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好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平台,着力构建好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服务体系,满足群众体育文化交流、文化提升的需求。城乡小文化广场的体育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民俗、民风融合到整个文化体系的建设布局中,加大资金投入总量和体育文化政策、制度的执行力度的同时,加大城乡体育文化资源挖掘与开发,营造面向大众的体育文化氛围,使城乡小文化广场的体育文化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个性品牌,实现“小广场—大舞台”模式的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高德文.找准群众最需要的给群众最想要—山东实施“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N].中国文化报, 2013-09-25(7).

[2]把文化惠民落在实处——2014年山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解读 [EB/OL] http://.2014-03-21.

[3]孙洁,赵东平.城市广场体育文化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湖北体育科,2010, (11):647-648.

[4]顾民杰.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文化服务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东岳论丛,2013,(11):187-190.

[5]李刚.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成机制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6):38-42.

[6]刘梅英,王凤仙.社会转型中农村体育文化的非均衡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34(5):6-10.

[7]付太山.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探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0,32(1):35-38.

推荐访问:山东省 文化建设 城乡 文化广场 作用